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生物12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环境问题与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水体污染 B . 各地普降酸雨 C . 臭氧层被破坏 D . 生物多样性下降
  • 2. 细菌一定含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 . DNA与RNA B . 多糖荚膜与核膜 C . 染色体与核糖体 D . 叶绿体与叶绿素
  • 3. 下列哺乳动物内环境中无机盐种类及含量与现象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Ca2+含量偏高导致肌肉经常发生抽搐 B . Na+含量偏低导致神经元动作电位变大 C . I- 含量偏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少 D . Fe2+含量偏低导致组织细胞中O2不足
  • 4. 高等动物体内多种激素与脂肪代谢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天气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脂肪合成 B . 女性青春期,雌激素可促进皮下脂肪的积聚 C . 生长发育时,生长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 D . 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脂肪分解
  • 5. 抗菌肽是细菌、真菌等生物产生的一类碱性多肽物质,能与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细胞膜表面相互作用,改变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杀死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抗菌肽都是由细菌内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 . 抗菌肽能作用于多种细胞说明细胞膜的成分都是相同的 C . 抗菌肽的碱性主要与肽链中的氨基、R基等有关 D . 抗菌肽的亲水端插入脂双层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6. 图表示2018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年龄结构示意图就是常用的年龄金字塔 B . 图中三个年龄组从左往右依次对应生殖前期、生殖后期和生殖期 C . 我国开放三孩政策主要就是为了改变0-15周岁的人口比例 D . 仅根据该示意图还可以判断人口密度、性比率等相关的种群特征
  • 7. 关于高中生物教材中定量测量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仅用血细胞计数板或比浊计能测定活的酵母菌的数量 B . 仅将亚硝酸盐溶液装入比色杯用光电比色法测定OD值 C . 可用标志重捕法统计某一草坪所有地上动物的种群密度 D . 可统计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来反映H2O2酶的活性
  • 8. 主动转运都需要能量,但能量的来源有多种。图a、b、c表示主动转运的三种类型,P、Q表示膜的两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位于细胞膜内侧,Q位于细胞膜外侧 B . a中X和Y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 C . b中膜蛋白兼有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 D . c表示的运输方式只能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 9. 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H]和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厌氧呼吸时,[H]和ATP是糖酵解阶段产生的 B . 需氧呼吸时,[H]和ATP都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 C . 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都会被柠檬酸循环利用 D . 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用于还原三碳酸
  • 10. 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有防止细菌变干、防止噬菌体的侵袭、防止吞噬细胞的消化和吞噬等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S型菌的致病性是由多糖荚膜直接引起的 B . S型菌的DNA经高温处理后发生了变性失活 C . S型菌的DNA在R型菌细胞内直接表达为多糖 D . 将S型菌、R型菌、DNA酶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 11. 下列现象中,能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或特点直接解释的是(   )
    A . 赛达伯格湖中肉食动物的能量比植食动物少 B . 英吉利海峡出现的倒生物量金字塔 C . 杀虫剂和有害物质的生物放大现象 D . 某些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
  • 1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因为下列现象而发生改变的是(   )
    A . 种群内随机交配,但种群数量太大 B . 种群的出生率减小,但有外来个体迁入 C . 种群的突变率提高,但环境变化明显 D . 两个独立的种群,但经常会有基因交流
  • 13. 2021年2月,某研究小组通过建立的培养系统,在体外诱导毛囊的上皮干细胞,实现了可以使用少量毛囊增殖复制出大量的新毛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毛囊的上皮干细胞能培养出所有组织器官 B . 在增殖过程中上皮干细胞有DNA复制与转录 C . 建立的培养系统中应含有血清、滋养层细胞等 D . 该研究成果可以立即用于人体以解决脱发烦恼
  • 14. 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总吸收光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波长为400~500nm之间主要是红橙光 B . 据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可知叶绿素b含量最多 C . 不同季节的植物叶片,其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差异 D . 色素分子呈现的颜色与其吸收和反射的光波长有关
  • 15. 植物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才有可能发育成正常的植株,实验证明多种激素都与种子萌发有关。下图表示外源施加茉莉酸(COR)与脱落酸(ABA)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加水组种子萌发率为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体内只有茉莉酸与脱落酸共同作用使种子萌发 B . 施加茉莉酸和脱落酸对种子萌发几乎没有影响 C . 脱落酸可能是使种子细胞失去活性而抑制种子萌发 D . 阻断内源茉莉酸的信号通路可能会使种子萌发率提高
  • 16. 2021年9月,我国首例注射120万一针的CAR-T细胞疗法的淋巴瘤患者康复出院。该疗法的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分离出来,进行基因改造和修饰后再注射到病人体内,经过修饰后的T细胞对特定的癌细胞进行定点清除,能在短时间杀死癌细胞。但该疗法目前多对血液肿瘤有效,并非通用的抗癌药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离出来的T细胞主要是辅助T细胞 B . 修饰后的T细胞需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再注射 C . 被T细胞清除的癌细胞死亡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 D . T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的MHC进行定点清除
  • 17. 血友病A、B、C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约为1/6 000,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血友病B致病基因定位于Xq27,血友病C致病基因定位于15q11(15表示染色体,q28、q27、q11表示基因座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出现多种类型血友病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 B . 血友病B和C的致病基因分别在X染色体、常染色体上 C . 某血友病A男患者生出的后代中发病率为1/12000 D . 因血友病为单基因病,不能通过产前诊断等方法进行判断
  • 18. 植物细胞能产生多种酶,催化系列反应以促进生长发育,如萌发过程中可产生α-淀粉酶,叶片脱落或果实成熟时会产生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α-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催化的产物都是蛋白质类物质 B . 生长发育各阶段,细胞内的酶都能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C . 植物产生的α-淀粉酶比枯草杆菌产生的α-淀粉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D .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可用果胶酶替代解离液杀死细胞
  • 19. 图表示新冠病毒的S蛋白通过识别膜上ACE2蛋白入侵某人体细胞的过程,其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最重要的表面蛋白,研究发现S蛋白能变成至少10种不同形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入侵细胞需要穿过两层单位膜 B . S蛋白可决定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特异性 C . ACE2蛋白由该细胞特有的某一基因表达形成 D . 可利用ACE2抗体与S蛋白结合以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 20. 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中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 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 1 B . 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 . 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 . 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 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
  • 21. 动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与纺锤丝相连并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分裂过程中存在一套监控纺锤丝与动粒是否正确连接的信号系统——纺锤体组装检验点。若连接不正确,细胞将延迟有丝分裂的终止和胞质分裂的起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能否正确分离与胞质分裂无关 B .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会出现动粒结构 C .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监控的最佳时期是间期 D . 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都与细胞板有关
  • 22. 科学家将某细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细胞中,并成功培育出抗除草剂的大豆植株。下图是此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表示特定的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γ 链是以 β 链为模板半保留复制形成的 B . b碱基对“A-T”变为“T-A”,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变 C . c碱基对“G-C”变为“A-T”,细菌仍具有抗除草剂性状 D . 该基因在大豆细胞中成功表达说明生物在细胞水平具有统一性
  • 23. 下图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结构示意图。乙和丙是甲相应部分的放大图,其中I表示次黄嘌呤,能与A、U或C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应丙碱基序列的DNA片段含有3个腺嘌呤 B . 丙氨酸有三种密码子和对应的三种反密码子 C . tRNA分子中双链区段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的 D . tRNA分子中除P端外还可能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 24. 下图为膝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a、b、c表示相应结构上的刺激部位,表1和表2是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完成膝反射要涉及两种肌肉和多个神经元,属于复杂反射 B . 给予刺激前,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只存在K+的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C . 用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a点,表1和表2指针偏转的方向与幅度相同 D . 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只能刺激c点
  • 25. 下图为果蝇体内某精原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产生a、b、c、d四个子细胞的过程模型。其中②③的分裂方式相同。假设该精原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a、b、c、d四个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四个细胞的核DNA都不相同 B . 四个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为4、4、8、8 C . 四个细胞内可能都含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 D . 32P标记的细胞数目可能为1、2、3、4个
二、综合题
  • 26. 辽、金时期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到解放初期已退化为高原荒丘。近年来,塞罕坝几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在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建起了百万亩林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退化为高原荒丘,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
    2. (2) 为了确定某种鸟类在百万亩林海中的相对重要性,需对该鸟类种群的进行测定。科学家发现多种不同的鸟,从食性相同、分布空间重叠,最后演变为它们在树的不同部位取食同种食树虫,这种分布称为群落的结构,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
    3. (3) 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植被恢复是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功能角度阐述理由:
  • 27. 为研究遮阴和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幼苗的光合生理及适应能力,以银叶树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全光无盐为对照(CK),设置遮阴(遮光率为80%)与2.5%盐水处理,经60 d的处理,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如表所示。

    处理

    叶绿素a

    (mg·g1

    叶绿素b

    (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呼吸速率

    (μmol·m2·s1

    CK

    100%

    0%

    1.17

    0.33

    11.65

    1.70

    FLS

    100%

    2.5%

    0.33

    0.11

    2.72

    0.72

    SWS

    20%

    0%

    1.29

    0.49

    10.36

    0.69

    SAS

    20%

    2.5%

    0.56

    0.25

    3.09

    0.8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用提取光合色素,过滤和定容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分别在664、647、466 nm处的吸光率,该过程中影响吸光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答出2点即可)。
    2. (2) 在无盐条件下,遮阴显著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在施盐条件下,SAS 处理下叶片叶绿素b含量显著FLS处理相应值。在遮阴或施盐处理下,银叶树通过降低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
    3. (3) 施盐显著降低了银叶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这可能是由于盐胁迫激发渗透胁迫,导致,此时其体内的(激素)含量会明显升高。
    4. (4) 为研究脯氨酸通过提高液泡内Na+浓度增强植物吸水能力。以脯氨酸基因敲除突变体为实验组的材料、模拟盐碱胁迫环境处理,则检测指标应包括(答出2点即可)。
  • 28. 野生果蝇(2n=8)翅色是无色透明的。A蛋白是酵母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Q结合,驱动Q下游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将一个A基因插入到雄果蝇的一条Ⅱ号常染色体上,又将一个Q-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B表示)随机插入到雌果蝇染色体组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但无法表达,只有与插入含有A基因的雄果蝇杂交后的子一代中,B基因才会表达。分别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绿色翅 : 无色翅=1 : 3),F1中绿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雌雄都为绿色翅:无色翅=9 : 7)。无A基因用a表示,无Q-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B基因随机插入到亲本雌果蝇染色体组中,但无法表达是因为亲代雌果蝇缺乏
    2. (2) 仅根据F1表现型和比例(填“能”或“不能”)判断B基因是否插入到Ⅱ号常染色体上;根据F2表现型和比例判断B基因(填“是”或“不是”)插入到Ⅱ号常染色体上。
    3. (3) 写出F1中绿色翅雌果蝇与F1中纯合无色翅雄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
    4. (4) 若B基因插入到亲本雌果蝇染色体组中的Ⅱ号常染色体上,则F1中绿色翅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若另选一对亲本果蝇进行以上的杂交实验,发现F2中雌雄果蝇的翅色比例不同,则F1中绿色翅雄性果蝇的基因型是,F2中绿色翅雌性果蝇所占比例是
  • 29. 回答与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有关的问题:
    1. (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在无菌条件下,将高山兀鹫粪便样本,放入1 mL无菌水中,3000r /min离心5 min。取100μL,在无菌水中进行10倍梯度稀释,制成10-1至10-9梯度稀释液。分别吸取其中的不同梯度稀释液接种在LB琼脂和MRS琼脂培养基(乳酸细菌培养基)上。分别在有氧以及培养环境中,37℃培养24-48 h。然后挑取表征(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于LB肉汤和MRS肉汤中,分别在相应培养环境中37℃培养12 h。
    2. (2) 药敏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将特定的菌液均匀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贴上34种药敏纸片。将贴有药敏纸片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16 h后测量直径,并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判定结果。以大肠埃希氏菌为质控菌株,若质控菌株的正常,则药敏试验的结果可靠。
    3. (3) 当细菌长期处于含抗生素的生存环境时,在作用下,敏感菌株被抑制或杀灭,而天然耐药或获得性耐药菌株则继续生存、繁殖和克隆传播,进一步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 30. 热激蛋白(HSP)是一类在受到逆境刺激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质,为揭示热激蛋白在耐旱的复苏植物中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对复苏植物旋蒴苣苔HSP40家族中结构域蛋白的编码基因B进行了表达与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总RNA,纯化后用酶合成cDNA,作为基因及荧光定量PCR的模板。
    2. (2) 载体构建与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先构建含B基因的表达载体。再用法转化拟南芥(一个B基因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经10 mg·L1草胺膦(PPT)筛选得到T1代阳性植株,再用PPT筛选T2代种子,则筛选后纯合转基因株系所占比例为
    3. (3) 为研究不同热激温度对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的影响,取在1/2 MS + 1%蔗糖+ 0.6%的培养基上生长1周左右长出真叶的拟南芥幼苗;处理1:将拟南芥幼苗置于37℃培养1小时,再置于22℃培养3小时,然后于49℃热激1小时;处理2:直接将拟南芥幼苗置于45℃。2种处理结束后,将幼苗置于22℃、相对湿度为50%、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培养室培养。
三、实验题
  • 31. 不同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如表所示。利用硬脂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可生成难溶沉淀物的反应机理,使用“血型鉴定包”模拟医护人员进行血型鉴定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原理,完善设计4种血型鉴定包的组成和血型鉴定表,预期结果并分析相关问题。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表面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和B凝集原

    血清中凝集素

    抗B

    抗A

    抗A和抗B

    实验原理:肥皂水的成分主要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钠被水电离,形成硬脂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硬脂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硬脂酸钙沉淀,而肥皂水与水混合只是一个稀释的过程。本实验利用添加了食用色素的肥皂水模拟红细胞溶液,实验产生的沉淀显红色,与血液凝集现象相一致。

    1. (1) 完善设计4种血型鉴定包的组成:

      血型

      血型鉴定包

      血液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A

      肥皂水+食用色素

      氯化钙溶液

      B

      AB

      O

    2. (2) 请完善血型鉴定表,并填入预期结果。

      血液

      凝集原

      抗体

      抗A

      抗B

    3. (3) “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据此推测,红细胞可能具有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细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