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24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个普通成人戴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  )
    A . 175mm B . 175cm C . 175dm D . 175m
  • 2. 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如图是一只小狒狒紧紧趴在快速奔跑的狒狒妈妈背上的情景。若判断狒狒妈妈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  )

    A . 地面 B . 小狒狒 C . 天空 D . 地上的草木
  • 4.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 5.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列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加点字),属于凝固形成的是(  )
    A .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 . 雪消又释,景和风复喧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D . 孤舟装笠翁,独钓寒江
  • 6. 下列事例中与月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C .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D . 手影游戏
  • 7. (2020八上·娄底期中) 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萘、水晶、石蜡 B . 冰、沥青、食盐 C . 松香、玻璃、蜂蜡 D . 海波、铜、水银
二、多选题
  • 8. (2018八上·丹东期末)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 .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 9.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 . 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 D .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 10.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要小 C . 光在所有的固体中都能传播 D . 不同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填空题
  • 11. (2022八上·南召月考) 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木块的长度为cm;图2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s。

  • 12. (2022八上·金乡期中) “关爱生命,保障校园道路安全!”学校在主干道路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表示的是规定车速不得超过5(选填物理量单位符号)。以行走中的学生为参照物图中的标志牌是(“运动”或“静止”)的。

  • 13. 小明某天早上把手机放在口袋中出去散步,如图是散步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平均步长是0.5m,那么他本次步行的平均速度是m/s;如果小明坚持每天走10000步以上,以这样的速度他每天至少要走的时间是s,约为h.

  • 14. 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墙上挂着大大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大小,从处减弱噪声,以免影响他人。
  • 15. 科学课的“活动”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将一根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由于产生了声音;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钢尺。

  • 16. 小明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医生用如图所示的喷雾剂为他及时冷疗,喷雾剂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装入瓶中是采用(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出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 17. 常用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在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某室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此时的读数为℃。

  • 18. 如图装置,将小孔对着烛焰,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保持装置位置不动,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

  • 19.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靠近幕墙,墙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四、作图题
五、简答题
  • 23. 使用燃气灶烧水,当水沸腾时,水面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而且如果将火关掉,会看到短时间内水面上方的“白气”增多。请解释:
    1. (1) 水面上方出现“白气”的原因。
    2. (2) 关火时,短时间内“白气”增多的原因。
六、计算题
  • 24. 某次,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正以1500km/h的速度从某航空基地前往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性巡航。
    1. (1) 若航空基地到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距离为300km,则战斗机到达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
    2. (2) “歼—20”到达目的地时,发现前方60km处有一来历不明的飞行物正以800km/h的速度向远处逃跑,为了更好的进行识别和警告,“歼—20”随即以2000km/h的速度对它进行追赶,求“歼—20”战斗机从发现到追上飞行物时所飞行的距离是多少?(假设飞机和飞行物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 25. 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地质员在山谷内敲打石块,0.5s后他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一次回声。这个山谷的宽度是340m,当时的声速为340m/s。声音传播路径如图,求:

    1. (1) 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
    2. (2) 敲打后多少秒他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二次回声。
七、实验题
  • 26.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1)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 (2)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选填“较缓”或“较陡”)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选填“路程”、“速度”或“时间”);
    3. (3) 实验时测量得到sAC的路程是cm,
    4. (4)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 27. 春节期间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小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由此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
    2. (2) 从图像中可得出结论: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第15分钟时,盐水处于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 (3) 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了;
    4. (4)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8. (2022八上·铁东期中)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目的是
    2. (2) 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这种错误使得测得的温度值(选填“偏小”或“偏大”);
    3. (3) 改正错误后,他们点燃酒精灯后即开始计时,当水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的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实验中小明提议在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板盖,主要目的是

      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如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前的情景为(填“a”或“b”);

      ③利用表中数据,在上右图中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④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的沸点是℃;

    4. (4) 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小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5. (5) 实验时,小明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
  • 29. (2022·青岛) 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2.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 (3) 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4) 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5. (5) 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