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27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刹(shā)住了一些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zhàng)痼疾。 B . 流连于碧水丹山,徜徉在古老坊(fáng)巷,汲取这一片热土璀(cuǐ)璨文明的丰厚滋养,踏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途,仿佛能感受到文化穿越时空,直抵心扉。 C . 天高云舒处,矗(zhù)立着古典气息浓郁的建筑,像一个个造型独特的雕刻艺术品,那种轮廓(kuò)与线条与蓝天白云搭配,美得有点失真,像安装在电影里。 D . 呈玉带状的毛家村水库碧波万顷(qǐng),清澈明净,在阳光的照耀下,清风吹拂湖面,层层涟猗闪耀晶光银辉,满湖波光粼粼(lín),令人赏心悦目。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影片《长津湖》既有宏大的场面表现,又有细节的微观呈现,将人物的刻画及情感表达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精准的画面讲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鲜活生动的人物。 B . 我国自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来,汉语言文字都是主要交流语言文字,这已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断流的主要载体。 C .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D . 智慧灵动、善于变通这一江南文化特质使江南人总能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精准判断与抉择,审时度势、敏察善纳,从而赢得先机,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
  • 3. 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名言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告诫我们,读书应有自己的思索和观察,要乐于思辨。 B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告诫我们,面对不公,要敢于向传统和权威说“不”。 C .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告诫我们,无论何时,都应以国家使命为己任。 D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告诫我们,要学习孺子牛的精神,刻苦学习。
二、选择题组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理想有如辰星——我们永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然而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乙】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丙】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优厚 B . 然而 C . 洒落 D . 郁郁葱葱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B . C .
三、简答题组
  • 5. (2022高二下·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消费正被网红经济支配。吃美食先看美食博主有哪些推荐;出去玩先看社交平台上有人打卡了哪处美景;连看书都要去搜读书博主,看看哪本书“读了一口气停不下来”“读完令你思考人生”。

    作为消费者,我们无非是希望能用最短时间,找到令人满意的产品。但很多时候,充当了意见领袖的博主们并不靠谱。

    前不久,网友整理了“小红书滤镜害人”的案例,吐槽P图前后呈现的两个世界:经过粉饰的“少女心粉红色沙滩”实际是一片荒凉的滩涂;悬挂着白色吊灯、光影交错的艺术走廊只是墙上一幅画;“国贸最洋气Cafe”原来是路上一家逼仄狭小的店铺,旁边排列着吃笼包、板面、酱骨头的饭馆。

    对此,小红书回应,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帮助用户避坑。然而只要我们还在网络上消费,这个坑躲过了,还有下一个坑等着你。

    1. (1) 概述上述材料的现象,不超过20字。
    2. (2) 根据材料,你认为“网红经济”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试、分数、排行榜,“分数主义”甚嚣尘上——这是我国教育界久治不愈的顽疾。

    何谓“分数主义”?国际教育界的界定是:“基于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再现的纸笔测验得分的数值所显示的结果,来判断学生的一切(学力、业绩、能力倾向乃至人的价值)的一种思维方式。”

    围绕“分数主义”的是非功过,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说辞。革新派主张,人的价值是不能用分数来测量的,这是“分数主义”弊病的核心所在。维护派认为,“分数主义”使得莘莘学子不问出身门第,只要凭借个人的努力,就能决定未来的前程,唯有基于分数的评价才是公平公正的。

    两种说辞,各有各的道理。按照革新派的主张,单凭分数不能预测人的潜在能力,人的个性特征是难以用分数来表达的,技能部分也难用分数来测定。基于分数的等级化,无异于把人硬生生地分成三六九等。按照维护派的说辞,近代以来学校教育的进步就在于不分贫富与阶层,消除基于身份的歧视,任何人只要努力或者有能力,就能获得社会升迁,求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保障这点的,正是基于分数的评价,无视这一点,就谈不上公平公正。

    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里需要缜密思量的是,革新派主张废弃百分制而改用等级制能否说是一种进步呢?比如采用优中差,表面看来好像是质性评价,实质上同量化评价如出一辙,不过以比率尺度或以顺序尺度来衡量而已,都是量化评价的思维方式。因此,即便革新派意识到“人是不能用数值来测量的”,哪怕笼统地度量,也仍然是某种程度的量化测评,所以革新派的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维护派所持的理由实际上也是不充分的。对家庭环境不良的儿童而言,是难以单凭个人的努力得以改进的。无视这种家庭落差——包括经济落差、文化落差、动机落差的事实,就难以真正保障公平公正。

    量化地测评“人”这一事实本身无可非议,因为量化测评确实可以体现公平公正。换言之,“分数主义”的弊端不在于量化与否。那么,这就意味着一系列疑团的叩问:所谓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量化测评能否正确地衡量整体的人?在中小学教育现场应当实施怎样的教育评价?在中考、高考中究竟应当评价什么?

    就结论而言,以客观数据为外衣的“分数主义”没有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真实面貌。把难以测评却最能体现人性本质的部分弃之不顾,只求再现碎片化知识,并借此来评价整体人,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错误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兰德关于动机作用的研究,是揭穿“分数主义”本性的一个适例。麦克兰德列举了大量证据,论证了传统考试、学校成绩与资格证明并不能预测一个人的学科知识、职务业绩与人生成功,明确指出测评“素养”比“知识”更重要。

    什么才是预测人们日后工作业绩的要素呢?根据他的研究:第一,应对不同文化的人际感受性——倾听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话语及其蕴含的真意,预测他们会如何应对的能力。第二拥有对他人的前倾期待——认识包括敌对的人在内的所有他人的基本尊严与价值的强烈信念。第三,敏锐地察觉社会背景的能力——在这种沟通中,能够迅捷地察知谁影响谁,每个人的立场、观点是怎样的。第一个要素是超越了语言运用能力的高度沟通能力,第二个要素是贯穿了伦理观、宽容心乃至信念的意愿与自我控制能力,第三个要素也是一种高度的社会技能。

    然而,上述三个要素并未列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中,没有占据核心地位,却是左右每个人工作状态的核心要素。因此,麦克兰德提议,能够高质量地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要素,可以谓之“核心素养”。知识也囊括其中,不过,具有更大影响的是“情感与意志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素养与能力在今天被统称为“社会情感能力”。

    麦克兰德的这个发现,对当今世界各国的人才选拔与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的课程与评价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该发现包含三层意义:其一,揭示了纸笔测验成绩不能充分预测在未来能否获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习者经历复杂的思考与高度的判断。其二,表明了主观能动性与情感的自控能力、社会技能等非认知能力对于解决现实问题至关重要。其三,提示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学力目标与教育评价的方向——培育学习者成为出色的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素质教育。

    (选自钟启泉《为什么要从知识评价转向素养评价》)

    1. (1) 下列对文中“分数主义”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分数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基于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再现测验得分的数值所显示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一切,在我国颇为流行,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弊病。 B . 革新派认为单凭分数不能预测人的潜在能力,人的个性特征难以用分数表达,技能难用分数测定,人的价值更是不能用分数测量。 C . 近代以来学校的教育基于分数的评价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即任何人不论贫富与阶层,即不管家庭环境如何,只要努力或者有能力,就能获得社会升迁。 D . 麦克兰德列举了大量论据,论证了传统考试、学校成绩与资格证明并不能预测一个人的学科知识、职业业绩与人生成功,因此量化测评“人”的方式是错误的。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分数主义”的思维方式的根本错误在于它只求再现碎片化知识,并借此来评价整体的人,却把难以测评却最能体现人性本质的部分弃之不顾。 B . 麦克兰德认为对他人的前倾期待是预测人们日后工作业绩的重要因素,它指的是认识所有他人的基本尊严与价值的强烈信念,贯穿了伦理观、宽容心乃至信念的意愿。 C . 预测一个人的人生成功,“素养”比“知识”重要,因此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情感与意志的自我调节能力”。 D . 当今社会改革学校教育的学力目标与教育评价的方向的唯一可行路径是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出色的思考者而不是记忆者。
    3. (3) 根据全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有何启示?
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壮的等待

    杨无锐

    ①奥德修斯离开伊萨卡那年,忒勒马克斯刚出生。

    ②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活下来的英雄各自还乡,奥德修斯没有回来。

    ③又过了六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婚者登上伊萨卡岛。他们闯进奥德修斯的宫殿,吃喝宫殿里的肉和酒,想着有朝一日带走裴奈罗佩——奥德修斯的娇妻。

    ④从这一年起,裴奈罗佩编织起一块宽大精美的布。她告诉追求者,想要娶她,必须等她把这件事做完。她白天在织机前忙碌,夜里就着火把,把织物拆散。日复一日,又过去三年。十九岁的忒勒马克斯,决定只身出海,寻找父亲。

    ⑤奥德修斯的母亲早已死于思念。他的老父,独自住在农庄,不再进城。老人的屋里没有床铺,没有地毯。他和奴隶们同吃同住,枕着灰堆,贴着柴火,裹着破衣。春天来了就劳作。到了秋天,就收获,然后躺在满地枯叶上,盼着儿子回家。

    ⑥离开特洛伊,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们受到喀孔涅斯人的袭击。然后,他们漂流到食莲者之国。食莲人请他们吃“忘忧果”,很多伙伴就此忘了家乡。奥德修斯把他们绑在船柱上,逃离了这个慵懒的地方。接下来,是巨人岛、风神岛。风神送给奥德修斯一个装满风的口袋。口袋里的风把奥德修斯的船送到离伊萨卡不远的地方。奥德修斯的伙伴们疑心口袋里装着财宝,偷偷将其打开。失控的风又把船吹回风神岛。接下来,巨人莱斯特吕贡砸坏了奥德修斯的十一条船。魔女喀耳克把奥德修斯的很多同伴变成猪。塞壬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唱起魅惑的歌。六头怪兽斯库拉吃掉了六名船员。在日神赫利俄斯牧牛的岛上,船员们吃了日神的牛。宙斯发起雷电,击碎航船,奥德修斯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⑦海浪把奥德修斯冲到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女神深爱奥德修斯,想把他永远留在岛上,还许诺让他永生。但奥德修斯一心想要回伊萨卡,拥抱妻儿,在自己的床上死去。他每天蹲坐海滩,哭泣,凝望。就这样,又过了七年。

    ⑧迫于神谕,卡吕普索终于释放奥德修斯。他的木筏航行了十七天,伊萨卡的峰峦已然在望。海神波塞冬击碎木筏,海浪把奥德修斯冲到斯克里亚岛。在岛上,奥德修斯向国王讲述了十年漂流的故事。随后,他乘着国王的航船,于离家二十年后,重回故乡。

    ⑨小时候读《荷马史诗》,我只关心那些怪诞神奇的故事,心里觉着,巨人、女妖才是真正的主角,奥德修斯只是一条把他们串联起来的线。很多年过去,怪诞神奇的故事变得模糊。那根线,一直不能忘怀。得是多么坚韧的一根线,才能撑起二十年的还乡之路。

    ⑩《伊利亚特》的主题,是成为英雄。《奥德赛》的主题,是回家,是为了回家而等待,而忍耐;是为了一个很可能回不来的人,而等待,而忍耐。英雄奥德修斯到处留下英雄事迹,然而他所做的一切,不为成为英雄,只为回到平凡的家,平凡地死去。“奥德修斯渴望看见炊烟,从故乡的地面升起,盼望死去。”为了这个平凡的渴望,他必须像英雄那样勇猛如虎,灵巧如蛇。为了等回那个可能永不会归来的人,他的儿子、妻子,也学会了勇猛如虎,灵巧如蛇。他的老父,也在勤苦的劳作中忍耐,盼望。这是关于思念、等待、忍耐的最健壮的故事。

    ⑪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我发觉《奥德赛》和《行行重行行》很像。《奥德赛》是一个健壮的故事,《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健壮的诗。它们的健壮,是在无可奈何的命运面前的健壮。

    ⑫《奥德赛》的眼睛,是裴奈罗佩的织机,以及奥德修斯在海岛上的凝望。织机上的布,织了又拆。它告诉读者,裴奈罗佩已经准备好一场无终局的等待。奥德修斯不愿接受女神“不死”的馈赠,眼睛望向有死的故乡。它告诉读者,奥德修斯已经准备好一场死而后已的还乡。织机和凝望,这两个日常意象,把所有光怪陆离的故事串成一部英雄史诗:所谓英雄,就是拼尽全力重回日常生活的人。

    ⑬《行行重行行》的眼睛,是结尾那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的,不是等待、思念,而是此前之种种揣想、怨叹、惊心。既然唯有等待,那就健壮地等待。这句之前,写愁苦,写揣想,写怨叹,写憔悴,写衰老,尽管只是淡淡着墨,却几乎写尽了等待、思念的题中之义。可是,一直要到最后一句,诗才把自己的秘密揭晓。它要写的,不是一个被动地忍受着苦难的人,而是一个打算认认真真担荷起苦难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允许自己衰颓、委顿。哪怕仅仅为了让自己配得上这苦难,他也得想法子振作。因为他知道,愁苦、怨叹、愤怒、自戕打发不掉苦难,只会助长苦难的淫威。愁苦、怨叹、愤怒、自戕换不回任何东西,只会败坏自己,让自己配不上那苦苦等着的人和事。裴奈罗佩和奥德修斯,靠勇猛和灵巧重新夺回日常生活。《行行重行行》里的人,靠一顿饭重建快要崩塌的日常生活。面对苦难的明智之举,不是自毁生活,而是更用力地生活。

    没有最低的,便没有最高的。没有泥土便没有花。不懂饱餐一顿的人一定不知道勇气为何物。好诗,总能指向高处,但也总能照亮低处,照亮德性的血性根基。一句“努力加餐饭”,让《行行重行行》在美丽哀愁之上,多了一丝勇猛精进。美丽哀愁,是受苦者的神情;勇猛精进,是在苦里修行之人的神情。

    ⑮孔子绝粮于陈、蔡之间。随行弟子尽皆颓唐,不能兴起。孔子在大树之下,讲诵弦歌,毫无衰颓之色。子路难忍委屈愤懑,进前质问夫子:“君子亦有穷乎?”夫子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⑯夫子教诲子路:君子之为君子,不在于比小人更蒙命运眷顾。命运面前,君子小人皆无豁免权,区别仅在,君子能在厄运中守住人的样子,小人则早早败烂。

    ⑰孔门弟子,不乏英雄人物,子路更是英雄中的翘楚。传道无望,行道遭难,足以使英雄们颓唐。英雄们颓唐之时,唯有夫子弦歌不辍。那一刻,夫子比弟子更青春,更健壮。夫子的讲诵弦歌,正是夫子的“努力加餐饭”。

    ⑱奥德修斯、孔夫子,以及那位“努力加餐饭”的思妇,身上都有彼此的影子。好诗,能够彼此照亮。读诗的快乐,就在于让诗从这里照亮那里。

    1. (1) 本文开头大篇幅叙述了《奥德赛》的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 (2) 有评论认为本文特色是“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嵌进古诗里,让诗和故事彼此照亮”,结合⑪-⑬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将诗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的。
    3. (3) 画线段落是如何突出“低处”的重要性的?
    4. (4) 结合全文探究“健壮的等待”的多重意蕴。
六、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檄蜀文

    钟会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志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

    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 , 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⑤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窥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侯见禽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宴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

    今国朝隆天覆之思,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咨因逼擒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豫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措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注】①钟会:字士季,三国魏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②干戚:斧头与盾牌。③有苗:即三苗,古代一个部落。④表闾:在间门刻石以表彰功德。⑤元元:百姓。⑥公孙述:汉代蜀郡太守,自立为天子。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劬劳王室为……辛劳 B . 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服从 C . 岂宴安鸩毒安逸,舒适 D . 诚能深鉴成败果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剑阁峥嵘而崔嵬 B .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秦亦不以城予赵 C . 明者见危于无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如今人方为刀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因为巴蜀各地未蒙教化,使得百姓承受无休止的劳苦,所以皇帝才命令六军王师替天行道,征伐巴蜀,来拯救百姓的生命。 B . 作者分析了魏军国内外安定,气势正盛,而巴蜀兵力分散,并且军队频繁调遣,疲于奔命,认为蜀军难以抵挡气势强大的魏军。 C . 作者以文钦、唐咨两个叛贼投降被封了爵位,孙壹穷途末路归顺而受到朝廷恩宠为例来说服巴蜀之地识时务的贤良认清形势。 D . 本文分析形势,事实清晰,气势雄壮,一气呵成,语言通俗,节奏明快,起到了瓦解敌方军心的作用。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志也。

      ②蜀侯见禽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

七、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三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赠范晔

    陆凯(三国)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

    汪中(清代)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1. (1) 以上三首古诗均用(意象)表达了之情。
    2. (2) 赏析每首诗最后两句的抒情艺术。
八、名著阅读
  • 10.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1. (1) 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以仁德的人为友,可以提升自我,在《周而不比》中也提出了益友标准,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 (2) 从二、三两则材料,归纳察人而友的方法。根据材料三,你觉得《论语》中谁可以成为益友并说明理由。
九、句子默写
  • 1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1)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2.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 (3)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
    4. (4)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5. (5)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
十、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在给孩子的家书中曾言:“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郎国任是国际著名钢琴大师郎朗的父亲,他在《我和郎朗30年》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的故事,书中提到成功的秘诀之一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