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1-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谁是《红楼梦》里唯一的成功女性?

    在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里,也会有成功女性吗?有的,老祖宗贾母便是。

    界定什么是成功女性,通行的衡量指标是有事业、有家庭、有尊敬。贾母兼备一切成功女性内在和外部的条件,才貌双全,更兼福慧双修。虽然贾母出场时已是个富贵尊荣的老太太,但就遗传学的观点看,有宝玉和黛玉这样品貌的孙子、外孙女,样貌可以推想也不差,至少是耐看型的。她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爱听琴,讲究赏月之道,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比小资还小资;她的音乐审美趣味,是“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在潇湘馆发表的窗纱配色理论,更显示了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她的见识和修养,固然是有优越的家世撑着,但活得粗砺的女富人女强人还少吗?她在细节上的婉转心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领导者的贾母,“当日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遥想贾母一生,必定历经风浪,在鼎盛期的贾府管理层,在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里,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比凤姐更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60年里她经历了太多,这些阅历让她洞悉人生,所以她会有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通达。

    但千万别忘了她还有睁着的一只眼。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与之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放弃过。大观园下人聚赌,贾母听说,极为重视,不但问得邢夫人、凤姐等“都默无所答”,并且直接表态“这事岂可轻恕”,不容置辩。该严刑峻法的时候,她是决不手软的。贾母禁毒一段,是她一把手之道的集中体现,不使霹雳手段,不见菩萨心肠。

    贾母的管理理念相当先进,知人善任,抓大放小,适时退居二线,在一切场合力挺主事新人凤姐,既能放权享受,又能统领全局。她还善于带队伍,她调理的丫鬟,遍布大观园各房,紫鹃晴雯辈,从相貌到资质到才干,哪个不令人称羡? 作为女性管理者,贾母有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她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贯穿贾母的为人处事。 真正让贾母超越所有红楼女性的,最终还是时机。宝钗堪有贾母的资质,却没有运气像她那样生逢其时。贾氏家族的成长期成就了贾母这样一位成功女性,此后,当投身的事业整体滑坡时,即使个人潜质再优秀再肯付出,也只是勉强挣命罢了。

    1. (1) 下列表述,不属于《红楼梦》中贾母作为成功女性条件的一项是(   )
      A . 贾母管理理念相当先进,知人善任,抓大放小,进退适时。又运用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怜贫惜老,宽待下人。 B . 贾母才貌双全,福慧双修。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又处于贾氏家族的成长期,具有良好的成功机遇。 C . 贾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见识过更为宏大壮阔的世面,洞悉人生,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D . 贾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有事业,有家庭,有尊重。
    2.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当王熙凤走上贾府后院的统治地位时,贾母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权利的重心已经完全旁移。 B . 从人们界定成功女性的标准看,贾母兼备一切成功女性内在和外部的条件,是《红楼梦》中的成功女性。 C . 贾母的见识和修养,不仅仅源自她优越的家世,更多地来自她在平时生活细节上的婉转心思。 D . 贾母除了具有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之外,更有明锐果决的一面,该严刑峻法的时候,她从不手软。
    3.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宝钗具有贾母的资质,却生不逢时,即使宝钗再优秀再肯付出,也不可能像贾母一样成为成功女性。 B . 作者以简明的文字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运用设问形式,提出问题,醒人耳目,吸引读者。 C . 在文中,作者把贾母和凤姐进行比较,是为了表现贾母比凤姐更具有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D . 作者认为宝钗堪有贾母的资质,只要有运气像她那样生逢其时,就一定可以成为像贾母一样成功得女性。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在线教育市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1月底,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2月初,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强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在线教育热潮,互联网巨头们依然有些许的措手不及。比如,阿里钉钉面对视频会议、在线课堂的高并发,也曾出现过短暂的网络限流,许多师生也反映钉钉直播的流畅度和稳定性依然有待增强;腾讯课堂也因为在线上课人数过多导致短暂的网络崩溃现象。

    不过,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在线”还只是基础,“教育”才是核心所在。因此,与阿里巴巴不同,腾讯和字节跳动不仅关注“在线”部分,还非常关注“教育”平台的建设,尤其在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上,两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不遗余力。

    (选自《疫情引爆在线教育市场,互联网巨头切入点有何不同》,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对于网课,“太难了”也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老师和记者聊天时经常提到的字眼。湖北荆门的江女士提到了邻居小朋友遇到的情况:隔壁家两个孩子上网课需要用到木木和阳光课堂两个APP,前期注册总是出问题,一直登录不了。但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农村学生,更大的问题是缺少电脑、平板、手机这些观看线上视频的工具,甚至是缺少最基础的网络。不久前,一则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提到,陕西省镇安县青铜关镇老阳山村9组和10组,由于手机没信号,孩子们只能到5公里外的山顶帐篷上网络课,但当时当地气温为零下十度以下。

    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各地政府也在尝试解决。比如,上文提到的陕西络信号的问题,镇安县政府发布通告称,将摸排统计没有覆盖网络信号的村组。而且,为了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孩子“没网上课”的问题,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外表示,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台4频道开设网课。

    (选自《疫情下的网络教学:在摸索中前进,部分农村地区难建“空中课堂”》,有删改)

    材料四: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选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太难了”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老师和记者聊天时经常提到的字眼,这反映出在线教育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B . 面对突如其来的在线教育热潮,互联网巨头们有些措手不及,出现了短暂的网络限流、网络崩溃等现象,这说明在线教育弊大于利。 C . 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范围,家长不知道怎么操作在线教育APP和缺少硬件基础设施,是部分农村地区课学习的原因。 D .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强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这进一步促进了在线教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B . 为解决部分上课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外表示,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台4频道开设网课。 C . 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在线教育者也容易受到网络特点的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 D . 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2014-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投资数量明显下降。
    3. (3)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目前中小学生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最先能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间,全家齐集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会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滚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恨:“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这口气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在妞儿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斤斤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2011年第1期)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 . 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C . 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D .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2. (2) 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的题目“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含义丰富,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4. 文言文阅读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薄,不就。躬耕自资,遂抱嬴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遗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B .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C .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D .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2. (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监察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 . 甲子为干支顺序的第一个,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 C .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 .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情况较为复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 . 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 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②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 5. 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 , 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⑧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 . “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 . 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 D . “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诗人与老友西厢醉酒,聊度佳节以消减内心的愁苦。
    2.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6. 名句名篇默写
    1. (1)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2. (2) 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3. (3)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强调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4. (4) 杜甫《春望》中表达诗人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急切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7. (2020高一上·肇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荒野是指大面积自然原貌得到基本保留或只被________改变的区域,其中没有永久或明显的人类聚居点。在人类影响不断增强的时代,地球上的荒野快速消失,荒野价值及其稀有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中,荒野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在国家层面开展系统性的荒野保护成为________。从全球尺度的荒野地图看,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占国土面积18%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________了很多高质量的荒野地区。然而,(______)。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在观念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这与荒野保护所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紧密契合;在制度层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些都为荒野保护提供了适宜、适时的前提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荒野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不能________,而应建立在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性框架之内,通过在法律政策层面上认定荒野保护区,以达到系统性、永久性保护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微  大势所趋  覆盖  另起炉灶 B . 轻微  势在必行  覆盖  重整旗鼓 C . 细微  大势所趋  包围  重整旗鼓 D . 细微  势在必行  包围  另起炉灶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即使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 B .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在挑战着中国的荒野保护 C .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D .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使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挑战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法律政策层面认定荒野保护区,以达到系统性、永久性保护的条件。 B . 通过在法律政策层面上认定荒野保护区,以达到系统性、永久性保护的目标。 C . 通过法律政策层面认定荒野保护区,以达到系统性、永久性保护的目标。 D . 在法律政策层面上认定荒野保护区,以达到系统性、永久性保护。
  • 8.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极度恶化,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三天,务必批准,不必挂念。

    学生:小明

    ×年×月×日

  • 9. (2020·茂名模拟) 下面是介绍“元宵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四、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一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的高考季,总会有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2020年的高考季也不例外,比如考了635分的盲人男孩昂子喻,考了623分的脑瘫男孩姚俊鹏,这些分数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超强意志力的表现,实际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身残志坚的精神,这种精神总是在鼓舞着很多还在磨难中摸索前行的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