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积累(共44分)
  • 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的《题西林壁》一诗中告诉我们如果想认识一件事物,必须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客观地探究和分析,不能以面盖全。把你喜欢的一句默写下来,注意书写规范、书写速度要均匀,做到每个字大小、高矮一致。

  • 2. 仔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回首往昔,一百年的fèn lì 拼bó ,铸就了 wán qiánɡ 不屈的民族魂。无数英 xiónɡ 豪杰前仆后继,勤奋耕耘。笑看今朝,我国kē jì 成果斐然,zhèn 惊世界。亲爱的祖国,棵棵nèn 苗正茁壮成长,同您一起奔跑飞跃。

  • 3. 请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 (1) 潮来了,(shà chà)时间,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展翅飞来,(庞 宠)大的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2. (2) 忽然刮起了(xuàn xuán)风,一股一股的,把黄沙卷起好高,此时,一群大雁像凯(xuán xuàn)的战士整齐地排着队伍往南飞。
  • 4. 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 (1) 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存高

      ②大 凛然

      忠报国

      ④眉清目

      雀无声

      ⑥救死扶

      ⑦神通   

      ⑧随遇   

       
    2. (2) 战争年代,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梅兰芳为了拒绝给侵略者演戏而蓄须。和平年代,医护人员 ,驰援抗疫战场;解放军战士 ,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填序号)
    3. (3) 读词语⑦,你会想到 (填人物),我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4. (4) 词语④是描写人 的,我还能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
  •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例:①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②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1. (1) 我发现第②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更能突显
    2. (2) 她早晨、中午、晚上都在练习跳舞。(仿照例句第②句进行改写)
  • 6. 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 (1) 小明做事丢三落四,还常常满不在乎,爸爸严厉地批评他说:“不要小看一丝一毫,做错了,就会 。”
    2. (2) 《出塞》一诗中的“飞将”指的是 。这首诗中借“龙城飞将”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的诗句是:“。”古来征战,家国在心,情动辞发。王翰这样表现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3. (3) 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因常在当时山阴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不取道旁李”的 也是其中之一。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 ,诸儿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孩子。
二、阅读•实践(共7分)
  • 7. 根据表格分析信息,完成后面的练习。

    某市小学生2021年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近视情况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8% 23.2% 30% 30% 45.1% 49.3%
    成因分析
    玩电脑 看电视 玩手机 看书 书写姿势 遗传 其他
    20% 18% 13% 21% 12% 7% 9%
    1. (1) 这份调查表的内容是
    2. (2)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近视情况随年龄增长呈现 (上升 下降)趋势。
    3. (3) 从近视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中,的比例较高。
    4. (4) 最近,你发现你的同桌萌萌学习的时候总是趴在课桌上,眼睛离书本很近,你想要如何劝她,请写下来。
三、阅读•理解(共19分)
  • 8. 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1) 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填序号)
      A . 由远及近 B . 由近及远
    2. (2) 这段话从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 (3) 画横线的部分写得好吗?为什么?
  • 9. 课外阅读。

    满山的灯笼火把

    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傍晚,突然狂风骤(zhòu)起,乌云翻滚。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ɡěnɡ)上走着。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A.不由自主 B.不慌不忙)      地侧身避风,不料脚下一滑,一下坠(zhuì)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lǒu)和我(A.虚弱 B.瘦弱)      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惊慌地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kōu)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不再哭,也不再喊,渐渐冷静下来,只是全力拽(zhuài)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久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啊!

    1. (1) 联系上下文,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 (2) 根据短文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我”的心情写下来。
       

      内容

      “我”的心情

      起因

      坠入土井

      惊慌

      经过

      结果

    3. (3)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能帮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根据你阅读的体验,用横线画出一处触动你的地方,并在下面横线上进行批注。
    4. (4) “人间处处有真情”,当我看到“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时一定思绪万千。请你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句话)
四、表达•交流(共30分)
  • 10. 题目:我的奇遇记

    提示:驰骋于广阔的大千世界,你想遇见谁呢?是你崇拜的英雄,还是念念不忘的小说人物,还是未来的自己,你与“他”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故事情节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