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创作离不开历史。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的重要生长极。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行为。就此而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必修课,更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

    历史是奔腾的长河,在历史学家的笔下却往往只展现其绵延、线性、理性的一面。尤其是经过时间过滤,文字留下的往往只是一种中性的概括。但事实上,历史不是抽象符号,具体到某一刻度内,它总是斑斓而丰富的。文艺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对个体、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观照之中。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情感温度。文艺家触摸一段历史,就是去感知和呈现生命的温度,民胞物与精神是创作者穿行于历史时应具备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正是因为创作者对中华民族数万万同胞历史命运深刻关切,它至今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有温度的文艺,文艺也因此才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文艺创作可以虚构,这是创作基本常识,历史上位列经典的众多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也都大量使用虚构和想象。没有虚构和想象,《三国演义》很难成为《三国演义》。在面对历史时,创作者的虚构和想象必须遵循历史法度的规约。这一法度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创作者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切平衡点。历史真实要求创作者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不能完全抛开历史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艺术真实又赋予创作者一定虚构和想象的自由,两者彼此制约、相互养成。背离历史本质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成为假借历史之名的冒牌货;没有艺术真实,历史题材创作就失去艺术魅力,沦为扁平的历史流水账。历史题材创作中,“历史”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趣”,但厚重历史感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历史题材创作难以行远,值得深思。

    有历史学家提出“小历史”概念,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的历史,日常、生活层面的历史等。从文学艺术本质特征来讲,其具象化表现方式与小历史颇为契合。不过,小历史要写出历史大气象,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当前一些历史题材作品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本来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一些艺术家手中呈现出来的反而只是琐屑庸常一面。英雄固然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也需要柴米油盐,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仅仅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对应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目及古今的视野,只有这样,历史在其手中才会被赋予厚重感,拿出的作品才会具备应有高度。

    作家艺术家不一定都要成为史学家,但多读一点历史是必要的。对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历史知识支离破碎,正确历史观就无从树立。只有真正走进历史深处,了解历史的宏大和壮阔,才会从心底升腾起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文艺创作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成为所有文艺创作的主旨。 B . 历史教科书往往展现历史线性、理性、中性的一面,文艺家再现历史的方式却与其不尽相同。 C . 小历史无法写出大气象,文艺创作者对个体、国家、民族历史命运的关切,只能体现在大时代的宏大叙事中。 D . 作家艺术家多读一点历史,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历史知识,而是为了培育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即强调历史题材、历史语境、历史观念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从而阐明了文艺与历史密不可分的关系。 B . 文章比较了历史著作与文艺作品创作的不同,借以突出作品温度和民胞物与精神对于文艺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C . 文章列举《三国演义》的例证,是为了证明作家只有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才能创作出不朽经典。 D . 文章指出英雄人物固然有其庸常的一面,但更具有超越庸常的特质与力量,体现了作者认识问题的辩证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想要还原历史、达成历史真实,就必须走进历史深处,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B . 具体表现某个历史刻度的丰富内容,呈现出生命的温度,是《黄河大合唱》成为时代前进号角的一个重要原因。 C . 为贪图好看、有趣而放弃对作品厚重历史感和思想性的追求,这种不良倾向终将危及历史题材创作本身。 D . 文学艺术的具象化表现方式非常适合“小历史”,只是这类写作者未必需要胸怀天下的格局和目及古今的视野。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察(10分)
  •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 . 合从缔交 C . “离骚”者,犹离忧也 D .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去:祛除 B . 故劳苦倦 , 未尝不呼天也   极:极度 C . 明于乱      治:治理 D . 秦人开关敌      延:迎击
  •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状语武 B . 生,何面目以归汉      与日月争光可也 C . 河为池      君我降 D . 羝乳得归      作《怀沙》之赋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单于募降者赦罪 B . 《国风》好色而不淫 C . 皆为陛下所成就 D .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因此时

    A . 单于其节 B . 蜕于浊秽 C . 外连衡而诸侯 D . 武能网纺缴,弓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荠雨花

    刘博文

    二三月软人。

    二三月春风和煦,春光轻柔柔落进邻家院门。

    日光迎夕晒,门做两用,大门不消过多介绍,长长的高门槛打出世之日起便自我标注,用来走人的。

    唯有男人的长脚板才承得起如此宽高。

    垛,陆石桥方言中门垛的意思,芦叶最爱做的事便是发呆,目光伴随迎夕晒的光照,自然而然转移到门垛上。

    门垛,一面半开的小门栏。

    不知怎的,上到小学的芦叶总能想起课本中晏子使楚的情节,书里的门垛,该比邻家大。

    该比邻家大,芦叶背着家里人多次去邻家看过陆石桥畔独此一户的小门垛,晏子再矮总不等同于燕子撒。

    小孩儿联想力没边没沿,发散开来如陆石桥畔忽而远行的船家,网到鱼吃鱼,无鱼则就着月光温壶烧酒,一样自在。

    自在如春画婆婆家,也不由得门垛边上堆满荠菜花。

    有讲究,你小孩家不会懂,爸妈敲打起芦叶后脑勺。

    二三月软人,代代相传的老话,寓指进入二三月后,春风拂面的畅快感,一扫冬日寂寥寒冷,与之而来的便是四时之中最温和的日光。

    流年似水,日光洒落河面,映在人身上,披了件袄子似的,一个字,暖。

    暖,也恼人,独属于春天的烦恼。

    春暖,花便会开,陆石桥畔最先绽放的花儿是哪一朵,大伙抠后脑勺也说不上一二。

    许是沾了名字里同样带着春字的福气,春画婆婆侍弄的后院里,总有四时长香溢出,

    且经久不息。飘于河面皆可闻,时常凭借花香就能判断春画婆婆的所在。

    陆石桥畔的养花人里,婆婆家种类算不上多。

    其胜于精,精致的精。

    这点上,芦叶具有十足发言权。河道破冰解冻的时日里,一簇簇待放的花骨朵藏于苞间,像小女孩害羞的脸,红扑扑,与让人观后生厌的大红色无关,若仔细观赏过春画婆婆后院中含苞欲放的各式花朵,便能明白略施粉黛的形容,并非戏言。

    放晴的早春天,晨雾未散。晨气被云里的日光映射,落在花间的露水,跟洗过脸的小女孩别无两样。

    四时常相往,迎夕而来的春光打在陆石桥墩上,连半开的花朵都软绵绵的想缩回身躯,更别提六畜。

    撒过米好久的工夫,两只吊着红冠的大公鸡方由院内蹒跚而出。

    晴日,春画婆婆就着窗边春色,院门前支起躺椅,端起搪瓷缸子,大口大口的花茶淌入喉头。过路人无不报以叹息,以及稍纵即逝的慕意。

    一次两次,悄悄跨过邻家门槛,看见歪在躺椅上午睡的春画婆婆,偷偷翻到院子里,真没有点女孩子样。想起母亲每回抱出自己浣洗的衣服,嘴里蹦出的抱怨,不由得低下头看,叫墙壁刮脏的粉色保暖衣。

    方寻见背后春画婆婆身影。

    而春画婆婆的反应倒出乎芦叶意料,伸手,生满茧的糙手中,藏着两朵不常见的心形花朵。

    二月二,龙抬头,来,给你别耳朵上,怪香咧。

    芦叶大口吮吸面前萦绕的香气,丝毫没顾上老人目光中的闪烁波动,空气中带着些许泥土的味道,混合着不知名的清新。

    长此以往,家人忙时,芦叶便偷跑到邻家来,听春画婆婆讲过去的古话,陪她侍弄花草,而春画婆婆,也总会报以花茶小食。

    日子一天天过去,如泡棉箱中总有盈余的鸡蛋,日子一天天过着,门前河水浮动,叫人安心。

    下过雨的清晨,芦叶本打算像往常样从家门中溜出,却给身后熟悉的手臂拉转回屋,噼里啪啦挨了顿意料之外的骂。

    与此同时,邻家传来的哭泣声声入耳,好奇心涌起,抵消掉耳畔的父母责言。

    春画婆婆哭了?

    凝神细辨,春画婆婆的确在哭!

    芦叶攥紧手中的心形花朵,直到多年后,上省城念大学的她才明白,手中的心形花朵并非花朵,而是荠菜的果实,为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菜的花序,象征逝冬与初春交替。

    有花语,逢春生发,随雨而逝。

    而春画婆婆的先生,那个少时曾清晰浮现身影于陆石桥畔的男人,为多年前那场龙抬头的春雨引爆了山洪,执行护桥任务的牺牲者之一,捞起时,桥墩下模糊的身影里只剩下做拳状的右手,紧攥着一团沾满雨水的青绿荠花。二月二,吃荠菜。

    明月圆,人团圆。

    青草初生的二三月,春画婆婆疾病已然成为常态。

    春雨中,花香阵阵,邻院总传来絮语声声,这花好,既能观赏又可入菜包馅儿,像我家那中看也中用的长脚板男人。

    迎夕晒干堆在门垛前,好让他记得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赏赏咱亲手侍弄的花草。

    怪香咧。

    荠雨花香迎风落入水面,有忽而远行的渔舟唱晚,打桨划过桥墩。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擅长运用比喻修辞,如“一簇簇待放的花骨朵藏于苞间,像小女孩害羞的脸,红扑扑”,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含苞欲放的形态。 B . 小说将春画婆婆院中的花儿和其他养花人的花儿的花香、花色、花形等进行对比。突出了春画婆婆家中花儿种类不多,暗示了春画婆婆失去丈夫后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C . “像我家那中看也中用的长脚板男人”呼应前文的“唯有男人的长脚板才承得起如此宽高”,体现了作者在谋篇布局时的匠心独运。 D . 小说风格柔美,语言富有诗意,作者刻意营造了唯美的画风,让淡淡的忧伤隐藏其中,使小说产生了意蕴深远。令人遐思的艺术效果。
    2. (2) 芦叶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 (3) 俗语说“题好一半文”,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荠雨花”的妙处。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 , 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 .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 .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 .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擢,提拔、选拔,义同绌、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 . 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汉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 . 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 . 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 . 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C . 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洪武三年被封为临江侯。平定蜀地,被赐予白金彩币。死后被追封为杞国公。 D . 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 督府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

      ②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悲凉。 C .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君王上寿。
    2.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
    2. (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3. (3) 《过秦论》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起义军的武器不过农具,士兵的身份更是一般的句子:
    4. (4)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 (2021高一下·泗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____________《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____________、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____________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____________。

    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中原出现的新画风,总会迅速传到敦煌。因此,敦煌艺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鸿篇巨制        兼收并蓄        汲取        美不胜收 B . 洋洋洒洒        兼收并蓄        吸取        美轮美奂 C . 鸿篇巨制        兼容并包        汲取        美不胜收 D . 洋洋洒洒        兼容并包        吸取        美轮美奂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 B . 敦煌绘画虽然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强烈影响。 C . 敦煌绘画即使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 D . 虽然敦煌绘画也具有本土的特点,但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始终中原地区受到绘画发展的热烈影响。
    3. (3)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段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B .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C . 正方: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反方: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D . 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 12. (2021高二下·玉林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葡萄酒,是因为其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萄的果肉和汁中的含量很低。在白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所以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较低。但在干红葡萄酒的造过程中,葡萄皮和葡萄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会进行发酵,,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

六、写作(6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2020年11月12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2020年还剩下最后几天,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