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3-01-14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固体酒精是目前饭桌上常用的火锅燃料,关于固体酒精燃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存在物质状态的变化 B .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 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D . 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 2. 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
    A . Na+ B . HCO C . Fe2+ D . Cl-
  • 3. 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 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 C . 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D . 的反应要使用催化剂
  • 4. 向双氧水中加入KI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发生的反应为: ,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入KI,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B . 是放热反应 C . KI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了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D . KI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 5. 在25℃、101kPa下,31g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11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 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 C . 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完全燃烧均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较多的是红磷 D . 31g的白磷与31g的红磷,能量较高的是白磷
  • 6. 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 要使电离平衡左移且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加入NaOH(s) B . 通入HCl气体 C . 加蒸馏水 D . 降低温度
  • 7.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做燃料、四氧化二氮作助燃剂,热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火箭发射过程中,该反应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 由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偏二甲肼的燃烧热为 D . 该反应的
  • 8. 下列有关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B . 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称为活化能 C .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 .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 9.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 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 C . 在该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g)和2mol(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 D . 断开1molH﹣I键所需能量为(c+b+a)kJ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水溶液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B . 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水溶液不导电,故是非电解质 C . 稀溶液中,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标准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全部电离 D .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mol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B .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 .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 . 常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 12. 过量的铁粉与100mL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②加NaOH固体③加少量的固体④加CuO固体⑤加NaCl溶液⑥加入硝酸钾溶液⑦降低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 . ①③⑤⑦ B . ①⑤⑥⑦ C . ③⑥⑦ D . ②④⑥
  • 13. 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较暗 B . 反应放出气体 C . 溶液不与NaCl反应 D . 常温下,溶液的pH为2
  • 14. 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 ,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增大甲醇蒸气的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B . 平衡常数K(75)>K(85) C . b点反应速率 D . 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 15. 下表所列是2个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

    反应

    温度/℃

    27

    2000

    25

    400

    450

    K

    0.1

    0.507

    0.152

    下列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 . 一定温度下,①、②分别达到平衡,压缩容器体积(加压)均可使的转化率增大 C . ①、②均实现了“固氮”的过程,但①不适合用于大规模人工固氮 D . 若已知①、②的 , 即可求算反应
  • 16. 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氧化为  。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0.1MPa

    0.5MPa

    1MPa

    5MPa

    10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 . 从理论上分析,选择温度450-550℃,既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又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B . 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尽可能多地转化为 , 应选择的条件是450℃,10MPa C .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常压条件,因为常压下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 D . 在实际生产中,通入过量的空气,既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又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 17.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 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 . 下,在时间内, C . 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 D .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
  • 18.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曲线II表示的是醋酸的变化曲线 B . a、b、c三点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b>a>c C . a点的值比b点的值大 D . a点水电离的小于c点水电离的
二、填空题
  • 19. 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
    1. (1) I.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图中的两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用表示,下同)

    2. (2) 根据图像写出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根据上述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过程(填“第一步反应”或“第二步反应”)为决速步。
    4. (4) II.氨基甲酸铵为尿素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易分解。某小组对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①  

        

        

      请写出分解生成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0.                
    1. (1) I.以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NO和CO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在催化转换器中二者可发生反应减少尾气污染。

      已知:  

      在500℃时,向恒容密闭体系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进行反应时,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

      A . B . 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 体系中NO、CO的浓度相等 E . 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
    2. (2) 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气体,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p/kPa

      200

      185

      173

      165

      160

      160

      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反应中的 , 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填“>”、“<”或“=”)。

    3. (3) II.工业合成氨   ,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时刻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时刻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4. (4) 为了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仅从理论上分析合成氨适宜的条件是(填序号)。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5. (5)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的反应条件为400~500℃,原因是
  • 21. 已知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四种物质结合质子的能力最大的是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2. (2)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3. (3) 用蒸馏水稀释的醋酸,则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4. (4) 某温度时,某水溶液中的 , 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温度下,若盐酸中 , 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②该温度下,将pH=a的溶液溶液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a=12,b=3,则;若溶液混合后恰好沉淀完全,且a=12,b=3,则混合后溶液的pH为。(已知lg3≈0.5)

  • 22. 实验小组欲用标准NaOH溶液标定未知浓度的HCl溶液,其操作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之后用NaOH标准液润洗滴定管2~3次,注入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

    ④用量筒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用蒸馏水洗净后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眼睛始终注视滴定管刻度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上有错误的步骤分别为(填序号)。
    2. (2) 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填序号)。

    3. (3) 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4. (4) 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18.10

      2

      20.00

      2.10

      18.15

      3

      20.00

      2.00

      17.9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精确到四位有效数字)。

    5. (5) 下列操作可能使所测HCl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序号)。A.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A . 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液前未润洗 B .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 . 滴定过程中刚变色就立即停止滴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