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活处处都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钢铁生锈

    B.蒸馒头时小苏打受热分解

    C.食物的腐败

    D.生石灰制熟石灰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
    A . NaCl B . C . D .
  • 3. 将6.5 g锌粒投入500 mL 盐酸中,10 min后锌粒恰好完全溶解(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用锌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 . 用氯化氢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C . 用氯化锌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D . 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4. 相同条件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kJ⋅mol

      kJ⋅mol

       kJ⋅mol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分两类,内因和外因,下列反应速率的变化是由内因引起的是(   )
    A . 熔化的放出气体的速率很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很快有气体产生 B . 分别向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片与镁条,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快有慢 C . 锌粉与碘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几滴水时,立即有紫红色气体产生 D . 氯气和氢气在常温下缓慢反应,在强光照射下发生爆炸
  • 6. 常温下,测得次溴酸的pH=4.5,稀释10倍后,测得其pH=5,则常温下次溴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及c的值分别可能为( )
    A . 、0.8 B . 、0.4 C . 、0.4 D . 、0.2
  • 7.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20 g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B . 1 mol NO与0.5 mol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产物的分子数为 C . 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H-F键的数目为 D . 1 L  KCl溶液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
  • 8.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

    A

       kJ·mol

    的燃烧热kJ·mol

    B

       kJ·mol

    含0.5 mol 的稀溶液与足量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C

       kJ·mol

       kJ·mol

    D

    C(金刚石,3)(石墨,s)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已知:。现向浓度均为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则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 . AgCl、AgCN、 B . AgCN、、AgCl C . AgCl、、AgCN D . AgCN、AgCl、
  • 10. 1133K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 发生反应: , 容器内的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B . 当CO的分压是的2倍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 . 当1 mol O-H键断裂同时有2 mol C-H键形成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D . 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 11. 液态与纯水类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T℃时,液态的离子积常数。若用定义pH的方式来规定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时的液态中,pS=16 B .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态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 . 液态的电离达到平衡时, D . 一定温度下,向液态中加入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 12. 常温时,三种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热可使b点移动到a点 B . 常温下,三种物质中CuS的溶解度最小 C . 常温下,的数量级为 D . 若要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 则可加入CuS固体
  • 13. Bodensteins研究表明,反应在温度为T ℃时,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气体混合物中HI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所示:

    起始物质

    t/min

    0

    20

    40

    60

    80

    100

    1 mol HI

    /%

    100

    91

    84

    81

    80

    80

    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为速率常数,则的值为(   )

    A . B . 64 C . D . 8
  • 1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溶液混合

    出现白色沉淀,有大量气体生成

    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B

    将装有红棕色气体的注射器由10mL压缩至5mL

    压缩后的气体颜色比压缩前深

    反应向左进行

    C

    溶液由稀释到 , 测溶液pH

    溶液pH变小

    稀释后,的水解程度增大

    D

    将少量投入溶液中

    溶解

    电离出的结合成 , 促使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投入4 mol气体,此时容器内压强为0.24 MPa,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线c代表 B . 该反应的 C . 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投料比,则℃时曲线b、c的交点位置不变 D . 若其他条件不变,在℃下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比M点大
二、综合题
  • 16.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一般分三步:第一步为原料气的制备,将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第二步为净化,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第三步为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增大压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已知几种物质的燃烧热如表所示:

    物质

    燃烧热

    -285.5

    -890.3

    -283

    -393.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的汽化热()为+44 kJ·mol , 则“一次转化”过程中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二次转化”时进口处混合气的温度在1200℃左右,随后混合气开始急剧升温,而在出口处混合气的温度降到1000℃左右,试解释其原因:
    3. (3) 整个流程图中有两处循环,一处是循环,还有一处循环,请在流程图上标出循环方向和循环物质
    4. (4) 合成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常用铁作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可能为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 , 接着催化剂吸附的氢气不断与作用,最后生成 , 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7. 下列反应为工业上用制备的体系中发生的反应:

    反应①:   kJ·mol

    反应②:   kJ·mol

    反应③:   kJ·mol

    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曲线Ⅰ对应的是反应(填标号,下同),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 (2) 水煤气法制的反应为   , 则:

      ②该反应在M催化剂上的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 快反应。

      第二步:   , 慢反应。

      下列图像与该反应历程相符的是(填标号)。

      A.    B.

      C.   D.

      ℃时,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和1 mol  , 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则0~5 min内,;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3. (3)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和1 mol  , 同时发生反应①和③,测得起始压强为p,达到平衡后,测得压强为起始压强的1.4倍,已知该条件下转化为的选择性[的选择性为20%,则的转化率为;平衡时,CO的分压为(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
  • 18. 现有下列物质:①溶液  ②溶液  ③三甲胺   ④氨水  ⑤固体  ⑥盐酸  ⑦溶液  ⑧Mg粉。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⑧能够在①中溶解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室用⑤配制相应溶液时,一般需要加入(填物质名称),目的是
    3. (3) 若①④⑥的浓度相等,将④和⑥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与①相比,前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
    4. (4) 浓度均为的①②④⑦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标号)。
    5. (5) ③是一种一元有机弱碱,可简写为MOH。常温下,向20 mL MOH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的⑥,溶液中、中和率(中和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常温下,MOH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从a点到d点,水的电离程度(填标号)。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E.一直不变

  • 19.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其化学式为。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新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分析报告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I.测定目的:测定某新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II.测定原理:(假定其他物质与不反应)

      Ⅲ.实验用品及试剂

      仪器和用品(自选,略)

      试剂:浓度为标准溶液、(填指示剂名称)、蒸馏水等。

    2. (2) Ⅳ.实验过程

      制备新鲜水果组织提取液:称取50 g新鲜水果,放入多功能食物粉碎机中,加入50 mL蒸馏水,然后进行粉碎、过滤,将滤液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 mL待测液,加入2 mL指示剂,然后滴加盐酸,将溶液pH调至3。

    3. (3) ,洗涤仪器,润洗后装好标准溶液待用。
    4. (4) 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填部位),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

      重复实验2~3次。

    5. (5) V.数据记录与处理

      (请设计一个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表格,不需要填数据) 

    6. (6) 若经数据处理后,滴定中平均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是15.00 mL,则此新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
    7. (7) VI.问题讨论

      滴定结束后,若俯视滴定管读数,则测定结果会(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