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12-21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多以偏具象表现的动物图形及其变形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以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具有典型意义的器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附着于这些器型之上的图形描绘以鱼和人面等最为引人注目。彼时以鱼为主题的图形描绘多数比较写实,常见的独立鱼纹为比较完整的正侧面形象,鱼的身体包括头、眼、嘴、须、鳍、尾被尽数描绘,少数甚至还将并不明显的牙齿描绘出来而显得狰狞。手段以直线条单独纹样居多,也可见少量局部填色的纹样,比例准确略显呆板。该时期图形描绘手法简练、形象生动、特征鲜明、变化单纯拙朴。这种直观的表现符合先民敬畏自然、渴望安全、追求温饱且臣服命理运数等心理状态。

    多处遗址地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六千多年前的渭水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水系丰富,鱼类繁多。先民对自身不能拥有的能力心存敬畏,出于对生命安全和生存所需食物的需要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他们自然而然会把目光聚焦在适合这些基础需求的渔猎采集等活动当中。河流是人类繁衍不息的生命线,鱼类在水中自由灵动的生存状态对先民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彩陶描绘最有代表性的图形当然是鱼纹,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贯穿始终。这些彩陶描绘运用流畅线条进行严谨的图形设计,除了具有美化装饰意义之外还有别的用意。

    艺术是一种经验总结。经过对大自然的持续观察、思考和长期的设计绘制实践,陶工对彩陶图形的描绘逐渐程式化,形式趋于规整。鱼类纹饰的各部分被逐渐概括成几何形状,尤其以三角形和圆弧居多。常见以最具有特征性的鱼头部位为主体,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展开,以二方连续的设计格局进行描绘的连续对称图形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整体的线条描绘与局部填色的合理运用使得图形看上去虚实相间、开合有度,达到了极强的装饰效果。这种不仅对称而且基本均等划分的描绘,如果没有对维度空间的判断和精准计算是难以达到的。

    仰韶文化中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器型非常丰富,在图形表现形式上由半坡时期的写实风格转而向抽象变形发展。具体以团簇表现的图形为多,由圆点、勾叶等几何图形和弧线以及曲线等综合形成的二方连续亦或四方连续图形,单纯而富有装饰意味。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在装饰图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这些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亦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能力的人才能够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彩陶图形描绘除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基础构架之外,还有很多采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流畅的线条所描绘的规律性图形,使整体器型显示出了更为严谨、庄重的艺术特征。图形当中的点、线、面搭配得当、节奏明朗,黑、白、灰层次显示了鲜明而丰富的递进关系,在彰显明朗、热烈、奔放美感的同时呈现出扑面而来的严谨、规范、肃穆气息,使观者得到愉悦感的同时接受了另一种具有理性意志的教化。

    伴随着时代变迁,事物发展往往会呈现由低及高、再由高到低的抛物线似的连续状态,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发展也由繁盛的中期阶段进入了低潮。豫陕晋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彩陶(例如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数量明显减少,图形描绘疏松简单,施彩多在上腹和盆沿处。也许由此可以证明,彩陶在生活环境中的功能地位正在慢慢下降。

    (摘编自王丽红《仰韶彩陶图形的表象与内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对大自然的持续观察、思考和长期的设计绘制实践,陶工总结艺术经验,对彩陶的图形进行严谨的设计,不再是为了美化装饰。 B . 仰韶文化的彩陶常见的独立鱼纹为比较完整的正侧面形象,鱼的各个部位都被尽数描绘,少数还将牙齿描绘出来,具有宗教色彩。 C .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中数量最多、贯穿始终、最有代表性的图形是鱼纹,这与当时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有密切关系。 D . 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的能力,就能完成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后论述了仰韶文化彩陶早期、中期、晚期图案的不同特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 . 文章以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例,论证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的图案以写实为主的观点。 C . 文章第二段引用地层关系的研究成果,论证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安全和生存食物的需要以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 D . 文章阐述仰韶文化中期彩陶图案风格由写实转向抽象时,对相关图案的形状、线条等进行具体说明,使论述更清楚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工对彩陶图形的整体线条描绘等,使得彩陶图形看上去虚实相间、开合有度,这说明陶工能判断维度空间并进行精准的计算。 B . 仰韶文化的彩陶图形描绘手法简练、形象生动、特征鲜明等特点,是先民敬畏自然、渴望安全等心理状态的直观表现。 C . 仰韶文化中期的彩陶多采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流畅的线条所描绘的规律性图形,除了审美意义之外还有其他精神意义, D . 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不仅数量少,图形也变得简单,只在局部施彩,说明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由繁盛时期进入低潮。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庄稼人便渐渐消闲下来。这时候双水村各处的“闲话中心”又都自然的恢复了。近一两年不像责任制刚开始,人们都忙于改变自己的穷光景,谁也顾不上找别人说闲话;经过几年的拼命劳作,大部分人家都有了些存粮,因此在冬闲的时候就有时间凑到一块说说古朝今世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相当神秘的事正暗中在这个村庄进行着。

    这件事的主角是神汉刘玉升。刘玉升在两月前突然萌发了一个宏大抱负:他要为双水村做件好事,把庙坪那个破庙重新修复起来。他准备自己拿出一部分浮财,另外让村民们以布施的方式每家再出一点钱,一定要把这座庙修得比原来更堂皇!他立刻成立了一个“庙会”,自任“会长”,同时挑选金光亮任他的“副会长”。全光亮对这个职务受宠若惊。作为地主的儿子,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村里都是“人下人”,好,他现在成了“副会长”,哼,让他也坐上几天官位!

    这些日子里,金光亮动不动就神气地钻进刘玉升昏暗无光的黑窑洞里,筹划重新修庙的事。与此同时,有些村民也在深更半夜神秘地出没于刘玉升的院落——他们是来交建庙钱的……这件事尽管秘而不宣,但不久就在村中成为公开的秘密。

    孙少安从砖瓦厂返回村中后,还不知道这些事。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孙玉厚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我不会出这钱!”少安强硬地说:“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不知该怎样指教这个逆子……

    第二天上午,少安本来要去砖瓦厂,但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学校瞧瞧他的虎子。虎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哼!当年意想天开,炸山打坝;结果人亡坝破,把个好端端的学校也震垮了。“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孩子们正在上课。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儿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没有忙着去他的砖瓦厂,也没有回家,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了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另外,还可以高薪请个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那升学率就可能大大提高……

    双水村的两个“中层领导”说得津津有味。生活似乎不知不觉把他们推到对这个村庄负责的位置上。是的,我们一眼看见,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需要新一代领袖来统帅它进入新的时代了!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用竞争和对抗的形式领导起本村公众生活的潮流,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文本二:

    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作了浩繁艰苦的准备。从1982年到1985年,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准备期;再加上从1985年秋天到1986年夏天的两年写作期,这部长篇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路遥谢绝了所有笔会的邀请,避开了《人生》的小说和电影所带来的声名的喧闹,蛰居在黄土地的一个角落里,潜心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他阅读了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名著,逐天翻阅了他所要描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报纸,经过比较、选择、确定了现实主义地描绘时代画卷的写法。这些年来文坛上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变化,既刺激了他进行创新竞赛的活力,也坚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美学理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的决心。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路遥说:“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我觉得还是恩格斯所概括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适合我的气质,比较能发挥我的所长。”这样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当然会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中,也决定了作家对历史背景的具体明晰性的追求。

    (节选自梁向阳《捕捉“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历史诗意——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动因考》)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若干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如“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表现了孙玉厚对儿子不恭神灵的气愤。 B . 开篇交代村中“闲话中心”的恢复,为后文“建校会”和“建庙会”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做了铺垫。 C . 作者在叙述双水村的故事时加入了具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语句,如文中画线句就明确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期待。 D . 荒芜的学习场所让孙少安心生酸楚,他情不自禁联想起过去的生活经历,决定重建学校来改变儿子的命运。
    2. (2) 孙少安是新时代农民的代表,请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3. (3) 路遥曾表示《平凡的世界》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艺术追求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 , 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 , 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文本二: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编自吴兢《唐太宗吞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B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C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D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B . “而欲不夺农时”与“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夺”含义相同。 C . 阴阳家,原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 D . “农时甚要”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B . 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控制私欲,不能为所欲为。 C . 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 . 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②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以出句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的感受;对句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 B . 第二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 C . 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 D . 最后一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
    2. (2)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具体诗句概括并分析其思想情感。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归家后畅饮美酒、欣赏院落景致的两句是“”。
    2. (2) 《滕王阁序》中描写高山旷野尽收眼底,河流湖泊美不胜收的两句是“”。
    3. (3)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就可以无需凭借,达到逍遥之境了。
    4. (4)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表明晋朝对自己屡次迁升,恩遇丰厚。
    5. (5) 《小石潭记》中用“”两句表现谭中鱼儿活泼,游来游去的场景。
    6. (6)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后主自行谋划,“”,来追念先帝遗留的教诲。
    7. (7) 《岳阳楼记》中用“”两句描写洞庭湖波光闪耀和水中月影的夜晚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对人类征服自然界取得的胜利感到满足,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人类要有长远目光,切不可做__________。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形势十分严峻,发展生态文明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呼唤更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提供更多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大计,不可一蹴而就,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态文明意识的__________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如果只是一味地蛮干,缺乏生态文明意识,不讲究方法,无疑是__________。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技术、资金、政策等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任何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人是环境行为的主体、生态文明的“灵魂”,是人对“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追求 , 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笼中鸟    退化    竖立    曲突徙薪 B . 井底蛙    退化    树立    缘木求鱼 C . 笼中鸟    蜕化    竖立    缘木求鱼 D . 井底蛙    蜕化    树立    曲突徙薪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链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的文明观指导下的系统性革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B . 各种系统性革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C . 而是在新的文明观指导下的各种系统性革命。 D . 更是在新的文明观指导下的各种系统性革命。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是环境行为的主体、生态文明的“灵魂”,是人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追求。 B . 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环境行为的“灵魂”,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对“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追求。 C . 人是环境行为的主体、生态文明的“灵魂”,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追求。 D . 人是环境行为的主体、生态文明的“灵魂”,是人对“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追求。
    4.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 ⑥④②⑤③① B . ②④⑥③①⑤ C . ⑥③④①②⑤ D . ②⑤①④⑥③
    5.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     )
      A . 李教授您好,听闻获得此次科技大奖的正是您的高足,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B . 听说家父最近身体不适,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挺担心的,并且很想去探望他。 C . 这幅十字绣做工十分精美华丽,如果您买回去挂在您家客厅里,定会蓬荜生辉。 D . 我和朋友去咖啡屋,他有急事失陪了,我只好一个人无聊地边看杂志边喝咖啡。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少人认为,心跳快慢决定着人的寿命长短。心跳越快的人,寿命越短;心跳越慢的人,            。事实上,医学上没有证据能表明这一点。心脏跳动遵循一定的频率和节奏,也就是医生说的“心率”和“心律”。“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60—100次。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是心动过缓,高于每分钟100次是心动过速。“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奏,我们可以把工作时的心脏比喻成一支乐队,如果节拍混乱了,演奏出来的曲子就会杂乱无章。如果           , 就发生了“心律不齐”,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房颤、室颤或心脏骤停。

    寿命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不直接取决于心跳快慢。           , 我们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善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样做太可怕了吧。 B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 . 他人的要求与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 . 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2. (2) 补写文中空缺,使语意连贯、逻辑顺畅,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仪式在进行,比如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仪式、企业单位开业庆典仪式、学生成人礼仪式、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乔迁新居庆祝仪式等等,有人说这些仪式是必要的,正是这些仪式让我们摆脱了生活中的随意和琐碎,让我们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而有人却认为不少仪式只是形式主义,缺乏必要的内涵,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和意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内,题目自拟。

    ⑵议论文文体明显,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⑶论证方法灵活,素材丰富,内容充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