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 1. 古诗词积累
    1. (1)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 (2)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3. (3) ,白雨跳珠乱人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 (4) 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5)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二、基础知识运用
  • 2.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fú     立 chù     恶 liè     群马疾chí B . 室 dòu     参 cī     沉 zhuó     斩钉铁 jié C . yá     仰 shàn     立 yì     龙凤成xiáng D . 染 xuān     璀càn     笨 zhuó     剑拨张 nú
  • 3.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B .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C .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D .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 4. 以下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比喻) B .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排比) C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夸张、比喻) D .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反问)
  • 5.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盛开的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发出对人生的感叹,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B .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千难万险的雄壮画卷,反映红军战上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散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探究和探索。 D . 《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阅读(40分)
  • 6. 诗词赏析
    1. (1)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代的
    2. (2) 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题画诗,不仅写出了湖阴先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也赞美了其高洁的品质。 B . 《江南春》是素负盛誉的名篇,四句诗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春之画卷。 C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盛夏之景。 D . 《浪淘沙》这首诗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 7. 课内文言文阅读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与瓦石不     又同席读书

    2. (2) 管宁认为“片金”和瓦片石头是一样的;面对"乘轩冕过门者”,他的表现是“”(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管宁是一个的人。
  • 8. 课外文言文阅读

    商鞅立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恐民之不    以不欺

    2. (2) 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
      A . 百姓感到奇怪,不敢搬走木头。 B .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搬走木头。 C . 百姓奇怪这件事,不敢搬走木头。 D . 百姓感到非常怪异,没有人敢搬走木头。
    3. (3) 通读上文,商鞅奖励给这人五十金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节人(节选)

    ①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mǐ 全班,以至全校。

    ②有一段时期,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③用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④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⑤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 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⑥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⑦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⑧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⑨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了

    ⑩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⑪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⑫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⑬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⑭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⑮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了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_________,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⑩其实,那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一回事。

    ⑰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⑱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⑲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着观看,还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 (1) 看拼音写汉字。

      风mǐ

    2. (2)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人物形象。
    3. (3) 根据上下文,第⑮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四字成语是(    )
      A . 锦上添花 B . 弄巧成拙 C . 歪打正着 D . 南辕北辙
    4. (4) 第⑤段中的“像黄河长江”具有夸张的色彩,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5. (5) 第⑲段中三个加点的动词的表达作用是
  • 10. 现代文阅读。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 , 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儿大,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 , 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洒脱”的含义
    2. (2) “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①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②

         ④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3. (3) 第⑤段划线句是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
    4. (4) 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是一家人”是全文的线索。 B . 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诫读者:青春期叛逆要不得。 C . 文中的母亲是个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 D . 文章告诉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四、写作(40分+2分写字)
  • 11. 题目:一件_____▲______的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伤心”“快乐”“高兴”“难过”等词语。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③不得利用试卷中的材料。④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