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1)

物理考试

更新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6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岳池期中) 如图所示,小芳正骑自行车向西行驶,她看到前边的汽车和后面向同一方向跑步的小张都距自己越来越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小芳为参照物,汽车和小张都是静止的 B . 以小张为参照物,小芳和汽车都在向东运动 C . 以汽车为参照物,小芳和小张都在向西运动 D . 以小芳为参照物,汽车向西运动,小张向东运动
  • 2. (2022八上·岳池期中)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今天教室里面的温度约为37℃ 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 . 这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kg
  • 3. (2022八上·金乡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王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纸板A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A可以绕NO转动,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向O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利用白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 图甲和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 . 当入射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90° D . 图乙中,将纸板沿NO折叠后,反射光依然存在
  • 4. (2022八上·金乡期中) 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 C .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D .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大小不变
  • 5. (2022八上·大石桥期中) 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B . 医院用红外线杀菌消毒 C . 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不一样,遇到障碍物不能发生反射现象 D . 电视遥控器是靠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
  • 6. (2022八上·赣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时的小制作,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制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 . .自制潜望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C . 自制万花筒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 . 手影游戏中,我们看到的影子是虚像
  • 7. (2021八上·巴彦期末) 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 乙图: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小猫叉不到鱼——它看到的是鱼变深的虚像 D . 丁图:小明和小聪同时看到地上的书——因为书发生的是漫反射
  • 8. (2022八上·清远期末)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乙的质量大 B . 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甲的体积小 C . 乙物质的密度为2g/cm3 D .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二、多选题
  • 9. (2022八上·济南期中)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 .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 10. (2022八上·大石桥期中)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能够减弱噪声的是(    )
    A .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 11. (2022八上·大石桥期中)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A .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 .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 12. (2022八上·平阴期中) 关于人的眼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B . 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近视眼 C .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 . 爷爷是远视眼,当爷爷戴上眼镜时,张丽通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三、填空题
  • 13. (2022八上·龙口期中)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4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5.26cm,15.72cm,15.27cm,15.27c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最终得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 14. (2022八上·龙口期中)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是入射光线,是法线,玻璃在。(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 15. (2022八上·龙口期中)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把红色玻璃拿掉,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 16. (2022八上·张湾期中) 俊杰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振动产生的,通过进入我们的耳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 17. (2022八上·陕州期中) 据说每一个东北小孩从小都被父母谆谆告诫:冬天千万别用舌头舔铁门!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年冬天都能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哇哇乱叫的奇景(如图所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舌头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北方冬天有时还会在玻璃窗上看到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

  • 18. (2021八上·坡头期末) 如图所示,小华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选填:“虚”或“实”)像。开启手机利用相机功能进行拍照时,通过镜头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 19. (2020八上·郧西期末)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使物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 20. (2022八上·阳东期末) 小明同学去南湖公园游玩,买了一袋棒棒冰(包装袋密封完好),过了一会儿,袋内的冰块全部融化成了水,则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天太热,小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选题“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作图题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 25. (2022八上·岳池期中) 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车头距离桥头150m时鸣笛,鸣笛5s后火车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40m/s计算)

    求:

     

    1. (1) 火车的速度;
    2. (2) 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 26. (2021八上·道里期末) 同学们想知道一张质量是14.8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7.4g,体积是10cm3 , 计算:
    1. (1) 样本的密度;
    2. (2) 制作课桌材料的体积。
七、实验探究题
  • 27. (2022八上·陕州期中) 小明同学坚持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他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设计了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小明选取的天平配备的砝码规格为100g、50g、20g、10g、5g。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进行调平,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操作上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2. (2) 正确调节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8.0g,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g。接着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cm3
    3. (3) 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kg/m3。小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牛奶,则测得牛奶的密度(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小聪同学也进行了这个实验:首先将装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到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然后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量出体积为V;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的牛奶及烧杯的质量为m2 , 则牛奶的密度ρ=(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你认为小明与小聪谁的实验方案好?为什么?
  • 28. (2022八上·大石桥期中) 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均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1. (1) 图2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3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此温度计分度值是℃;
    2. (2) 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法,目的是为了。冰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不变,而蜡在熔化时,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会(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物理学中把具备蜡这种性质的物质叫做
    3. (3) 图4是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室温的水中。根据温度计A 和B的示数, 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由图像可知, 在第 2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在 0~5min 内,海波不断(选填“吸热”或“放热”)。
  • 29. (2022八上·灌阳期中) 小林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 (1) 实验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 (2) 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选填“左侧”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 (4) 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选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完整亮度变暗”);
    5. (5) 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