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发电站在发电过程中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三峡水力力电站

    B.甘肃酒泉风电基地

    C.大亚湾核电站

    D.上海虹桥垃圾焚烧发电厂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属于强酸弱碱盐 B . 属于强电解质 C . 属于强碱弱酸盐 D . 属于难溶电解质
  • 3. 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反应产生的速率的是(   )
    A . 升高温度 B . 粉代替 C . 代替 D . 再加入溶液
  •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 . 水的电离: B . 溶液显酸性: C . 明矾作净水剂 D .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5. 。反应达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

    ①降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N2的浓度   ④加压   ⑤催化剂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⑤ D . ③④
  • 6. 下列方法不能实现对应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是(   )

    A

    压力传感器测量反应前后体系压强变化

    B

    分析天平称量镁条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

    C

    注射器收集反应后气体体积

    D

    浊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浊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土壤的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及养分的有效性,化肥的不正常使用会引起土壤减小(即土壤的酸化)。下列化肥可能引起土壤酸化的是(   )
    A . B . C . D .
  • 8.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2mol氢气和1mol氧气,分别以点燃(反应①)和氢氧燃料电池(反应②)两种不同的方式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的焓变①>② B . 体系内能变化①<② C . 放出的热量①>② D . 无法比较
  • 9.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操作或装置

    实验目的

    利用溶液制备无水

    处理氯气尾气

    观察水银柱上升测定中和反应热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达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 B . 将平衡体系升温,平衡常数减小 C .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 .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 11. 实验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B . 随温度升高,溶液的减小 C . 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D . 随温度升高,溶液的变化是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12. 氟氯烃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在平流层中氟氯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对催化臭氧分解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过程II为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历程 B . 氯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会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C . 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 D . 反应II中基元反应①
  • 13. 常温下,用调节草酸溶液的 , 溶液中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时, B . 时,发生的主要反应 C . 时, D . 时,
  • 14. 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蓝色(溶液①)。加入少量浓 , 溶液变为黄色(溶液②)。已知:;浓度较小时表示。取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某一温度下溶液①的 , 证明发生了水解 B . 将溶液①至于水浴中,加热,颜色变为黄色,说明加热能促进生成 C . 加入浓对溶液颜色变化、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D . 向溶液②中加入后,黄色褪去,说明能抑制水解
二、填空题
  • 15. 依据醋酸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讨论均在常温时)。
    1. (1) 取(冰醋酸)作导电性实验,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下图所示。

      的电离方程式是

      ②a、b、c三点中最小的是

      ③在稀释过程中,(填“增大”“减小”或“不确定”)。

    2. (2) 溶液的 ,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是
    3. (3) 向相同的两密闭容器中加入镁条,分别注入盐酸、醋酸,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为醋酸的曲线是(填字母)。

      ②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
  • 16. 利用含硫物质的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I  

    反应Ⅲ  

    1. (1) 反应I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2. (2) 写出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反应II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4. (4) 关于以上转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循环过程中共涉及4种能量转化形式

      b.用替代反应II中 , 反应焓变为 , 则

      c.上述循环过程中物质转化的作用是传递能量

  • 17. 将捕集的转化合成气可有效实现碳资源的综合充分利用。

    方法I:热催化制备合成气:一定条件下用甲烷还原制备合成气。

    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745

    414

    1046

    436

    1. (1)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2. (2) 已知某一温度时 , 测得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的浓度分别为 , 则此刻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 (3) 热力学分析表明时易发生的歧化反应和以上易发生的裂解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一段时间后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方法II:加氢备合成气:将原料气按一定比例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a,同时伴随反应b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反应a:

      反应b:

    4. (4) 将原料气按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制合成气适宜的温度为

    5. (5) 理论上,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
  • 18. 碳酸氢钠属于抗酸药,用于碱化尿液及酸血症,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分解。某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对某品牌碳酸氢钠片中的含量进行了探究(可能含有少量Na2CO3 , 药品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

    【鉴别】

    a.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药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显黄色。

    b.向本品水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泡沸现象。

    【检查】配置药品质量分数为0.8%的水溶液,测pH为8.3。

    【含量测定】小组采用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I.用已准确称量的药品固体ag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VmL。(此时主要溶质为NaHCO3和少量Na2CO3)

    II.取V1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

    III.用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II中溶液至第一终点时,消耗盐酸溶液V2mL。 (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

    IV.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又消耗盐酸溶液V3mL。

    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如下:

    酚酞:pH<8.2无色、8.2<pH<10浅红色、pH>10红色

    甲基橙:pH<3.1红色、3.1<pH<4.4橙色、pH>4.4黄色

    1. (1) 请写出“鉴别”中产生泡沸现象主要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 (2) 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检查”中水溶液pH为8.3的主要原因(不考虑杂质影响):
    3. (3) “含量测定”的步骤I中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4. (4) 滴定过程中应选择如图所示滴定管(填字母)。

    5. (5) 步骤V中第二步滴定用甲基橙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由色变为橙色。
    6. (6) 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氢钠摩尔质量:)
  • 19. 某小组欲探究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资料:碘单质溶于水呈棕黄色

    实验I:探究)的反应,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0.1

    0.1

    0.1

    0.2

    0.3

    0.1

    0.2

    0.3

    0.1

    0.1

    从开始到棕黄色的时间/s

    13

    6.5

    4.3

    6.6

    4.4

    1. (1) 依据数据,本实验探究的是对速率的影响
    2. (2) 上述反应变色后继续进行,编号①中的反应后测得过氧化氢浓度为 , 则
    3. (3) 实验II:小组同学用做上述实验时,观察到有无色气体,并未观察到上述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a

      溶液不断搅拌,在A点逐滴加入溶液(注溶液起始大于7是由于配置过程中溶解氧气所致)。

      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反应过程始终无气体生成。

      b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a中:

      段溶液变为浅黄色,加入淀粉检验溶液变为浅蓝色。该过程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是

      段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检验溶液变为蓝色。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消耗产生 , 导致逐渐下降,则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4. (4) 实验b中加入淀粉检验溶液几乎无色。的主要作用是
    5. (5)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在反应中主要作用是还原剂还是催化剂受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