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普通锌锰电池

    B.冶炼金属钠

    C.太阳能电池

    D.风力发电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 H2在Cl2中燃烧 B . 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 C . NaOH与稀盐酸反应 D . Al与稀硫酸反应
  • 3. (2020高二上·朝阳期末) 冰受热转化为1g水蒸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过程是熵增的过程 B . 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 1g冰与1g水蒸气所具有的内能不同 D . H2与O2反应生成1mol H2O(l)与生成1mol H2O(g)放出的热量相同
  • 4. (2021高二上·昌平期末)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凡是放热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 . 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反应 C . 凡是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 . 反应是否自发,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焓变和熵变
  • 5. 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O(g)+H2O(g)CO2(g)+H2(g)  ΔH<0,为了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增大压强 B . 降低温度 C . 更换催化剂 D . 增大CO的浓度
  • 6. (2021高二上·朝阳期末) 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 . 电子从锌片经电流计流向铜片 D . 铜电极上发生反应:Cu2++2e=Cu
  • 7. 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 . 用铜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 B . 为了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附加锌块 C . 在空气中,银器表面会生成一层黑色的物质 D . 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铁管更容易被腐蚀
  • 8. 下列铁制品防护的装置或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外加电流

    B.牺牲阳极

    C.表面镀铜

    D.表面刷油漆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0高二上·三明期中) 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 , 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 C + H2O=CO + H2  ΔH=+131.3KJ·mol-1 B . C(s)+ H2O(g)=CO(g) + H2(g)   ΔH=+10.94KJ·mol-1 C . C(s)+ H2O(l)=CO(g) + H2(g)   ΔH= +131.3KJ·mol-1 D . C(s)+ H2O(g)=CO(g) + H2(g)  ΔH=+131.3KJ·mol-1
  • 10.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 (g) + I2 (g) 2HI (g)  ΔH < 0,下列情况代表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 . H2和I2全部转化为HI B . 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C . H2、I2、HI三者的浓度相等 D .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 11. 已知:2SO2(g) + O2(g) 2SO3(g) ,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的ΔH<0 B . 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 C .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限度 D . 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
  • 12. (2020高二上·怀仁期中)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2O中H-O键

    O2中O=O 键

    H2中H-H键

    H2O2中O-O键

    H2O2中O-H键

    键能kJ/mol

    463

    496

    436

    138

    463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ol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总反应为2H2O 2H2↑+O2 B . 过程I吸收了926 kJ能量 C . 过程II放出了574 kJ能量 D .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 13. (2020高二上·房山期末) 痛风病与关节滑液中形成的尿酸钠(NaUr)有关(NaUr增多,病情加重),其化学原理为:HUr(aq)+Na+(aq)NaUr(s)+H+(aq)  ∆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关节疼痛 B . 大量饮水会增大痛风病发作的可能性 C . 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会加重痛风病病情 D . 患痛风病的人应少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
  • 14. (2021高二上·西城期末)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电压、相同时间内,记录现象如下(温度变化均不明显):

    实验序号

    X电极材料

    现象

    铂(Pt)

    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石墨

    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X电极为阳极 B .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 Ⅰ中Pt电极附近发生了反应: D . Ⅱ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X区产生的反应生成了
二、填空题
  • 15. (2021高二上·昌平期末) 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反应物,获得如下数据: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0.4

    0.4

    0

    0

    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0.2

    x

    y

    z

    1. (1)
    2. (2) CO的平衡转化率为
    3. (3)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的数值为
    4. (4) 该温度下,按未知浓度配比进行反应,某时刻测得如下数据:


      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0.5

      0.5

      0.1

      0.5

      此时反应向方向(填“正反应”或者“逆反应”)进行,结合计算说明理由:

  • 16. 电解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
    1. (1)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电极a接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③离子交换膜主要允许(填离子符号)通过。

      ④解释装置右侧出口得到较浓NaOH溶液的原因

    2. (2) 我国科学家通过电解,从海水中提取到锂单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生成锂单质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理论分析,阳极电解产物可能有O2、Cl2

      i.生成O2的电极反应式是

      ii.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气体中未检测到Cl2 , 推测可能是Cl2溶于水。写出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i.取实验后阳极区溶液进行检验,证实了阳极Cl放电。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现象是

  • 17. 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纸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某研究小组,根据纸电池结构示意图,利用实验室中的稀硫酸、蒸馏水和滤纸制作电解液,用铜片与镁片作为电极材料。

      ①其中放置镁片的位置是(填a或b),电池工作时H+(填a或b)极作定向移动。

      ②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替代稀硫酸,请写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 (2) 某种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装置的负极是电极(填“A”或“B”);c处通入的物质是(填“CH4”或“O2”)。

      ②甲烷燃料电池供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正极电极方程式:

      ③当该装置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mol时,消耗CH4标准状况下L。

三、综合题
  • 18. 工业上利用 CO2和 H2反应生成甲醇,也是减少CO2的一种方法。在容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 (1) 反应达到平衡的时刻是第min(填“3”或“10”)。
    2. (2)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
      A .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 . 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 C . 反应停止,不再进行 D . c(CH3OH)=c(H2O)
    3. (3) 达平衡后,H2的转化率是。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填“增大”或“减小”)CO2浓度的措施。
    4. (4) 工业上也可用CO和H2合成甲醇

      已知:①CO(g)+O2(g)=CO2(g)    ΔH1=-283.0 kJ·mol-1

      ②H2(g)+O2(g)=H2O(g)     ΔH2=-241.8 kJ·mol-1

      ③CH3OH(g)+O2(g)=CO2(g)+2H2O(g)     ΔH3=-192.2 kJ·mol-1

      则反应CO(g)+2H2(g)=CH3OH(g)    ΔH=kJ·mol-1

  • 19. 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实验室用MnO2与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及药品如下。

    1. (1) 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2. (2)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 (3) 已知:不同温度下MnO2与盐酸反应的平衡常数

      温度t/℃

      50

      80

      110

      平衡常数K

      3.104×10-4

      2.347×10-3

      1.293×10-2

      MnO2与盐酸的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 (4) 为探究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试剂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1

      4 mol/L盐酸、MnO2

      加热

      无明显现象

      实验2

      7 mol/L浓盐酸、MnO2

      不加热

      无明显现象

      实验3

      7 mol/L浓盐酸、MnO2

      加热

      产生黄绿色气体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知MnO2与盐酸产生氯气的反应条件为

      ②针对实验1和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写出实验中制氯气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i.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

      ii.氧化反应:

      提出假设:

      ⅰ.增大c(H+),可以

      ⅱ.增大c(Cl-),可以增大Cl-的还原性。

      ③补充实验,实验II、III分别证实了②中的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试剂

      产物

      I

      没有添加新的试剂

      无氯气生成

      II

      较浓a溶液

      有氯气生成

      III

      固体b

      有氯气生成

      (固液混合物A为一定浓度的盐酸和MnO2混合物;加热装置已略去)

      较浓a溶液是,固体b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