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在句子中。
  • 1.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在句子中。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无声    ②震

      ③窃窃    ④声细

    2. (2)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依然在,老师一进来,教室里顿时
二、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 2. 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 (1) 夕阳zhú  jiàn落山了,我和妈妈走在铺满é  luǎn  shí的小路上,清凉的晚风吹过,我们感到shū  shì极了。
    2. (2) 工作人员xuǎn  zé用新程序yán  jiū这个zhé  xué问题。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
  • 3.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笼罩    等待    恐怕    奋奋不平 B . 电据    临时    黑暗    漫天卷地 C . 立既    庄稼    世纪    横七竖八 D . 违抗    洞穴    滋润    精疲力竭
  • 4. “人声鼎沸”中“鼎”的意思是(    )。
    A .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C . D . 正当,正在
  •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神话故事(    )。
    A . 女娲补天 B . 后羿射日 C . 精卫填海 D . 守株待兔
四、根据所学内容和积累填空。
  • 6. 根据所学内容和积累填空。
    1. (1) 《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诗人。“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的意思是
    2. (2) 《题西林壁》中,“。”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
    3. (3) 几场秋雨过后,妈妈拿出棉衣一边穿一边说:“。”
五、按要求写句子。
  • 7. 按要求写句子。
    1. (1)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照样子写句子)
    2. (2) “当挖到差不多二十寸深时,蜂巢便暴露出来了。”句中加点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3. (3) 夜幕降临了,小动物们喧闹起来了。听,蟋蟀在平台上弹琴,青蛙在,鸟儿在,真像一场音乐会。(补充拟人和排比句)
    4. (4)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改正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5. (5) 那个满脸汗水的男孩迅速扶起了摔倒在他后面的同伴。(缩句)
    6. (6) 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成反问句)
    7. (7)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仿写句子)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 8.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赞美了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
    2. (2) “人声鼎沸、响彻云霄、低声细语,悄无声息”这组词语是按声音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
    3. (3)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   )
    4. (4) 神话故事大多表现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然的美好愿望,故事情节真实。(   )
七、阅读理解(31分)
  • 9.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的。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 (1)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比作
    2. (2) 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写在横线上
    3. (3) 片段中从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告诉我们爬山虎的脚长在,爬山虎的脚颜色是的,它的形状是。作者之所以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生动具体是因为作者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唯一的水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有一个人已经行走了两天,还在途中不时遇到沙暴,他已辨不清正确的方向。正当他快撑不住时,他(    )发现前面有一幢废弃的小屋。

    他欣喜若狂,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乎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这里(    )有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抽水,可是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来。他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抽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    )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非常矛盾: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上说的那样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

    到底要不要冒险呢?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注入抽水机。他将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用颤抖的手抽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喝足水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又加上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____________。”

    1. (1) 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请填序号。

      A.果然    B.居然    C.突然

    2. (2) 文中那个人“欣喜若狂”的原因是
    3. (3) 请你把文中那个人内心矛盾的原因找出来。
    4. (4)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唯有信任,能使你生活美好 B .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C . 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D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5. (5) 文中画横线的地方有两句话,第一句的含义是;第二句的含义是
    6. (6) 读短文后,请你针对短文内容提一个问题,并试着回答。
  • 1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战略规划。几年之后,“上天,入地”均有收获,“下海”却苦寻无功。此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已经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而我国直到2002年才开始研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出世,就是一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长8.2米,高3.4米,宽3米,空重不超过22吨;载人球壳舱直径2.1米,可客纳3名乘员。它具有四大特点:最大工作深度达7000米,可到达世界上99%的洋底;针对作业目标,具有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通信系统具有实时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能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包括潜钻取芯器、沉积物取样器和具有保压能力的热液取样器等。

    材料二各国载人深潜器相关数据

    名称 作业起步年份 下潜深度 水下时长
    美国“阿尔文号” 1964年 4500米 4小时
    法国“鹦鹉螺号” 1985年 6000米 /
    俄罗斯“和平一号” 1987年 6000米 10小时
    日本“深海6500"号 1989年 6527米 8小时
    中国“蛟龙号” 2009年 7062米 12小时
    1. (1) “上天、入地、下海”中的“下海”指的是,我国“下海”装的是,它具有四大特点。
    2. (2) 哪些国家先于我国掌握了“下海”技术?
    3. (3)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是最早研发载人深潜器的。
    4. (4) 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我国研究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起步较晚,研制始于2002年,实际作业始于2009年。(   )

      ②可以这样概括“蛟龙号”的特点:下潜深、悬停稳定、通信发达、装备完美。( )

      ③相较其他国家,我国载人深潜器的优势是下潜深度最深,水下时长最长,获得成果最多。(   )

八、习作表达。(共30分)
  • 12. 题目:我喜欢

    每个人喜欢的事物有很多,可以是你喜欢的人或物,也可以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故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你喜欢的原因,注意条理要清晰,语句要通顺。③字迹清楚,不少于3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