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农业文化遗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广义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物质形态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一些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一些乡村古建筑、传统特色民宿、传统特色饮食等;二是制度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与农耕生产方式相伴生的一些制度设计和风俗习惯等;三是精神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在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气质等。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确保质量安全,需要尊重农业的自然循环规律,挖掘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多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秀成分,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几千年形成的一些优秀农业生产系统,体现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大智慧,为现代社会保护环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如有千年历史传统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农业模式、成型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则通过发展农耕、林业、牧业三者有机循环生产方式,有效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农耕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积极挖掘保护并传承弘扬好传统农耕文明,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几千年来,我国各地农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发展出众多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农业生态生产模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双赢。在作物和农产品方面,中国古代农业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世界上1200多种作物中,中国就有600余种,其中约300种起源于中国。在农学方面,中国古代农学自成体系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立足新时代,推动建设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一步挖掘其各方面的传承利用价值。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应赋予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汲取传统农业优秀因素。尤其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和一些边远山区,人类与自然长期博弈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是这些地区珍贵的农业文化资源优势和传家宝。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拓展农业多功能,是促进当地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乡村建设上,要根据农业生产方式特点,建设农村生活方式,保留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守好这些瑰宝。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注意积极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合理因素,融入现代治理体系。尤其注意挖掘古代农业社会德治中好的做法,推动乡村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善治体系,推动乡村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流互动。要向世界讲好中华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故事,也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传统农业中一些优秀的成分,为国家所用。落实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工作,还需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让保护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宋圭武《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光明日报,2022.7.22)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久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习俗等都属于农业文化遗产。 B . 确保粮食的安全,也包括尊重农业自然循环规律,挖掘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C . 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农业最早并且长期以来处于世界的前列。 D . 持续推进农遗保护实践也是推动建设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论述农遗保护的特点。 B . 文中青田稻鱼共生模式和新化紫鹊界梯田例,论证了农遗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C . 文章从农业文化遗产含义谈起,层层深入地论述了为什么要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D . 文章先在前五段指出农遗保护的意义,接着在后三段提出了新时代农遗保护的建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 . 枣庄古枣林位于山亭区店子镇8万亩长红枣园内,是山东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枣林。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户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并经营土地等形成的生产模式。 C . 江苏吴江不断挖掘和弘扬传统蚕桑文化,创新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蚕丝产品。 D . 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遥感技术以及卫星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2021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舞台,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以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叙事,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历程的故事。

    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也是全剧贯穿始终的意象,在剧中被设计为连接展卷人和王希孟的符号性角色。编导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的内敛基调,设计了“静待”“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舞动起来的“青绿”们动作端雅沉静,气息下沉内敛,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队形变化起伏中又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兼具的视觉美。舞蹈设计化山为人,以人作山,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呈现。

    青绿色彩也是全剧舞美设计的重要元素。如篆刻人的服装为深沉的花青色,点缀朱砂红,与其动作稳健而具有顿挫感相匹配;织绢人从水色氤氲的画卷中徐徐走来,带着春天的气息,服装选用淡淡的艾绿。又如舞台布景,七个篇章的背景颜色从清淡过渡到浓重,逐渐形成青绿色彩,打造出“于缤纷浓色,见空寂之美”的境界。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青绿”这一中国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之中。《只此青绿》大获成功,是一种必然。

    (取材于刘森、应杰、韩真、周莉亚等的文章)

    材料二

    《千里江山图》卷是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是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在设色和笔法上,《千里江山图》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石青、石绿是主色调,主要用来敷染山头和山体;赭石、墨是次要颜色,用来皴染山脚和阴面。画卷颜色有丰富层次,远山及天空上部用淡青绿颜色蘸淡墨刷染而成,既拉开了与近、中景山峰在视觉空间上的距离,也衬托了近、中景山峰颜色明亮的程度。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整幅画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堂皇之气盎然,以明丽璀璨的青绿山水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在构图上,《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大致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形成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使用更使画面富有韵律感。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壮丽恢弘;山水间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的人物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此卷正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体现了宋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

    (取材于马季戈、王中旭、林玮等的文章)

    材料三

    中华民族对青色认识和运用的历史悠久。青色是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青瓷是富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工艺品,传统绘画艺术以“丹青”为名,山水田园诗中更随处可见青绿的光影。青色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

    为什么中华民族如此偏爱青色?

    生理基础对色彩选择有一定制约作用。研究证实,不同瞳孔颜色对其辨色有明显影响,褐色、灰色、碧蓝色瞳孔辨别光谱中蓝——绿暗色端较为困难,而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

    生产方式对民族色彩审美起最终决定作用。中华民族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采集和农耕的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中最主要的色彩便是青色,包括头顶的青天和身边的碧水,更有植物的绿色。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直接受到青色濡染,青色已经历史地积淀于民族意识中。因此才会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细腻体验和“池塘生春草”的欣喜情感,也才会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亲昵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青色更易激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产生心有灵犀的体验,形成对青色的认同感、亲切感。

    民族文化传统也决定了色彩审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都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出发,倡导以虚静的主观态度对待万物,重视静坐凝心,妙悟万物之美、大道之真。现代研究证明:青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较适中,给人以明净、澄洁的感觉;人在青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心跳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变缓,精神放松。主虚静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淡泊、克制、含蓄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与具有宁静内敛效应的青绿色异质同构,文化价值契合,情感体验相通。

    (取材于宋凤娣等的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剧的主要内容是再现《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象。 B . 青绿意象是指剧中女性舞者们丰富的舞蹈造型动作。 C . 舞者具有端雅沉静淡泊之美,传递出宋代美学意趣。 D . 剧中服装、布景等均采用青绿色彩,呈现缤纷浓色。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画作的青绿主色调是舞剧中青绿意象的创作基础。 B . 设色和笔法的灵活多样,赋予画作丰富的层次感。 C . 画作多种构图方式之美在舞剧中得到形象化表达。 D . 壮丽恢弘的山水传递出“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
    3. (3)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色被广泛运用说明它在中华民族审美心理中有重要地位。 B . 形成偏爱青色的色彩审美是由中华民族的生理优势决定的。 C . 大量山水田园诗的产生与农耕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相关。 D . 青绿色审美偏好与主虚静的文化传统相通,具有科学依据。
    4. (4) 根据三则材料,结合你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从“青青”的衣领颜色感受到读书人的清雅气质,体味到其中蕴含着的曹操对贤才的深切渴望。

      B .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我从“青冥”想象到天空之青苍深远、明净澄洁,仿佛看到了李白想象中神仙世界的辉煌灿烂。

      C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青崖”是青青的山崖,引发了我对青绿山水的美好想象,让我读懂了李白失意后徜徉山水的愿望。

      D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青青写出荠麦青翠茂盛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与“池塘生春草”“青萝拂行衣”相通的情感体验。

    5. (5) 为什么说《只此青绿》“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书的梦

    孙犁

    到市场买东西,也不容易。一要身强体壮,二要心胸宽阔。因为种种原因,我足不入市,已经有很多年了。这当然是因为有人帮忙,去购置那些生活用品。夜晚多梦,在梦里却常常进入市场。在喧嚣拥挤的人群中,我无视一切,直奔那卖书的地方。

    远远望去,破旧的书床上好像放着几种旧杂志或旧字帖。顾客稀少,主人态度也很和蔼。但到那里定睛一看,却往往令人失望,毫无所得。

    按照弗罗伊德的学说,这种梦境,实际上是幼年或青年时代,残存在大脑皮质上的一种印象的再现。

    是的,我梦到的常常是农村的集市景象:在小镇的长街上,有很多卖农具的,卖吃食的,其中偶尔有卖旧书的摊贩。或者,在杂乱放在地下的旧货中间,有几本旧书,它们对我最富有诱惑的力量。

    这是因为,在童年时代,常常在集市或庙会上,去光顾那些出售小书的摊贩。他们出卖各种石印的小说、唱本。有时,在戏台附近。

    在保定上学的时候,天华市场有两家小书铺,出卖一些新书。在大街上,有一种当时叫做“一折八扣”的廉价书,那是新旧内容的书都有的,印刷当然很劣。

    有一回,在紫河套的地摊上,买到一部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是商务印书馆的铅印大字本,花了一圆大洋。这在我是破天荒的慷慨之举,又买了二尺花布,拿到一家裱画铺去做了一个书套。但保定大街上,就有商务印书馆的分馆,到里面买一部这种新书,所费也不过如此,才知道上了当。

    后来又在紫河套买了一本大字的夏曾佑撰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就是后来的《中国古代史》),也是商务排印的大字本,共两册。

    最后一次紫河套,是一九五二年。我路过保定,远千里同志陪我到“马号”吃了一顿童年时爱吃的小馆,又看了“列国”古迹,然后到紫河套。在一家收旧纸的店铺里,远买了一部石印的《李太白集》。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

    中学毕业以后,我在北平流浪着。后来,在北平市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抄写,是一种雇员,随时可以解职的,每月有二十元薪金。

    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旧官场、旧衙门的景象。那地方倒很好,后门正好对着北平图书馆。我正在青年,富于幻想,很不习惯这种职业。我常常到图书馆去看书。到北新桥、西单商场、西四牌楼、宣武门外去连旧书摊。那时买书,是节衣缩食,所购完全是革命的书。我记得买过六期《文学月报》,五期《北斗》杂志,还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艺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好在科里都是一些混饭吃、不读书的人,也没人过问。

    我们办公的地方,是在一个小偏院的西房。这个屋子里最高的职位,是一名办事员,姓贺。他的办公桌摆在靠窗的地方,而且也只有他的桌子上有块玻璃板。我的办公桌放在西墙的角落里,其实那只是一张破旧的板桌,根本不是办公用的,桌子上也没有任何文具,只堆放着一些杂物。

    很久我没有事干,也没人分配给我工作。同屋有位姓石的山东人,为人诚实,他告诉我,这种情况并不好,等科长来考勤,对我很不利。他比较老于官场,他说,这是因为朝中无人的缘故。我那时不知此中的利害,还是把书本摆在那里看。

    我是由志成中学的体育教师介绍到那里工作的。他是当时北方的体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门小姐。他的外兄是工务局的局长。所以说,我官职虽小,“来头”还算可以。不到一年,这位局长下台,再加上其他原因,我也就“另候任用”了。

    我被免职以后,同事们照例是在东来顺吃一次火锅。和我一同免职的,还有一位家在北平附近的人,脸上有些麻子,忘记了他的姓。他是做外勤的,他的为人和他的破旧自行车上的装备,给人一种商人小贩的印象,失业对他是沉重的打击。走在街上,他悄悄地对我说:

    “孙兄,你是公子哥儿吧,怎么你一点也不在乎呀!”

    我没有回答。我想说: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他当然是不能领会的。我所以不在意,是因为这个职位,实在不值得留恋。另外,我只身一人,这里没有家口,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老家喝粥去。

    和同事们告别以后,我又一个人去逛西单商场的书摊。渴望已久的,鲁迅先生翻译的《死魂灵》一书,已经陈列在那里了。用同事们带来的最后一次薪金,购置了这本名著,高高兴兴回到公寓去了。

    第二天在清晨,扶着这本书,出西直门,路经海淀,到离北平有五六十里路的黑龙潭,去看望在那里山村小学教书的一个朋友。他是我的同乡,又是中学同学。这人为人热情,对于比他年纪小的同乡同学,情谊很深。到他那里,正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潭水清冷,我不断想起曹雪芹在这一带著书的情景。住了两天,我又回到了北平。

    整理了一下,在北平一年所得的新书旧书,不过一柳条箱,就回到农村,去教小学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段写“我”足不入市很多年却常梦入市场,在对比中表现我对书的喜爱,有助于突显主旨,同时也引出下文的回忆,自然巧妙。 B . 文中引述弗罗伊德学说中关于梦境的解释,表明作者认同这种解释,从侧面反映了书对于幼年或青年时代的“我”诱惑之大。 C . “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这几句看似闲笔,实则蕴含了作者对友人深挚的怀念之情。 D . “我”被免职却一点也不在乎,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位过于低微,薪金微薄,不值得留恋,加之“我”只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 E . 这篇散文信笔写来,不事雕琢却别具匠心,语言朴实无华而感情质朴真诚,可谓形散神聚,自然浑成,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
    2. (2) 孙犁认为,散文创作要“所见者大,而取材者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4. 文言文阅读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遇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B . 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C . 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D . 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必加兵我”与“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加”字含义不相同。 B . “则受书币”与“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素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不相同。 C . “以孝治闻于天下”与“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D . “受其币而厚遇之”与“邻之厚”(《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国攻下宁邑后,赵王派去祝贺的使者不被秦王接见,大臣们认为派谅毅出使可以见到秦王。 B . 谅毅到了秦国后,恭敬地献书上奏,希望秦王言明赵国使者的过错,并表示如有过错愿意奉行秦王的命令。 C . 对于诛杀赵豹和平原君的苛求,谅毅以秦国孝治原则和人伦之道为理由进行了委婉的辩解。 D . 谅毅能言善辩,应对有方,不辱使命,秦王接受了谅毅的礼物并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②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 5. 古代诗歌阅读

    醉蓬莱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 , 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指控撰修失实,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为词人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高台。③舞裀:舞衣。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篇以“对”字领起,描绘了云气浓重、微雨迷蒙、群峰攒立的巫峡江景图。 B . “乱”字刻画出山峰错落参差的形态,“锁”字暗含了词人借古伤怀的苦闷心境。 C . 下阕盛赞了黔南山高水阔,表现了词人与贤士佳友宴会上饮酒赏乐的欢愉。 D . 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既风华典雅又朴素自然,上下阕情思变化相对应,真挚动人
    2. (2) 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 6. 古诗文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孔子问曾皙志向时,曾皙说自己的与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 。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 (2)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 “”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
    3. (3) 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乎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4. (4)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制度。在《礼记·大道之行》中体现天下是天下人共有,要通过推举贤才来担任领导人的句子是:“           ”   “          ”
    5. (5) 在《报任安书》中,作者指出富贵却没有一番成就的人很多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个词语想从句子里起身。要挣脱句子的锁链,并不容易。时间久了已经镶嵌进去了,挣皮挣肉地拔出来,句子就破碎了,漏风撒气的,好似一个谎言。有了这个念头,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蠢蠢欲动,站立不稳起来。汉字有着独特的建筑性,笔画横平竖直,顶天立地的样子。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在无可_________中保持着犹疑。笔画多少不等、从一笔到几十笔,字字独立,每个字的架构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稳定性。它恒久的稳固如此强大,是以镇住一个个心神不宁的词语出轨的步伐。书页立起来时,某词语已经无法镇定自若,感到了_________的压力。汉字黑压压的,像贴在峭壁上的士兵,随时有坠落塌方之险。这突发的险情,让它有了词语砸碎词语的惊恐,透过薄薄的书页,某词语看到了背面贴着自己的另一个词语,与自己_________。它怀念在《辞海》里的时光。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那真像海,汉字浮游,谁离了谁都行。词语在口语中的形态也值得回想。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它形神兼备,顾盼生姿。尽管有时沾着口水,遭到牙齿的撕咬,被粗鲁的喉咙甩出,跟沉默在书页里相比,毕竟是_________、掷地有声的。

    1.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超越  突如其来  南辕北辙  活灵活现 B . 僭越  始料不及  背道而驰  惟妙惟肖 C . 超越  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惟妙惟肖 D . 僭越  突如其来  背道而驰  活灵活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同质地的声带经过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B . 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再是个静态的图形,而是有了声音的情致。 C . 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让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D . 经过不同质地的声带的颤动,它不仅是个静态的图形,而且有了声音的情致。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要求写出修辞手法及与其相应的构成、效果。
  • 8. 下面是天津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中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万矢的  ②献身  ③百世师  ④求为  ⑤甘作  ⑥著论

    A . 上联:②⑤③ 下联:⑥④① B . 上联:②⑥③ 下联:④⑤① C . 上联:②⑤① 下联:⑥④③ D . 上联:④⑥① 下联:②⑤③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3月21日,兴华中学高三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

    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

    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而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确,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须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

    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事件三:3月21日,是一个节气,(2021年的)春分。

    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继续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那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

    班会主题为:“闻天下,定家邦”。作为班会主持人,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800字的班会开场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