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近年来,人们看到,不毛之地变成绿洲,黄土高原披上绿装。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亿吨,“地球之肺”发挥了重要的碳汇价值。谈到森林与碳汇、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解释道,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中国在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植树造林,为世界增绿降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6日)

    材料二: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仅有8%。面对造林的失败,塞罕坝机械林场摸索总结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为全场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攻克造林技术难关,探索出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一整套的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成效。三年来,累计完成攻坚造林10.1万余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在调整资源结构、低密度培育大径材、实现林苗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摘编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材料三:

    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荒凉的沙地曾经随处可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70多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义务植树,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有力、有序开展。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植树复绿的“路线图”也在顺应当下实际不断更新,进入21世纪,全面加快了林业建设由“绿”变“富”步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苗,已经逐渐长成繁茂的沙棘林。沙棘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继续参与到绿化中去。如今的右玉已经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而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成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姚亚奇 杨珏《山西右玉荒漠化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在大漠荒原遇见绿水青山》《光明日报》2022年04月1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新增绿化面积贡献比例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在森林资源增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B . 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汇”一词,国际社会上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并存储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C . 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带的塞罕坝退化为植被稀少的高原荒丘,这与近代以来清政府实行的政策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D . 右玉处于沙漠风口地带,到处是荒凉的沙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发展起各种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稳中有降,需要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此我国已经做好发展规划。 B . 材料二中,塞罕坝机械林场不断提升技术,造林成活率已由8%提升到95%,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型。 C . 材料三中,右玉将大漠荒原变成绿水青山,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 .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塞罕坝、右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展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3. (3) 塞罕坝与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信 仰

     邓石岭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他没有像以往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从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咯咯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搞腐败,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小说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作品开篇的“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就营造了一种沉重、 压抑的氛围,为后面蔡老头最终也没能证明自已1940年入党的悲剧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B .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就是把一个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语言平实且生活化,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富有感染力,叙述也条理清断,特色鲜明。 C . 小说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通过对蔡老头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以及其他形象的侧面烘托,准确传神地体现了蔡老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从而使该形象更具感染力。 D . “我”是蔡老头故事的见证者,也是蔡老头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所以“我”曾亲自在他的申诉材料上盖上十九个公章,并准备给他盖第二十个公章。
    2. (2) 小说中的蔡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
    3. (3) 小说以“信仰”为题,用意何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①,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②茵席③,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沈璧而盟。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④,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 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之至也。”

    【注】①胼胝∶手脚上的老茧。②笾豆∶ 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笼,木制为豆。③茵席:褥垫。④矫矫: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1. (1) 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B .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C .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D .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和“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小序)两句中的“资”含义相同。 B . “而皆后之”和“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后”含义相同。 C . “盍亦求之”和“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盍”含义相同。 D . “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咎犯听到晋文公的相关做法后,半夜里哭泣,晋文公对此疑惑不已并做出解释。 B . 介子推认为晋献公九子中,只有文公健在;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非文公莫属。 C . 文公即位后,多次行赏有功之臣都没有轮到陶叔狐,于是他托咎犯向文公陈情。 D . 孔子认为君主治国要讲究德行,施恩不求回报,受恩则要必报,居功而不自傲。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②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 5. 古代诗歌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庄子《逍遥游》中有名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开篇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幽静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感。 B . 梦境中天帝的殷勤询问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隐寓了词人对现实的失望。 C . “路长嗟日暮”写出词人日暮途远的求索之路,“谩有惊人句”又诉怀才不遇之感。 D . 上阕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下阕交代海中仙山为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2. (2) 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结合下阕最后三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青泥岭是唐代入蜀的要道,悬崖万仞,山多云雨,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写出了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2. (2) 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反例,写它虽有六跪和二螯,然“  ”,只因“ ”,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 (3) 屈原的《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
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题,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千来,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考古发现的古蜀秘宝    。其中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饰满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2020年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6个“祭祀坑”先后出土编号文物近一万三千件,包括完整的金面具、神树纹玉琮、重达100多斤的完整象牙等。

    三星堆自1934年开始发掘至今,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考古成就,但目前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许多    的谜题还没有寻得完整答案,更多的未知话题又渐次被提出,这些都需要无数考古人    的努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结合文段主要内容给“三星堆遗址”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字数不超过70字。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更易被蚊虫叮咬,涂抹驱蚊花露水效果往往不明显, ______。这类产品五花八门,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不少用过的家长反映,驱蚊手环确实比驱蚊花露水好用。事实上,这类产品的作用原理与驱蚊花露水基本相似, ______,只不过添加的剂量更大,并且释放的过程更为缓慢。细心的家长会发现,避蚊胺等药物属于农药成分。那么这种成分安全吗?尤其是用在婴儿娇嫩的皮肤上会不会造成中毒或者过敏。

           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只要是用来防蚊、驱蚊、杀灭蚊子的产品,都当作农药来管理。如果商家按照相关规定添加避蚊胺等农药成分,那么这类产品还是相对安全的。但问题就在于,少数不良厂商为了提高驱蚊效果,会在添加的剂量和农药种类上动心思。______,驱蚊手环效果虽好,但也应注意两点:一是购买有农药生产批号的正规产品;二是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佩戴驱蚊手环,更不要让孩子啃咬手环。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上面文字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说话对象,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 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

    “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