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20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③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④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⑤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⑥在传播活动中, 从众是指个体 (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⑦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 . 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 . 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 . 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 . 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C . 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D .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 . 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C . 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D . 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庆祝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的成立,全国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丰收庆典活动,而在黑龙江省闫家岗农场的丰收节上,却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这些新农人,来自祖国的30多个省份。他们的新,“新” 在通过CSA社群支持农业的订单农业模式,与传统农民重建供求合约关系,解决了农民种稻难、卖稻难、价格低,而消费者吃不到、吃的差、价格高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思维,发挥农业服务中的市场营销推广长处,并通过市场积极反馈去帮助农村和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施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等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传统农民向新农民转型,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摘自《黑土地变“秀场”,新农人留下美丽“稻”影》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设立,有利于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民以食为天”,现在中国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这个成就的取得,依靠的就是中国农民、期盼的就是农业半收,我们必须铭记。

    这个节日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忙忙碌碌一整年,秋风时节享丰收。农民朋友因收获而自豪,因收获而幸福,在收获中感受到了农民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农民也是英雄,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这个节日的设立,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漫漫上万年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深厚的农耕文明,这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竭力发展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农耕文明在其中绵延不绝,并持续释放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摘自《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点赞!》2018年9月26日 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材料三: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一个农民丰收节,即秋社,秋社应得到重视。理由如下:

    第一,从节气的文化内涵来看,秋社是古代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古代,社日是一个重要且重大的祭祀节日。祭祀的时间有春社、秋社之分,无论春社还是秋社,都与丰收和欢乐密切相关,唐代诗人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展现了春社节日隆重热闹的喜庆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富庶太平的美好祝愿。而秋分这个节气,其气象意义主要是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从时间来看,秋社与秋分相邻,在秋分前7天到秋分后2天的范围内。还有可能是秋社、秋分和中秋节同一天。

    第二,从非遗的抢救保护来看,社日文化比节气文化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大声呼吁。包括秋分在内的二十四节气,2016 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保护,而春社和秋社同为非遗,却受到与之不同的待遇。这其中与社日的逐渐式微有关,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抢救性保护,社日文化最终很可能消亡。

    (摘自《秋社曾是古代的“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 29日《中国艺术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我国政府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B .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一个农民丰收节,即秋社,也就是秋分。 C . 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D . 在黑龙江省闫家岗农场举行的丰收节活动上,新农人通过“CSA社群支持农业”的订单农业模式,解决了农民卖稻难的问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古代, 社日是一个重要且重大的祭祀节日。祭祀的时间有春社、秋社之分,无论春社还是秋社,都与丰收和欢乐密切相关。 B . “CSA社群支持农业”的订单农业模式,运用了互联网工具和思维,通过市场积极反馈去施行标准化生产,带动传统农民向新农民转型,助力精准扶贫。 C .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同为非遗的秋社也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保护。 D . 传承与保护中华传统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明,对于我们今天竭力发展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持续释放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3. (3) 根据以上材料,简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酒

    余显斌

    那时,这酒还不叫北大仓,叫聚源永,但已成为名酒,酒液清澈,颜色微黄,酱香悠长,回味隽永,人人称道。

    那时,这儿的当家的还不是叫经理,应当叫掌柜。

    那是1936年。

    那年冬天的雪啊,铺天盖地地下着,鹅毛一般。在聚源永掌柜的记忆里,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因此,他早早地让伙计们吃罢饭,一人喝了半碗烧酒,暖暖地上床睡了。

    然后,他也准备睡,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轻轻的,一声两声三声,接着,又是一声两声三声。掌柜的打开门,在雪光和屋内射出的灯光映照下,面前站着一个小叫花子,对他道:“大叔,打扰了。”

    掌柜说没啥,然后让进屋暖暖。

    小叫花进去,一笑,嘴角边露出两个酒窝。

    掌柜热心地问:“饿了吧?”

    小叫花子摇着头说:“我想买一坛酒。”

    掌柜的答应着,就拿了一坛酒。聚源永有个规矩,买酒的可以尝酒,满意了就掏钱,不满意的作罢。掌柜的就拿了酒让小叫花尝尝,小叫花轻轻抿一下,就咂吧着嘴唇道:“大叔,酒真好,真香!”

    掌柜的一笑,得意地道:“关外有名的聚源永啊。”

    小叫花拿了酒说:“大叔,我走了。”

    掌柜的本来想留小叫花,天晚了,就在这儿歇着吧。再说了,晚上出去,在野外遇见野物了,或者遇见小鬼子巡逻兵了,多危险啊,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说,小叫花就走出了门,就消失在门外。

    本来,小叫花这样走了就没事了。

    可是,小叫花又回来了。

    多年后,掌柜已经老了,头发已经花白了,每次想到这儿,都忍不住摇头,忍不住流泪。就在他再次关门时,又传来了敲门声。他忙打开,小叫花站在门外一笑道:“大叔,我忘了给酒钱了。”

    掌柜的说算了,就算送的。

    小叫花说不,买东西咋能不给钱呢。

    小叫花就进门给了钱,准备走时,院子外面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还有狗叫声,和小鬼子叽哩嘎啦的声音。掌柜的忙关上大门,外面响起喊声:“注意,有脚步从山里下来的,岗村少尉吩咐,一定是抗联,仔细搜索。”

    掌柜急了,忙指着床底,让小叫花进去躲着。

    小叫花摇着头道:“大叔,躲不住的。”

    小叫花说,如果搜出来了,这里的人就都完了。小叫花说:“大叔,求你一件事。”看掌柜点头答应了,就说,请他务必将这坛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说完,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外面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响起叫喊声。

    接着一声枪响,划破夜空。

    掌柜的心里一缩,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大家被小鬼子集中在那边的场地上,场地中间放着一具尸体,是小叫花的。小叫花的脸洗净了,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花骨朵儿一般。

    掌柜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

    他按照女孩的要求,不是将一坛,而是将几坛聚源永烧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

    有时,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想到女孩的事,他想,女孩当晚冲出去,为啥要朝那边的河沿跑啊,咋的就不朝后山跑啊。

    他想,跑到后山不就没事了吗?

    一直到了解放后,他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解放后,聚源永成为国营酒厂,掌柜成了厂长。那天,几个部队上的人来到这儿,拉着他的手连连感谢着,说那个冬天,如果不是他的几坛好酒,既为大家消了伤口的毒,又御了寒,大家是活不过那个冬天的。

    原来,这是几个抗联老兵。

    那年,他们负伤,躲在后山养伤。

    女孩呢,是他们的卫生员。

    他们伤口化脓,浑身发冷。女孩于是就扮做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谁知再也没有回来,幸亏掌柜放了几坛酒,救助了他们。

    老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后山上的战友的啊。

    抗联老兵们听了,一个个落下了泪。

    掌柜也流着泪。

    那时,距离女孩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那时,聚源永也已改名北大仓了。

    (选自《山花》)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冬天的大雪既介绍故事发生时的节令,又交代自然环境,“那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B . 掌柜为人善良、热情、慷慨,打开门见到小叫花,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小叫花拿了酒没有付钱,掌柜也特意不言不语。 C . 小说描写掌柜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掌柜厚道、仁慈的性格,又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小说语言通俗平实,多用口语,如话家常,句式短小,有的一句话独立成段,既使小说叙述节奏明快,又增强了抒情意味。
    2. (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反复写到小叫花的“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 , 独此未能无遗恨耳。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翠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 B .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 C .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 D .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令多已零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谨避之”与“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两句中的“谨”字含义不同。 B . “既不能隐而仕”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 . “吾幸老且死矣”与“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 D . “悉不贮怀”与“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怀”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 .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锅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 .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人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D . 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的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②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

  •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 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注释】①《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 B . 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 C . 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D . 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
    2. (2)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自比,表达了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中伤的名句是“”。
    2. (2) 《关雎》中写追求心上人未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思念她的一句是
    3.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音乐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谱写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救国大业而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谱写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兴国大业而改天换地的艰辛探索,谱写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强国大业而干出的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红色音乐文化发展史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恢宏的红色音乐史诗。透过这部红色音乐史诗,使人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清晰的初心和使命,强烈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一曲曲_______、广为传唱的歌曲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初心,一句句追求理想、_______的歌词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用好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借助AR、VR等新兴媒介方式,重塑红色音乐文化的艺术形态,重构红色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重创红色音乐文化的新兴业态,推动红色音乐文化_______,使其展现出新的时代活力,更好地教育青年、激励群众,引导人们始终牢记历史、坚定信念。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到画线上。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色列研究人员通过斑马鱼实验有了一个发现,朝着解开“①_______”这个谜团更近了一步。当我们醒着的时候,②_______,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

    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眠的冲动。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的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③_______。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乃至人类。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钱学森、陈景润、屠呦呦、袁隆平等“大先生”,以探索学术前沿的坚毅勇气和厚重的家国情怀,成为知识分子的榜样和楷模。特别是一代代坚守在特殊岗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秀人才,一代代坚守在最基层、最艰苦、最一线的祖国最需要地方,在平凡岗位干着不平凡事业的优秀人才,以其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凸显着“国之大者”的品格。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以“奋斗正青春,以才著华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