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2-11-14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我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历史文化领域的斗争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第一,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比如,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因缺乏足够的文字记载,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为信史就显得特别重要。又比如,“三皇五帝”等史前人物,是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人?也需要考古工作去揭开谜底。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要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二,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要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及时对我国古代历史部分内容进行完善,以完整准确讲述我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第三,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摘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

    最近,“三星堆”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天时间里,与“三星堆”相关的话题仅登上微博热搜的就已多达二十余个。古老的文物,诉说着千年的文明,这一批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为三星堆文明与历史带来了新的神秘色彩。高1.15米、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座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半张280克的黄金面具、首根进入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进行处理的整段象牙、首次发现的精美鸟型金饰片等文物,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精美的文物使人为之发出惊叹的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这段历史文明进一步的好奇。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三星堆出土了个“火锅”?神秘金面具是给谁佩戴的……随着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及其文物的出土,这些问题被网友提出并广为热议。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些文物不再只是存在于历史书上和博物馆中的一段文字或是一个陈列,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见证与猜测的“新晋”网红,人们纷纷猜测三星地文明的故事与历史,并用现代人的思维脑补起文物在当时的用途。除了备受瞩目的神秘金面具、丝绸遗痕、最大青铜尊等文物之外,很多出土的小动物也纷纷成为网红。其中,最有名的要属一只陶猪,因其外形和“愤怒的小鸟”中的反派绿猪撞脸而成为网红猪。近乎一模一样的长相让网友们惊呼,“难道真的有时间旅行者!”“莫非这就是‘愤怒的小鸟’前身?”“‘青铜纵目面具’长得特别像阿凡达,不像是‘汉族人’,三星堆难道真的是外星文明吗?”“青铜‘大立人’手心是空的,是不是他的法器还没被发现,应该不是在‘撸铁’吧?”甚至网友们还脑洞大开,为这半张黄金面具构想了其另一半的形态样貌,以及戴在不同人或动物脸上的效果。

    人们对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关注与热情,与34年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曾经,文物的发掘更多是考古圈和历史圈的事件,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中,它更像是一场线上线下联动起来的大事记,在直播、短视频、网友互动的过程中,三星堆不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里,更是成为人们共同参与的探索。在人们想象投射的交织下,沉睡的文物不仅被唤醒了,更是似乎活了起来。

    (摘编自知著网《“活”起来的三星堆互联网上跨越千年的浪漫对话》)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才能完善并完整准确地讲述我国古代历史部分内容,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B . 考古工作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能够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 C . 三星堆遗址中的很多出土小动物也纷纷成了网红,其中最有名的要属一只陶猪,它成为网友们集中讨论的对象。 D . 在直播、短视频、网友互动过程中,三星堆走进了大众视野里,沉睡的文物不仅被唤醒了,更是似乎活了起来。
    2. (2) 下列对材料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肯定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要求考古应填补中国古代史研究上的大量空白,做好遗产保护等方面工作。 B . 材料二运用了很多网络语言,比如“撸铁”,就是典型的网络流行词,它生动表现了青铜“大立人”的形象,表现了网友们的想象力。 C . 三星堆出土文物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与好奇,其中谜团多多。网友们由此认为,三星堆其实是外星文明,网红猪就是时间旅行者。 D . 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不仅可以生动地述说并阐释丰厚的历史文化,也将深刻地影响当下和未来。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
      A . 大孔子学院在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76所,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并研究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B . 倡议提出8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了这个开放包容的大家庭。 C . 屠呦呦团队根据中药研究所得,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D . 前段时间,“迪奥抄袭”词条一夜之间‘爬’上了热搜第一。因迪奥用了马面裙结构设计,很多中国人认识到它的美。
    4. (4) 在三星堆如此重要的文物遗址面前,有一些人,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认为我们的祖先与古埃及有着联系。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 (5) 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应该是严肃的。材料二中,网友们将“三星堆”娱乐化,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争吵

    周立波

    村里组织互助组时,刘雨生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

    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

    “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

    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

    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

    “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牵着他走到邻舍家,借了三升米,回来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鸡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刘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饭。刘雨生心里有一点诧异:“她今天为什么这样好了,不声不响地,还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张桂贞露出有话要说,不好启齿的样子,隔了一阵才说:

    “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

    “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她,本本真真地说道。

    “不,我要回去,”张桂贞凄怆地说,低下脑壳,扯起抹胸子的边边,擦擦眼睛,又说:“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声。

    刘雨生晓得她回家的意思了,竭力地忍住眼泪。他晚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对于他这样的共产党员,退坡是办不到的。隔了一阵,他问:

    “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我先带回去。”

    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只不过眼睛里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

    讨论办社时,符贱庚站起身来说:

    “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

    “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

    “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如今要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吵场合,不打破脑壳,找我的来回。”

    “我们有领导。”陈大春说,用劲按住心头的激动。

    “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癞子冷笑着说,看了秋丝瓜一眼,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张桂秋的小名,不喜欢刘雨生。

    “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

    “你说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请问刘组长,你这一组搞好了没有?还不是天天扯皮,连你组长自己的家里也闹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

    陈大春接过来说:

    “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

    “好吧,不提私事,就讲公事。”符癞子流流赖赖地说,“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组长你也免得操心了。要这样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大家的炉罐锅火尽都提到一起来,有朝一日,烂了场合,没得饭吃,你们有堂客好卖,我呢,对不起,还没得这一笔本钱,组长,你的本钱也丢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

    “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

    “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

    刘雨生看见吵得这样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丢开了,他沉静地,但也蛮有斤两地说道:

    “你们都不怕丢丑?都是互助组员,先进分子,这算什么先进呀?吵场合也叫先进吗?”

    有人笑了。陈大春的忿怒也逐渐平息,他的火气容易上来,也不难熄灭。他坐下来了。符癞子一边吵,一边拿眼睛瞅着门边,随时随刻,准备逃跑。如今,他多骂了一句粗话子,占了便宜,也坐下来了。

    (节选自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从决定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刘雨生“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 B . 张桂贞说:“哼,心上还有家?”表达的是怨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自豪的赞赏。 C . 刘雨生一开始的摇摆与家庭矛盾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劝说工作将是艰难的。 D . 小说表现了不同认识的农民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冲突,并且在乡村人情、血缘、伦理等关系上进行了描述和处理。
    2. (2) 关于文中符癞子跟陈大春的争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他本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张的。 B . 陈大春认为符癞子讲的不是人话,不仅粗俗,还嘲笑刘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来说服别人。 C . 符癞子与陈大春对垒,又随时随地准备逃跑,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外强中干的性格。 D . 陈符二人争吵中的种种行为使故事显得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喜剧效果强烈,叙事节奏张弛有致。
    3. (3) 有人认为,《山乡巨变》的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会上的话”“口头的话”“心里的话”。“会上的话”是相对官方和正式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口头的话”和“心里的话”各自的特点。
    4. (4) 选文部分描写的多重“争吵”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今寡人恐叔逆从政之经,以辅公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叡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 , 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 , 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断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B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C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D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服”是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衣身紧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是为了改变汉族宽大博带式的服饰。 B . “公叔”指贵族,与下文特指公子成不同。赵武灵王担心王叔违背了从政的原则,以至助长了贵族们对他的非议。 C . “学者”意为学习的人,并非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公子成认为,推行胡服会使学习的人背离了先王之道。 D . “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地名,地处太行山西麓。赵武灵王认为穿骑射之服便于扼守上党这样形势险要的地方。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灵王认为臣子在朝廷要听命于君王,这是古今公认的道理,所以公子成应改穿胡服。 B . 武灵王下令改穿胡服,并不是想纵情恣欲贪图享乐,而是要借此显示治理国家的能力。 C . 公子成说他没能尽快去拜见大王,是因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这实际是回避的托词。 D . 公子成认为改穿胡服背离了先王之道,违反了众人的心意,抛弃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

      ②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

    5. (5) 武灵王派王孙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公子成,但他没有接受,后来当面陈述才改变了他的态度。两次说辞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屠”字用得精妙,它将清风比作刀,希望风能够消除令人憎恶的酷暑,同时又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B . 人们害怕的不仅仅是暑旱酷热,还担心江海枯竭带来的生计问题,此意紧扣了诗题中的“苦”字。 C . 颈联宕开一笔,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清凉处所,诗人的思绪便飘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 D . 诗人不忍心只身独往清凉的世界,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
    2. (2) 本诗想象奇特但不怪谲,请选择不少于两个点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就用生活中的树木与流水做类比,其目的是向唐太宗说明“”。
    2. (2)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两句诗“”,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能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 (3) 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北斗收官发射正值疫情防控吃劲阶段,多支试验队伍、数百名科技人员齐聚发射场。面对特殊严峻的形势,总体层面精心做“统法”,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工作;各试验队开始做减法,减法内容几乎涉及每一个工种的人员、工作流程、各类风险,尽量做到最少;发射场全力做“加法”,加强防控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加紧解决困难。大家    、共渡难关,有效确保了发射任务和场区防疫“双胜利”。艰难困苦,    。从起步到全球组网完成,几十年风雨兼程,北斗系统在几代“北斗人”潜心钻研下终于星耀全球。

    回顾北斗系统这些年走过的历程,技术“卡脖子”的担忧一直挑动着大家的神经,促使研制团队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钻研、建设、发展之路,几十年如一日致力建设自己的北斗。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仅攻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国产器部件从研制、    到应用的工作体系,实现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的成功无疑为我国科技事业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从此,天空将永远高悬“北斗” , 指引无数仍在迷途中的我国科研工作者继续突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与上下句相同的句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的丰富内涵。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北斗系统积极履行“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承诺。中俄、中阿(盟)、中阿(根廷)、中巴、中沙、中伊(拉克)等双边合作协议相继签署;中阿、中非、中国与中亚北斗合作论坛等常态化合作机制相继建立。    , 先后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卫星等多个国际组织,多项支持北斗的国际标准发布,北斗正在随着5G、民航等走向全球。如今,北斗系统    , 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用户提供了服务。北斗人正以登高望远的格局、坚定从容的自信和“美人之美”的胸襟,朝着全球化发展阔步前行。

    2035年前,我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 不断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进一步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1. (1) 下列句子中对“美人之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被视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B . “美人之美”是指尊重、欣赏、包容其他民族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材料语境指分享成果,因而表述不够妥当,应为“美美与共”。 C . “美人之美”提倡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发展理念,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摒弃越俎代庖、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D . “美人之美”的前提是“各美其美”,因而必须弘扬并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才能实现文化大同,这在《乡土中国》中有具体阐述。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每个人都特别有意思,他们的命运就像行星的历史,

    每颗星有自己独有的一切,星际再也没有类似的世界。

    如果有人一辈子都很平凡,而且和平凡生活相处甚安,

    那么他的这种不引人注目,正是他在人间的有趣之处。

    ——摘自俄罗斯诗人叶·亚·叶夫图申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

    以上诗句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