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强基联盟大...

更新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 钠在氯气中燃烧 B . 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C . 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D . 氨水与稀硫酸的反应
  • 2. 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B . C . D .
  • 3. 已知:。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   )
    A . 红磷 B . 白磷 C . 黑磷 D . 无法确定
  • 4. 锂()在能源、航天等工业上应用广泛。已知完全燃烧生成固态时放出热量为。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恒温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 经的浓度减少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 . 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C .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D . 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
  • 6. (2016高二上·泰州期中)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 恒容,充入N2 C . 恒容,充入He D . 恒压,充入He
  • 7. 已知高炉炼铁时发生反应Fe2O3(s)+3CO(g) = 2Fe(s)+3CO2(g) ΔH= -24.6kJ·mol-1 , 则消耗28 g CO时,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
    A . 吸收4.1kJ能量 B . 放出4.1kJ能量 C . 吸收8.2kJ能量 D . 放出8.2kJ能量
  • 8. 已知:含有的稀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反应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 B . 酸、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时均放出的热量 C . 稀溶液与含的硫酸溶液反应一定放出的热量 D .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 9. 在1L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按标准状况折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EF段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 B . FG 段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浓度不断减小 C . 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1•min-1 D . OE、EF、FG 三段中,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
  • 10.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和存储。

    过程如下:

    已知: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B . 反应III中化学能减少 C . 反应I中化学能增加 D . 反应II是放热反应
  • 11. 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进行一定量和CO的反应:。反应时间与残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度增大,逆反应速度减小 B .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 . 增大硫酸镁的质量时,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D . 内,
  • 12. (2022高二上·凌源月考) 溴水与甲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初始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关系如下:

    实验序号

    开始浓度/

    初始速率/()

    1

    0.01

    0.02

    2

    0.02

    0.04

    3

    0.03

    0.02

    现将的溴水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初始速率()应为(   )

    A . B . C . D .
  • 13. (2022高二上·凌源月考)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原料是硫黄、硝石和木炭。火药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

    则x为(   )

    A . B . C . D .
  • 14. (2022高二上·凌源月考)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 发生反应 , 当反应进行到时,测得。则反应进行到时,容器中Y的物质的量是(   )
    A . 小于 B . 大于 C . 等于 D . 无法确定
  • 15. 已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不变 B . 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 C . 该反应的 D . 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 , 则增大
二、综合题
  • 16. 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同学向装置甲的a仪器中加入镁和稀硫酸,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现象是,若标准状况下生成5.6LH2时放热Q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B同学向装置甲的a仪器中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和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装置乙不能证明“镁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理由是

    4. (4) C同学利用装置丙证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试管中的现象是。P4和O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丁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7. 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溶液与溶液反应,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表所示:

    组别

    硫酸体积

    温度/℃

    其他物质

    I

    II

    滴饱和溶液

    III

    IV

    蒸馏水

    1. (1) 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用I~IV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2. (2) 对比实验I和IV,可以研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3. (3) 实验I、III、IV中,反应初期,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体积由大到小的关系是(用实验序号表示)
    4. (4) 若实验I前内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 则
  • 18. 已知:

    反应I:    

    反应II: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能否通过反应I判断等物质的量的CO、CO2具有能量的高低?(填“能”或“不能”)。
    2. (2) CO的燃烧热
    3. (3) 下列各图中表示反应II能量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4. (4) 依据反应II, (填“>”“<”或“=”)
    5. (5) 反应生成 , 当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约为
  • 19.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卤化镁高温分解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温度下MgF2(s)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比较热稳定性:MgBr2(填“>”或“<”)MgCl2

      ③反应MgI2(s)+Br2(g)=MgBr2(s)+I2(g)△H=kJ·mol-1

    2. (2)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已知25℃时:

      HF(aq)H+(aq)+F-(aq) △H=-10.4kJ·mol-1

      H+(aq)+OH-(aq)=H2O(l) △H=-57.3kJ·mol-1

      则表示稀HF溶液与稀NaOH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氢氟酸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大于57.3kJ·mol-1的原因可能是

    3. (3) H2与F2在黑暗中混合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2(g)=2HF(g) △H=-546.6kJ·mol-1 , 查阅文献,两种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H—H

      F—H

      E/(kJ·mol-1

      436

      565

      则F2(g)=2F(g) △H=kJ·mol-1

  • 20. 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D(g)    △H<0。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6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 (1) 用C表示的前10s内正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2) 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 (3) 10s末,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4) 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将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D的速率

      压缩容器体积

      增大B的浓度

      恒压下充入He(不参与体系反应)

      恒容下充入Ne(不参与体系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