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yǐn bì

    hóng wěi

    lǎn duò

    xián yì

    yā yì

    fáng ài

    qīn lüè

  •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葡萄藤上果实累(léi lěi),惹人喜爱。
    2. (2) 防控疫情需要,大家排队放学时需要(jiān jiàn)隔一定的安全距离。
    3. (3) 昨天收拾书包时,我把语文书(là luò)下了。
    4. (4) 月亮款款地(qiāo qiǎo)没声儿地溜上了窗帘。
    5. (5) 读名人(zhuàn chuán)记,就是在学习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6. (6) 让我们背起行装投(bēn bèn)到大自然的怀抱,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 3. 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协  谐]

    [恒  衡]

    [泄  泻]

    [捡  拣]

    破烂

    [慕  暮]

    [恃  待]

    无恐

  • 4.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一花一鸟总情。

    A . 合拢。 B . 牵连,涉及。 C .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D . 幽禁、禁闭。
  •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难以

    世闻名

    亭台楼

    异宝

    计多端

    所当然

    应接不

    处心积

    ①谜语“世界上最小的邮筒”的谜底:

    ②感情色彩是贬义的词语:

    ③和成语“茶米油盐"结构相似的词语:

  • 6.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语段所描写的场景。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而敌人的枪口还在喷射出罪恶的子弹。没有时间多想,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用尽力气朝着敌人的暗堡一跃而起,子弹射进身体的同时,他扑在了暗堡口,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

  • 7. 仿照例句,把句子描述的画面写具体。

    [例]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这是一株大树。

  • 8. 根据所学、所积累的古诗词填空。
    1. (1) 《己亥杂诗》诗题中的“”交代了这首诗题写的时间,即1839年。这首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诗中“ “是广为传颂的名句。
    2. (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王维的《》,这首诗的联写景,联描写人的活动。 静态场景是“”,“莲动下渔舟”是态场景。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立春在民间有许多习俗,将生菜、春饼等放于盘中,取迎春之意,并且馈赠亲友邻居,称为春盘。

    ②古代皇帝于立春日都要以春盘赐与近臣。吃三生菜,也就是三种生菜,取其“生”字,蕴涵万物生长之意。以葱、韭菜、蒜、蓼蒿、芥莱五种辛辣莱杂和作食叫“五辛盘”,谐音取     之意。

    ③此风俗很久远,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载:“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松柏颂,椒花酒,五熏炼形。”后演变到立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萵、芥等辛辣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一中 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1) 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2. (2) 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材料二:

      材料三:

    3. (3) 结合材料二,列出“春盘"里包含的三种食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4) 阅读材料二,联系下文,②自然段的横线处可以补充为
    5. (5) 材料一中和材料三中“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相关联的信息是:
    6. (6) 材料二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
  • 10. 阅读课外文本,回答问题

    日落即景

    ①下午时分,太阳悬在天空的西边。日落即景,此时如果你注意去看,就能看到太阳与天空最美的一面。

    ②太阳慢慢接近地平线了,它射出耀眼的金光,将西边的天空映得一片金黄。地面上的建筑、田里的作物、农家的牲口,还有人们的脸都被映成金色的了。天地间的万物,都像太阳一般,闪着金色的光芒,柔柔的.暖暖的。

    ③太阳继续下沉,西边的地平线便一点一点泛红了。这时的太阳如同一位画家,在天空这张巨大的画卷上描绘着一幅生动的画。灿烂的霞光就是这幅画的底色,从地平线向上数,先是一层淡淡的红晕,向上就是闪亮的金黄色,再向上,金色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空原本的浅蓝。可这位画家觉得还不够,于是又拿起画笔,在这画卷中点缀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彩云。在这无边无际的画布中,先是跑来一只小羊,在云朵铺成的草地.上尽情地吃草。突然,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悄悄地靠近小羊,眼看着就要碰到小羊了,可一下子又变模糊了……你看,这美丽的天空,不就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一幅最美的画卷吗?

    ④随着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这块画布的底色也慢慢暗了下去。画家停止了作画。我眼中的美丽画卷一点点消失,一点点被夜幕吞噬。不忍心让这份美丽逝去,于是我用手中的笔将这美丽定格于此。

    1. (1) 用文中的关键词将日落变化的全过程补充完整。

      →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

    2. (2) 矩文的第自然段抓住了等静态事物进行描写,想象画面,眼前会被一片的颜色笼罩。
    3. (3) 短文的第自然段静态和动态描写结合。先按照的顺序写出了天空中有层次的,再抓住进行动态描写,我们可以给两幅画面取两个生动形象的名字:
    4. (4) 如果有感情地朗读第④自然段,为了突出作者的心情,我们可以,强调读““、”"等词语。
三、书面表达(二选一)。
  • 11. 书面表达(二选一)。

    ⑴“漫画”我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①抓住并突出人物的特点,把熟悉的人的形象写得鲜活有趣。

    ②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熟悉的人。

    ⑵介绍一种事物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再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以及推论,以《动物的尾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②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③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④字数不要超过500字。

    材料一:

    尾巴是指位于动物身体背部尾端的部分,特别是指构造柔初可弯曲且明显分开于躯干的附肢部分,大致上相当于哺乳动物与鸟类的骶骨和尾骨。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柱动物的专属特征。动物为了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于是就演变出各种形态的尾巴,并且,不同的尾巴也具有不同的功用。

    材料二:

    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

    蝎子的尾巴是用来攻击敌人的。

    猫的尾巴是用来平衡的,也可以用来钓鱼。

    响尾蛇的尾巴用来吸引小动物,小动物就成了它的美餐。

    有一种鱼叫做小水马鱼,它没有眼睛,它尾巴上有电,别的鱼靠近它的尾巴,小水马鱼就会逃走。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被称作“万能的舵"。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小松鼠睡觉时用尾巴当作棉被盖在身上。啄木鸟用凿子样的嘴巴寻觅树干中的害虫时,用结实的尾巴作为重要的支撑物。

    材料三: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燕子在飞翔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气流的阻力,而剪刀的形状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能将燕子遇到的阻力减到最小,使它们飞得更快。

    松鼠的尾巴像掸子,蓬蓬松松,又大又长。

    马的尾巴的形状像女孩的辫子,由很长的粗毛组成,可以左右甩动。

    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