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

更新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摘编自《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材料二: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共穿越十余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经历大小战斗六百余次。 B . 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极为艰难;娄山关、腊子口是险要之地,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C . 在新的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仍然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D . 马家军的骑兵团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同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B . 面对风险挑战,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轻松松便可以战胜困难的信念。 C . “秋高气爽”写出了红军与马家军作战的环境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愉悦的心情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D . 文章特意交代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并从正面写出红军长征的艰难。
    3.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
      A . 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B .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被严寒冻死。 C . 红3军团某连炊事班只有一个铜锅,炊事员接连冻饿而死,但铜锅一直随军而行。 D . 湘江之战时,红军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乘敌不备,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牺牲。
    4. (4) 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请依据材料一,谈谈学习《长征胜利万岁》的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明。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都统统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楼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作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翰办理专利权经历了三十六道手续,花费了六个多星期,交纳了近百英镑,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 B . 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刻画了作品中的“我”——约翰——一个聪明勤劳、温和老实的老工人形象。 C . 小说叙述了老约翰申请专利时国家机关的层层盘剥,一系列不合理流程的出现有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D . 小说深刻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丑恶的本质,同时抒发了普通民众的心声。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写到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B . 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表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法,不厌其烦地议论说理,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约翰这个人物形象。 C . 这篇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批判的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也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 . 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
    3. (3) 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 (4)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简言之,人物特定的一句话、一个神情或一个动作,就能把社会内容鲜明地表达出来。请从他作品塑造的“米考伯”“老约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的这种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庙,即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礼记·礼器》曰:“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 B . 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杂色牛。《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C .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也是庄子的好友。 D . 罔罟,指渔猎的网具。《周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他擅长写文章,并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学之士,也难免会受到他的指斥。 B . 庄子淡泊名利,不愿为官。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能,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 C . 在庄子看来,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制成腰舟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 D . 庄子追求绝对自由。构思上注重形象思维,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如否定大樗无所可用等,体现了其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孝?故不慈不孝亡。(墨子《兼爱》)

    5. (5)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借与惠子讨论大瓠之种与樗树是否有用,想说明什么道理?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唐)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 . 《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 . 杨炯《从军行》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 D . 杨炯《从军行》诗中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 (2) 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不同,请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记梦中》,“”写天人永隔时间之久,“”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2. (2) 古人经常对月抒怀,如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借月表达了人生世替,而不可穷尽的哲思:“”。
    3. (3) 《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 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2020年,疫情(    )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

    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    )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

    灾难,是(    )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1. (1) 填入文中括号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爆发   摧残     观照      积淀 B . 暴发    摧残    观察    积蓄 C . 爆发   摧毁     观察      积蓄 D . 暴发    摧毁    观照    积淀
    2. (2) 与选文第一节破折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好香的菜,——听到了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B .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儿——无耻的勾当 C .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D . “呜——”火车开动了。
    3. (3) 批注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法,请就文中划线句子,选准角度进行批注。

      批注:

  • 7. 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①标题:(不超过15字)

    ②评论:(不超过50字)

  • 8.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①将▲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改为

    ④将改为

四、写作(60分)
  • 9. (2021高一下·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会加深你对祖国和世界的认识;学习历史,会促使你更好地思考个人的志向和目标、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韶华,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担负责任,为个人的梦想插上翅膀,为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学史明志,担负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