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正确、规范书写。
  • 1. 观察下面的图画,你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哪首古诗?请将其规范的默写下来。(题目写在第一条横线上,不写作者和朝代)写好后在你认为写得最好的5个字抄下来。

  •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 (1) 年过六旬的外pó在自己仅有的一mǔ地里种了好几种lián食作物。
    2. (2) 今年暑期的xùn情huǐ坏了不少房屋和田野。
    3. (3) 让我们排除那些suǒ碎小事的干扰,到书海中liáo  yù身心吧!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 3. 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优秀    优异    优良    优越

    1. (1) 麦子收成了,农民伯伯总要选好的种子,把它们贮藏起来,来年用来播种。
    2. (2) 钱学森放弃国外的生活条件,带着珍贵的科研成果回到了祖国。
    3. (3) 老师为自己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4. (4) 小明以的成绩夺得大赛的冠军,老师、家长、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 4. 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只填写词语前面的序号)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攻无不    ②理气壮    ③同心力    ④心旷神

      ⑤无价之    ⑥珑剔透    ⑦一知半    ⑧流失所

    2. (2) 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这是一种不好的学习态度。
    3. (3) 这块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
    4. (4) 只要不做亏心事,自然就能。只要大家,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5. 请写一段话,表达出“兴高采烈”和“前仰后合”这两个词语的情境。要求不少于50个字。
三、请为下面题目选择正确答案,只写标号。
  • 6. (2022·潮州模拟)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ēng)衣    逃(yì)    B . (dāi)会儿    侵(liè) C . (qiǎng)大    魂(pò)    D . (bēn)    (qiǎo)然
  • 7. 对“理所当然”中的“理”字正确的解释是(    )。
    A . 整理;使整齐 B . 条纹;纹理 C . 事理、情理;道理
  • 8. 在《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表明了征途的(    )
    A . 景美 B . 遥远 C . 壮观
  • 9. 下面同组中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 B . 这山望着那山高    气急败坏 C .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D .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 10. 下面有关课文及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桂花雨》一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B . 《搭石》一文主要赞颂了乡亲们摆搭石、用搭石的智慧。 C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D .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

    径的无比愤慨。

  • 11. 在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中,下列选项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校园里同学之间的互爱互助    B . 蛋糕的准备材料制作步骤 C . 溜溜球的外形特点和玩法    D . 恐龙的种类,起源和进化过程
四、积累与运用。
  • 12. 积累与运用。
    1. (1)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爱国”又是许多诗歌的主题。陆游临终时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龚自珍渴望优秀人才不断出现,振兴国家:“我劝天公重抖擞,。”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者诗句,我还会写出一句:
    2. (2) 《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字里行间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
    3. (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选自唐代诗人的《山居秋暝》。这两句都是态描写,“竹喧”是因为,“莲动”是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
    4. (4) “问渠那得清如许,”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五、阅读与感悟。(11+12=23分)
  • 13. 课内阅读。

    忆读书(片段)

    ①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②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③《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 (1) 连一连。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官迫民反

      《红楼梦》            施耐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西游记》            曹雪芹               苦练七十二变,历经八十一难

      《水浒传》            罗贯中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 (2) 文中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照样子概括。

      例: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诸葛亮死,痛哭流泪,几次把书丢下又再读。

      (读什么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3. (3) 你同意“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 14. 课外阅读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紧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chuán zhuà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  揭)尽全力地去寻找,决不辜负你的栽培和信任。”助手很温顺尊敬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否定  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城乡各地,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发掘出来,举荐给您。”苏格拉底又笑了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搁、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尊重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

    1. (1) 从文中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风烛”也就是,“残年”指的是残余的岁月。“风烛残年”比喻。“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第二个“蜡”是指

    3. (3)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只填标号)
      A . 对助手的表现非常满意 B . 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 . 希望助手能尽快地找遍各地
    4. (4) 读完本文,你肯定有所思考。假如苏格拉底和他的助手都还健在,让你和他们对话,你会说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对苏格拉底说:

      对助手说:

六、习作(30分)
  • 15. 题目:我是个___▲_____迷

    书、美食、游戏、足球……什么让你着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你对它的着迷,注意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