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在兰州召开的草业航天育种专题研讨会上,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草种备受关注。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途径。利用航天器搭载生物材料在宇宙环境强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的共同作用下,空间诱变产生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返回地面后经过至少4代地面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材料、新种质,最终培育出遗传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系、新品种。

    与常规地面辐射育种突变相比,航天搭载空间诱变产生的突变材料具有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明显优势。它由此成为物理辐射育种的延伸、传统育种手段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先后3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1.5亿亩,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历次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任务中,利用神舟飞船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作物种子和植物材料开展空间诱变实验,经过多年科研和地面选育后,通过国审和省审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历次飞行任务都搭载了航天育种生物类试验载荷。神舟八号为了验证高等植物在空间环境下的开花结实过程,设计搭载了《番茄试管苗空间开花结实》实验装置,8个番茄蓓蕾5株开花结果,在国际首次实现了太空空间植物开花结果。天宫二号进行了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首次在空间上获得了拟南芥开花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绿色荧光蛋白实时图像,为未来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命生态系统和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进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华南农业大学成功地在普感稻瘟病的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和“中二软占”中诱变和创制出一批抗病乃至对病害达到免疫的新种质。科学家利用这些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出更为优质丰产高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航天搭载空间诱变技术还在其他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品类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涌现出的新品种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切实的收益和实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0年09月02日《我国太空育种成果丰硕》)

    材料二:

    我国早在1987年8月5日便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在海南航天育种中心,育苗温室里繁育的“太空蝴蝶兰”正在盛放。种植基地里还有一大批经历过“太空旅行”的太空种子繁育出来的蔬菜,如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目前已成熟即将采摘。

    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航天器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至少4代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太空育种对优质品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的一些新品种,育种时间会大大缩短,我们对国外种子的一些依赖性就会降低,能提高我们国家种质资源安全。

    2013年以来,海南航天育种中心从128个航天引种实验中,筛选出21个适合海南气候、土壤的航天瓜果蔬菜和花卉品种,培育种植,并在海南部分市县及岛外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种植。

    太空育种的所有的农作物,包括瓜果蔬菜,包括一些粮食作物都是安全的,它一般在抗病性上都会有很大提高,产量一般都有20%~50%以上的增长,更耐寒,更耐盐碱,而且它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也有些改变。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共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的搭载升空试验,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

    (摘编自央视网2022年3月24日《太空育种成果丰硕 品种繁多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容乐观。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证其他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2006年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高,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又经历四五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摘编自多国丽《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1. (1) 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途径。科学家利用该项技术能最终培育出遗传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系、新品种。 B . 航天育种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 C . 太空育种对农业品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它能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的一些新品种,并能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D .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而且工作难度大,品质难以保证。航天育种产业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2. (2) 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始于1987年8月5日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B . 太空育种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除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外,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 C . 神舟八号在国际首次实现了太空空间植物开花结果。天宫二号在我国首次成功进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切实的收益。 D . 太空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太空育种的所有的农作物都是安全的,抗病性好、产量高,更耐寒,更耐盐碱。因而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种质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3. (3)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航天育种产业投资周期长,难以获得收益。我国航天育种事业很难发展起来。 B . 我国进行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目前我国航天育种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龙头企业,航天育种产业的未来不容乐观。 C . 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制约了航天育种产业的发展。 D . 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我国的航天育种产业未来可期。
    4. (4) 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请给“航天育种”下一个定义。
    5. (5)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简要概括其中三条。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就坐在光秃秃的床板上拨弄着他的木吉他,用自己很欣赏的噪音动情地自弹自唱了一首Five hundred miles,然后背上吉他,拖着行李箱出门了。

    天在下雨,让原本就显得有些悲壮的远行更添了一份凄凉。他没打伞,远游的游子不需要这些,他的行囊尽可能地轻便,能扔的东西他一件也没留下。他就这样走在大街上,头也不回。

    雨不大,缠绵如丝,像是故土对他恳切地挽留,轻轻柔柔飘落在他的头发上,于发梢积出细小的雨珠连成网,将他的薄外套淋得到处是深浅不一的痕迹。天阴阴的,压下来,世界晦暗。透过这迷离的雨雾,他恍惚看到路上的行人向他迎面走来,汇成浩荡的人潮,或者说,是他感到自己正孤独地在人潮中逆流而行。

    “我要去哪里?”他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个问题,但他马上清醒过来,他要去赶公交,去火车站,去寻找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多么诱人的字眼!那里春风十里,鲜花遍地,阳光从枝叶间斑驳落下,湖面静若碧玉。那里到处回旋着传说中的天籁,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就种植在人们的房前屋后。

    彼时正是十一月,冬寒料峭。他站在公交车站站台上,缩着脖子,手插口袋,望着坑坑洼洼的马路,内心茫然。雨越下越大,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跳跃的雨滴跌入积水成洼的路面,了无痕迹。水不动就死了,死了的水会变臭变脏,失去鲜活的灵魂。

    破旧的公交车终于摇摇晃晃地来了。门打开的那一刻,他真想扭头回去。车上乌泱泱地挤满了人,污浊的空气冲出车门,巨浪一般朝他扑面而来,天地间雨的清新与惆怅顿时消失全无。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在司机不耐烦的催促声中上了车。的确,像这样的雨天,这样坑洼不平的马路,错过了这班车,谁知道下一班什么时候再来,有没有下一班都是个问号。

    车上真挤,人贴人,到处挤得严严实实。他背着吉他,拖着行李箱,硬着头皮使劲往里面挤去,车上的人勉强闪开身,为他攒出一条缝。他艰难地裹挟在乘客当中,动弹不得。在这密不透风的小匣子一般的空间里, 各种人身上散出的气味和发动机的汽油味混合在一起,闷得他喘不过气来,胃里翻江倒海。顿时,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呀?

    诗和远方连影子都未瞧见,生活已给了他当头棒喝。

    耳边的喧杂与吵嚷络绎不绝,不同形状的脸庞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晃得他一阵晕眩。他拧转脸,透过人缝瞅着车外一闪而过的城市。车外,雨还在下。车窗上的雨越积越多,由细细密密的小颗聚集成大颗,从玻璃窗上艰涩地滚落,像一个人哀怨的泪水。他看得出了神,觉得这场雨应该下在马孔多。

    我要去哪里啊?他又一次问自己。

    哦,要去远方,要去寻找向往已久的诗意生活,他再一次提醒自己。他是怀着这种憧憬出门的。可车上这些人呢?他们为什么要上这辆车?他们也是去追求诗和远方吗?

    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年迈的老人背着蛇皮袋,颤颤巍巍地佝偻着身躯。魁梧的大叔倚在座位旁玩手机,几个中年妇女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时髦女郎的电话响了又响……他从狭窄的缝隙里望过去,一时间分不清是自己上错了车还是他们搞错了目的地。

    车一站一停,有人上,也有人下。离终点站越近,人就越少,车里的空间有了松动。年轻妈妈在一个空出来的座位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自己膝上。有青年人给年迈的老者让了座,老人坐下后把巨大的蛇皮袋紧紧地抱在怀里。中年妇女要下车了,彼此依依不舍地道别,约定“下次再聚”,这使得车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那个魁梧的大叔呢?他没留意,依然一心扑在手机上。

    就这样,公交拖着一车截然不同的人,到达了它的终点站。车门开了,冷飕飕的雨丝向他袭来,他背着吉他拖着行李跳下车,顿感浑身轻松。

    火车站的大楼巍然矗立在眼前,尽管是下雨天,人群依然如翻涌的浪潮持续不断地奔向它。他愣愣地看着,火车站的胃口可真大,似乎能吞下全世界的旅行者,而来来往往的列车,就像这巨兽缓缓蠕动的肠道。他忍不住扭头回望身后的公交车,犹如一个被遗弃的玩具,刚刚吐出那个背着蛇皮袋的老人,然后缓缓关上车门,一瘸一拐地驶出他的视线。他似乎看见,多年以后回到故乡的自己,大约也是这个模样,背着把旧吉他,步履蹒跚,眼光浑浊。

    雨仍是下个不停。

    视线愈渐模糊。他打了个寒战,忽地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话:“别傻了,十一月的马孔多下雨很正常。”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公交车里更拥挤的人群,更错综复杂的世界。他顿时醒悟,所谓的诗和远方,从来就是这样。

    他整了整行李,迎着风雨向火车站走去。多年以后,当他想起那个独自出门远行的阴雨绵绵的下午,总会像回想起一句箴言那样在心里念叨,十一月的马孔多本来就会下雨。

    ——《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1期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巧妙地植入了余华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众多元素,展示了青年成长阶段的精神困惑:理想与现实、无奈与抗争、残酷与温暖、失去与收获等。 B . “诗和远方”在文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他出门远行的初心,也是他精神的皈依,象征着青春与梦想、未来与奋斗。 C . 下雨天是作者特意设置的环境,它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宣泄了一种想逃又无处可逃的情绪,又是主人公心境的外化。 D . 拥挤的公交车,车上的各色人等就是他面对的现实,是他要逃离的“一地鸡毛”。然而最终他也无法逃离,只有勇敢面对。
    2. (2) 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通过他的视角写了一次雨天出门的经历;大量的静态观察和心理活动描写使全篇笼罩在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之中。 B . 小说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格,将现实与想象扭结在一起,不但使语言生动形象,灵动活泼,而且增添了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 C . 作者情绪控制得当,拿捏到位。时而向往“春风十里,鲜花满地”的“诗和远方”,时而厌弃公交车的“喧杂”、“吵嚷”,时而又思索公交车上的各色人等,使全文呈现出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 D . 开头和结尾处的“多年以后”借鉴了《百年孤独》的写法,打通了过去、现在、未来,造成了一种时空上的回环,获得了一种叙述上的自由,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3. (3) 在这次“出门远行”的经历中,“他”的心理发生了几次波动起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本文在叙述上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惟梁乔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 , 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兴平元年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 B .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 C .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 D .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乔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 B . 国,古代王、侯的封地。汉文帝刘恒封自己的儿子刘揖为梁王,是为梁怀王。梁怀王死,没有后代,国除。不久,又把儿子刘武徙封为梁王,梁国再一次复国。汉末王莽篡夺汉政权,废掉梁国。 C . 二千石,汉官秩,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后世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D . 兴平,汉献帝刘协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汉武帝。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孝武、贞观、永乐、康熙都是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少曹操与众不同。他放荡不羁,不务正业;诓骗叔父,使其失信与父亲。 B . 曹操有治世之才。到任济南后,他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拆毁全部祠屋。 C . 曹操军事才能出众。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 D . 曹操有容人之量。受他提拔的毕谌在家人被劫后,一面向他表忠心,一面又出逃。曹操在生擒毕谌后却原谅了他,还授予他鲁国国相之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②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5. (5) 曹操“志在复雠东伐”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如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B . 首联写江夜远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反映自身的境况和情怀。 C . 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了诗人休官的忧愤。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不能施展,政治上失意是其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以沙鸥自比,哀叹转徙江湖,飘零孤独,感人至深。 D . 全诗前两联写点明“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
    2. (2) 颔联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写景技巧。
  • 5. 补写出下列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青”在古人的认知里可以是黑色,可以是蓝色,还可以是绿色;也可以寄托各种情感。如: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之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二句则反映诗人任性率真、潇洒自由的天性,白居易的《琵琶行》“”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共情能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__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中,海豚的Ⅱ型糖尿病症状最接近人类,但它们比人类厉害    , 只在需要时进入糖尿病状态。当海豚夜间节食时,海豚进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含量升高,有助于向大脑提供足够糖分。此时,海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类似。但       , 当海豚日间恢复进食后,则“关闭”胰岛素抵抗,    , 直至血液变得正常。

    胰岛素是帮助身体将糖分转化为能量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或者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或者具有胰岛素抵抗,使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并发症,譬如青光眼、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

    1. (1) 下列句子中的“厉害”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厉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张老师很厉害,学生都怕他。 B . 上了九层楼,他的心跳得厉害。 C . 小小年纪就能把《离骚》背下来,太厉害了! D . 这几天气温上升得特别快,天实在热得厉害。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毛泽东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

    ③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学校组织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这次比赛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