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所用的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家用的铝窗 B . 建筑用的钢筋 C . 铸造用的黄铜 D . 温度计用的水银
  • 2. (2020高一下·濮阳期末)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和朴硝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的原理。则硝石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A . KNO3 B . Fe3O4 C . Na2SO4 D . NaNO3
  •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硫酸 B . 烧碱 C . 酒精 D . 碳酸钙
  • 4. (2020高一上·朝阳期末)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 KCl溶液 B . Fe(OH)3胶体 C . 蔗糖溶液 D . CuSO4溶液
  • 5. (2020高一上·朝阳期末)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
    A . KOH B . MgCl2 C . KNO3 D . NaHCO3
  • 6. (2020高一上·朝阳期末)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 Cl2 B . HCl C . CaCl2 D . HClO
  • 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金属钠与水实验探究时要带好护目镜 B . 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C . 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顺风往低处跑 D . 不慎洒出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
  • 9. 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 . 酸: B . 碱: C . 盐: D . 氧化物:
  • 10. 下列变化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 . 的电子式: B . 的结构示意图: C .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D . 还原CuO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 1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实现绿色发展,“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 . 将石油分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 . 开采可燃冰(含)作为新能源 C .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 . 研发催化剂将还原为甲醇
  • 13. 下列物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室温),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 . B . Fe C . NaOH D . CaO
  • 14. 依据下列相关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或观图

     

    实验结论

    铜丝可以导电,所以铜单质是电解质。

    干燥的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晶体中无阴阳离子。

    NaCl在水中的电离需要通电才可完成。

    熔融的NaCl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溶液: B . NaOH溶液 C . NaClO溶液: D . 溶液:
  • 16.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用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食盐

    医用酒精

    复方氢氧化铝片

    漂白粉

    有效成分

    NaCl

    NaClO

    用途

    调味品

    消毒剂

    胃酸药

    漂白剂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 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 . 氢氧化镁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 C . 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 . 的酸性比的酸性强
  • 1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铁与稀盐酸反应: B .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 C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D . 铜与硝酸银溶液:
  • 19. 关于钠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B .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且反应产物相同 C . 金属钠应该密封在煤油或石蜡中 D .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金属钠与水反应不可能产生氧气
  • 20.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A . 半径: B . 稳定性: C . 沸点: D . 密度:Li>Na
  • 21. 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
    A . 稀硫酸 B . NaOH溶液 C . 溶液 D . 溶液
  • 22.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互为同位素 B . 转化属物理变化 C .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质子数相等 D . 等质量的原子数相等
  • 23. 设为阿伏加德罗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e的摩尔质量是56 B . 常温常压下,22.4L中含有2molN C . 44g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 D . 溶液中,含有的数约为
  • 24.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完全光解2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消耗水的质量为18g B . 生成22.4L C .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2mol D . 生成的质量等于36gAl与足量碱反应产生的质量
  • 25. M与N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不能实现图示电子转移的是(   )

    选项

    M

    N

    电子转移

    A

    铁粉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26. 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者均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气体 B . 等浓度等体积二份溶液都滴入2滴酚酞,溶液颜色深 C . 二种固体溶于少量水后,都伴随着放热现象 D . 等质量的二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多
  • 2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 B . 1 g甲烷和1 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 C .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 D . 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
  • 28. 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 KOH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与硫酸 B . 溶液与溶液;溶液与溶液 C . 溶液与硝酸溶液;溶液与硝酸溶液 D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
  • 29. CO与反应生成的历程如下(部分微粒未画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 B .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 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 D . CO和O生成的过程有电子转移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 31. 下表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序号代表某一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1. (1) 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惰性元素名称是;⑦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
    2. (2) ①、④、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3) 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填化学式);结构式为
    4. (4) 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它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综合题
  • 32. 实验室需要配制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计算需要的质量为g。(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2) 配制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填名称)。
    3. (3) 下列情况会使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d.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 (4) 某实验小组要定性的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食盐中的碘以存在),取2mL某食盐溶液,向其中加入1mL淀粉KI溶液,再加几滴稀硫酸,振荡,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证明该食盐样品中含有碘酸钾。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的物质的量为mol。(忽略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 33. 工业上氯气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氯水性质实验片段的活动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文字或反应)

      观察氯水颜色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向氯水中滴入溶液

      有无色气体生成

      (写出离子方程式)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品红试纸上

      红色褪去

    3. (3) 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写出离子方程式
    4. (4) 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②下列不能用于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是。(填序号)

      a.HCl酸性强于

      b.HCl稳定性强于

      c.可以氧化S生成

    5. (5) 若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通入少量氯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6. (6) 右下图是用强光照射密闭广口瓶中新制氯水时,用数字化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下列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与图像相符的是

      a.溶液颜色的变化   b.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溶液的导电能力   d.溶液的漂白能力

  • 34. 高中常用“价类二维”思路研究物质的性质,右下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 (1) X的化学式为

      图中物质只具有还原性的是。(写化学式)

    2. (2) 将溶液转化为的试剂可选

      a.稀硫酸   b.溶液   c.酸性   d.溴水

    3. (3) 某中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亚铁盐的性质。


      实验方案

      现象

      溶液中滴加1.0mL0.5 mol∙L−1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

      溶液中滴加1.0mL0.5 mol∙L−1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

      ①实验Ⅰ中由白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②对实验Ⅱ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

      查阅资料:在溶液中不存在

      i.取Ⅱ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ii.向i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

      iii.向ii溶液中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4. (4) 可用作补铁剂,使用时医生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同学甲猜测维生素C可将转化为以利于人体吸收。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去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转化为为的结论?(填“能”或“否”),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