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后息息相关,下列措施不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制作馒头时添加膨松剂 B . 将食物存放在冰箱中 C . 糕点包装袋内放置除氧剂 D . 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位装上锌锭
  • 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 B . C . NaClO D .
  • 3.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 . 甲烷燃烧 C .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搅拌 D . 氧化钙溶于水
  • 4.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②、③ , 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 ③>②>① B . ②>③>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①>②
  • 5. 如图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柱形图,则y轴可表示(   )

    ①第一电离能 ②电负性 ③原子半径 ④简单离子半径 ⑤最高正化合价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⑤
  • 6.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 的溶液 B . 溶液中 C . 使石蕊溶液呈紫色的溶液 D .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三能层有s、p共两个能级 B . 3d能级最多容纳5个电子 C . 第三能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 . 无论哪一能层的s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均为2个
  • 8. (2021高二下·绵阳期末) 25℃时,在含有PbI2晶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固体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液中PbI2(s)质量增大 B . PbI2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C . 溶液中Pb2+的浓度不变 D . 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
  • 9.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B . 当NO的转化率不再变化时,该反应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 . 4mol氨气与足量的NO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 D . 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少
  • 10. 盐水小汽车是一款神奇的玩具,只要在小汽车尾部动力部位加几滴NaCl溶液,小汽车就可以跑动起来,其电池结构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锌为电池的负极,石墨为电池的正极 C .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D . 电解质溶液中向锌片方向运动
  • 11.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为催化剂,由转化为产品的反应历程,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反应历程中,与C=O断裂吸收能量 B .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 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D . 总反应方程式为:
  • 12. 传统的氯碱工业具有能耗高的缺点,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叫“氧阴极技术”的新工艺,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在于阴极结构,通过向阴极区供应纯氧从而避免直接得电子生成 , 这样可以降低电压,从而减少能耗。下图是采用“氧阴极技术”的氯碱工业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B . 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C . 该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 D .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碳酸钠水解平衡与温度的关系,用数字试验系统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得到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B .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C . ab段说明水解平衡向右移动;bc段说明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D . 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变化是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14. 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0

    2

    4

    6

    8

    0

    0.8

    1.4

    1.8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 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 .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向体系中充入 , 反应达新平衡时的转化率增大 D . 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 , 反应达新平衡时减小
二、综合题
  • 15. 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设其为E,如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14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 (2) 用所学理论解释13号元素的E值比12号元素低的原因
    3. (3)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E(砷)>E(硒)   ②E(砷)<E(硒)   ③E(溴)>E(硒)   ④E(溴)<E(硒)

    4. (4) 估计1mol气态钙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E值的范围
    5. (5)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19号元素的E值比11号元素E值低的原因
  • 16. 硫是生命的必须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

    1. (1) 火山口附近反应会产生硫单质,其中体现性(填“氧化”或“还原”)。
    2. (2) 大气中的会形成酸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在紫外线作用下会转化成活泼的(羟基自由基,“·”表示1个电子)。可以看成催化剂,将转化为 , 过程如下:

      则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的方程式为

    4. (4) 土壤中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转化。请将该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5. (5) 结合溶解平衡理论解释图中ZnS转化为铜蓝色的原因
  • 17. 二甲醚()是一种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
    1. (1) 用CO和合成二甲醚的反应为:。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如图所示:

    2. (2) 根据题目信息和你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有利于提高反应产率的条件为(至少写出两条)
    3. (3) 采用新型催化剂(主要成分是的合金)制备二甲醚。催化剂中对合成二甲醚的影响情况如下图所示。

      (已知:)

      请根据上图分析,合成二甲醚选用催化剂最佳比例为

    4. (4) 用二甲醚燃料电池电解法可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转化为。原理如下图:

      ①燃料电池中的负极是(填“M”或“N”)电极,其电极反应为

      ②用电极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解释阳极区域能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转化为的原因

  • 18. 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是重要的化学用品

    文献资料:K2MnO4为暗绿色固体,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Mn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1. (1) Ⅰ.用软锰矿吸收含SO2的废气,制备高纯度的硫酸锰晶体

      已知:①

      固体MnO2和SO2(g)反应生成MnSO4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Ⅱ.工业上常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其方法为:将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充分粉碎后与KOH固体混合,通入空气充分焙烧,生成暗绿色熔融态物质。冷却,将固体研细,用稀KOH溶液浸取,过滤,得暗绿色溶液(主要成分为K2MnO4)。再将K2MnO4溶液采用惰性电极隔膜法电解,制得KMnO4

      软锰矿与KOH固体混合焙烧前充分粉碎的原因是

    3. (3) 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固体研细后用稀KOH溶液浸取的原因是
    5. (5) 用惰性电极隔膜法电解K2MnO4溶液的装置为如下:

      ①a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研究发现,用无膜法电解时,锰元素利用较低,其原因是

    6. (6) Ⅲ.测定KMnO4产品的纯度

      测定KMnO4产品的纯度可用标准Na2SO3溶液滴定。

      ①取某KMnO4产品0.5000g溶于水,并加入(填字母)进行酸化。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硝酸   D.次氯酸

      ②所得溶液用0.2000 mol/L标准Na2SO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记录实验消耗Na2SO3溶液的体积。

      重复步骤①②,三次平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消耗溶液体积/mL

      19.30

      20.98

      21.02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计算该KMnO4 (式量为:158)产品的纯度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9. 某化学小组对 , 溶液与溶液反应进行探究。
    1. (1)  (一)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前需检验是否变质,其操作为

    2. (2)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的原因
    3. (3)  (二)预测实验

      该小组同学预测溶液与溶液混合时,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他们预测的理论依据为:

    4. (4) (三)实施实验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装置

      反应时间

      实验现象

      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

      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

      ①小组同学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查阅资料:溶液中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的实验现象

    5. (5) 小组同学认为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因为混合产生气体的反应,干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实验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

      装置

      实验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向烧杯中装好溶液、连接好装置、闭合开关

      灵敏电流表指针未发生偏转

      向左侧烧杯中滴加少量的饱和溶液

      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左侧偏转

      继续向左侧烧杯中再滴加少量的铁氰化钾溶液

      左侧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左侧偏转幅度更大

      ①分析实验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没有形成原电池)的原因是

      ②分析实验Ⅱ电流计指针偏转以及实验Ⅲ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更大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