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3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三组生字中声母都是翘舌音的一组是(    )。
    A . 司  水 B . 持  众 C . 石  活
  •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1) 群儿戏于(    )
      A . 家庭     B . 公园                C . 庭院
    2. (2) 众弃去(    )
      A . 全,都    B . 打开    C . 逃跑
    3. (3) 持石击瓮破之(    )
      A . 阳光   B . 司马光    C . 时间
    4. (4) 一儿登(    )
      A . 石头   B . 口小肚大的陶器   C . 山峰
  • 3. 小丽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她,可她因受到批评而闷闷不乐。你会用下列哪句话来劝劝她?(    )
    A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 .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D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4. 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下面选择最好的办法。(    )
    A . 爬到树洞里去拿。    B . 把树连根拔掉。 C . 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D . 向树洞里灌水。
  • 5. 课文《司马光》,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
    A . 马马虎虎、贪玩。    B .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C . 胆大妄为。
  • 6. 故事《司马光》告诉我们(    )
    A . 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B . 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7. 《司马光》讲述了_______用_______砸破_______,救出掉在_______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_______。(    )
    A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迁传》 B . 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C . 司马光;大铁棒;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
  • 8.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 .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 . 光/持石击/瓮破之。 C . 群儿/戏于庭。
  • 9. 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B . 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C . “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
二、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课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________。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儿得活。

    1. (1) 把课文补充完整。
    2. (2) 写出下面字的解释。

      庭:

      皆:

    3. (3) 我会借助文中的插图,揣摩人物的内心,比如文中落水的孩子很,其他的孩子都很,而司马光非常
    4. (4) 用“/”画出词句间的停顿。

      光 持 石 击 瓮 破 之,水 迸,儿 得 活。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B . “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 C . “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
    6. (6) 如果你遇到紫急情况时,会怎么去做呢?
  •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1. (1) 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2. (2)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3. (3) 找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三、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