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
  • 1.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温标。
  • 2.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 3. (2018九上·乐陵开学考)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内能(填“增大”或“减小”)。
  • 4. 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CD段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 5. 如图所示,这是汽油机的冲程,若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3600r/min,那么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次。

  • 6.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较大,冷却效果好;若水箱中装有10kg的水,水温上升10℃,水吸收的热量为J。[c=4.2×103J/(kg·℃)]
二、单选题
  •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B .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升华,需要吸热 D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 8.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雪遇暖消融 B .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 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 D .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 9. (2020八上·长春月考) 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石英、玻璃、金属 B . 冰、食盐、金属 C . 松香、水晶、金属 D . 海波、金刚石、沥青
  • 10.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 .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 D . 以上说法都正确
  • 11. 北京某日气温为-8℃,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此时(  )
    A . 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B . 冰的上表面温度为0℃ C . 冰的上、下表面的温度都为-8℃ D . 湖底的水温为-8℃
  • 12. (2020九上·张湾期中)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 .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 13.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柴火烧水 B . 压缩空气发热    C . 冬天搓手取暖 D . 钻木取火
  • 14. 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乙甲丙丁 B . 乙图冲程能获得动力 C . 丁图冲程有明显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 . 丙图冲程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三、多选题
  • 15.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 B . 可以采取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 C .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热机效率可以达到100% D . 内燃机属于热机,它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16. 如图所示实验,在橡皮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个实验基本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B . 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 . 橡皮塞冲出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D .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气体
四、实验题
  •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 (2) 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物质,即采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目的是,另外,可以使物质受热缓慢,便于记录;
    3. (3) 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物质在t1时刻处于,t2时刻处于(均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比较t2时刻与t3时刻的内能,时刻物质的内能较大;
    4. (4)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冰熔化时的特点是:。(至少写出一条)
  • 18. 小明和小华分别使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们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图甲中烧杯上盖纸板的目的是
    2. (2) 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测得的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 (3) 水在沸腾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 (4) 由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19.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
    2. (2) 实验中选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的时间内,A、B两种液体 相同;
    3. (3) 某时刻A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A的温度为℃;
    4. (4) 分析图丙可知:液体升温更快,液体吸热能力更强;(均选填“A”或“B”)
    5. (5) 若A、B两种液体从图丙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五、计算题
  • 20.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经过6min,完全燃烧了0.2kg的煤。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煤的热值q=3×107J/kg。若煤炉烧水时的效率η=42%,求:
    1. (1) 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 (2) 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 (3) 经过6min,水温升高到多少?
  • 21. 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3km,消耗了0.15kg的氢气,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0×103N(氢气的热值取1.4×108J/kg)。问:
    1. (1) 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 (2) 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 (3)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