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诊断测...

更新时间:2022-11-06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 1. 按要求填空
    1. (1) 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
    2. (2)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3. (3) 《论语》中“”这句话最能表达孔子求道的热忱。
  • 2. 下面人物描写中选出最切合薛宝钗形象的一项(  )
    A .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B .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C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D .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①“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②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③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④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⑤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A . ④③②①⑤ B . ②③⑤④① C . ①②④⑤③ D . ②④①⑤③
二、阅读(70分)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说自己与这个时代不相宜,冲突具体在哪里?

    ②答:这种心情可说是“爱之深,恨之切”。读书慢慢读进了历史,会了解民族固有的缺陷。鲁迅曾说,中国人对自己是极为呵护的,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我爱自己的民族,但不爱它的缺点。这些年不断读书,对很多东西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深入探讨历史,冷静分析,并跟现在的社会进行比勘。

    ③这个时代流行的一句话是,向前看,或者“向钱看”,这是现代人的追求,是急功近利和短视的,做事情的方法也过于理性化。而收藏古书,是回到过去,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当年我读书时流传最广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觉得生活是艺术性的,而非科学的、程序性的,否则一切毫无情趣可言。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是应当诗意地栖居,诗意就代表着非理性、想象力,是一种美。中华民族传统上偏重于感性的东西,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形容感情,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如李白仍旧让人热爱。

    ④今天的科技带来了社会的物质进步,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匮乏。所以,科学虽然带来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只有人文的进步才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融通与和谐。所以我喜欢古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不科学,无逻辑,但有人情。对于今天社会的法律化、条文化,我在很大程度上持保留态度。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个人偏见。

    :有一些人家里连书房都没有,根本不看任何书,你觉得这样的状态会让人有何变化?

    ⑥答:这是教育体制形成的,不能怪大众,大众是可以引导的。读书无用的价值观是社会风气使然。所有口号都是要学好数理化,都是用理工代替人文。而人文精神是社会润滑剂,让社会平衡。什么叫有用?“有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因为这样,所以那样”构成我们社会普遍的句式,没有不为什么而做的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功利社会,是教育的失败。所谓的培养“有用人才”,事实上是培养“有用奴才”的一个方式,因此产生不了真正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有用”的工作机器和政客。

    :也有人提过,如果书读得太多,会被观点和概念包围及束缚,知性的头脑容易自我封闭。

    ⑧答:我不这样认为。一开始形不成体系是必然的,我们都不是天才,都是在读各种书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世界观。刚开始,读什么都相信,都觉得有道理。不久后看到相反的观点,几经反复会慢慢产生疑问——究竟谁说的是对的?进而形成观念。疑问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你会重新审视,从字里行间读出问题所在,会分析逻辑过程中的破绽,这就是会读书了。换句话讲,人读书需要升华,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始终处于为读而读的层面,就是不会读书。比如学习写作,什么时候可以撇开情节看结构,就说明升华了,这个过程别人教不会,也绝对不是写作班能够培养出来的,而需要自己的历练及悟性。悟性没办法改变,但历练可以。

    :长期以来藏书、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是让你更开放,还是有所封闭?

    ⑩答: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我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小时候看电影,里面有坏人、好人,那个时代是两分法,一切都非黑即白。长大之后随着读书,慢慢明白了客观性,觉得大多数人是介于好和坏之间的,有时候为善,有时候为恶。我们缺乏客观的教育,但通过读书,会逐渐明白这一点。读书越多,越能客观看待社会,古人云,读书使人明智,明智二字就代表着客观;另一方面,随着读书的增多,心态更加平和。平和意味着开放,而非仇视,让我更能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的真正含义。

    注:节选自《古书之美》,被采访者是古书收藏者韦力。

    1. (1) 第②段“红肿之处艳若桃花”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下列观点最符合被采访者原意的一项是(  )
      A . 读书使人认识历史更加深刻。 B . 读书使人更加感性有想象力。 C . 读书太多使人思想受到束缚。 D . 读书使人明辨好人还是坏人。
    3. (3) 下面哪一项不能说明被采访者是一个理性批判者。(  )
      A . 被采访者爱自己的民族,但不爱它的缺点。 B . 被采访者不满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和短视。 C . 被采访者不满于今天社会法律化、条文化。 D . 被采访者认为读书让他心态更加平和开放。
    4. (4) 阅读第⑨⑩段,你认为被采访者的回答是否充分?请说明理由。
    5. (5) 举例分析采访者提问的逻辑性。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呼吸化为空气

    (美)保罗·卡拉尼什

    我草草浏览着眼前这些CT片子 , 诊断结果显而易见: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脊柱变形,一整片肺叶被侵蚀。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是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生,这是我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过去六年来,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每次都怀着微茫的希望,想帮患者找到某种可能有效的疗法。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②我身上穿的不是防辐射的工作服,也不是手术服或白大褂。我穿着一身病服,和一根输液杆“血脉相连”。护士把电脑留在我病房里了。我和妻子露西一起看着上面的片子。她是一名内科医生,现在就守在我身边。我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又看了一遍:肺窗、骨窗、肝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前到后,这是培训的“标准动作”,好像我能有什么意外发现,能改变诊断结果。

    ③我和露西一起躺在病床上。

    ④她轻声开了口,像是在念台词:“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病?”

    ⑤“没有。”我说。

    ⑥我们紧紧拥抱着彼此,就像年轻的情侣。过去这一年,我俩都怀疑过我得了癌症,但一直拒绝相信,甚至都没聊过这件事。

    ⑦大概六个月前,我的体重开始下降,背上疼痛难忍。早上穿裤子的时候,皮带先是紧了一个扣,接着紧了两个。我去找我的初级保健医生。

    ⑧“我觉得还是先照X光吧。”她说,“X光是没有那么敏感,但也是个合理的开始。”

    ⑨X光检查的结果没啥问题。我们把所有症状都归咎于工作太累和身体机能老化。约好了下次治疗的日程安排后,我回去处理了当天的最后一个病例。体重下降得没那么厉害了,后背的疼痛也可以忍受了。每天适量来点布洛芬止痛,也能撑过去了。还有,这种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的艰难日子也快要到头了。我马上就要从医学生变成神经外科教授了:十年无情残酷的训练都过来了,我下定决心,要把接下来的十五个月熬过去,圆满结束住院医生的生涯。我已经赢得了前辈的尊重,获得了极负盛名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几所著名大学纷纷向我抛出橄榄枝。最近,我在斯坦福的课程主管找我谈了一次,他说:“保罗,我觉得,你不管申请什么工作,肯定都是最优秀的候选人。我就跟你说一声,我们准备找个人加入教职团队,像你这样的。当然,在这儿不能给你什么承诺。不过你应该考虑考虑。”

    ⑩三十六岁的我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眼前就是一片辽阔的“应许之地” , 从基列到杰利科,一直延伸到的地中海。海上有一艘漂亮的游艇,周末的时候,我、露西,还有假想中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共享天伦。可以预见,等工作强度降低,生活稍微轻松些,我的背痛也会减轻。可以预见,我终于能像此前许诺的那样,做个好丈夫了。接着,几个星期以后,我开始感觉到间歇性发作的严重胸痛。是不是工作的时候撞到什么,肋骨骨折了?偶尔我会在夜里惊醒,大汗淋漓,床单都被浸湿了。体重又开始迅速下降,而且速度更快了,从一百七十五磅急剧跌落到一百四十五磅,还不停地咳嗽。我对自己的病情已经不做他想了。

    ⑪我的初级保健医生打电话告诉我胸片结果:我的肺部有模糊的阴影,就像曝光时间太长似的。医生说,她不确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⑫她应该知道的。我给一个好朋友打了电话,请他收治我。他是医院的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我拿到了所有病人都必须戴的塑料手环,穿上熟悉的浅蓝色病号服,走过那些我都叫得出名字的护士,住进了一间病房——多年来,我在这里见过成百上千个病人。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坐在病人身边,解释我最终的诊断和复杂的手术;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祝贺病人痊愈,见证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幸福;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宣布病人死亡。我曾在椅子上坐过,我曾在水槽里洗过手,我曾在通知板上写下过潦草的说明,我曾把日历翻到新的一页。甚至,在完全筋疲力尽时,我还曾经渴望过,可以躺在这床上好好睡一觉。

    ⑬现在,我就躺在这床上,很清醒。

    ⑭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护士在门口探进头来。

    ⑮“医生马上就到。”

    ⑯于是乎,我想象中的未来,就要实现的未来,那么多年奋斗即将迎来的人生巅峰,都随着这句话消失了。

    【注】①节选自《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的序幕部分,有删节。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2013年被诊断出患有肺癌。  ②应许之地:《圣经》中上帝应许给犹太人的“流奶与蜜之地”。

    1. (1) 阅读第①②段画线句,作者“草草浏览”之后为何还要“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又看了一遍”?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 12 段“她应该知道的”这句话的含义。
    3. (3) 阅读⑨⑩段,作者叙写自己达到事业巅峰、想象美好未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 (4) 文中开头结尾部分都写到自己曾经是医生,现在是患者,赏析这种强化身份变化的写法在构思上的妙处。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饯春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注】榆钱:即榆荚。榆树花后结实,垂垂成串,俗称榆钱。

    1. (1) 对这首词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送别 B . 怀古 C . 咏怀 D . 咏物
    2. (2)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榆钱零落形容为花钱,构思巧妙。 B . 抛尽榆钱难买春光,极言春光宝贵。 C . 春天本不能言,“无语”更添愁思。 D . “春去能来”对惜春之人极尽宽慰。
    3. (3) 赏析结尾画线句的景物描写。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原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①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②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③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⑤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 ,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屈原既

      ②举贤以自佐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楚能绝齐

      A.诚实      B.真正     C.果真     D.实在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

      A.撰写      B.连续      C.嘱咐     D.从属

    3. (3) 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4) 作为屈原的传记,为何节选部分用大量篇幅叙述楚国历史事件?
    5. (5) 司马迁认为楚怀王的“不知人”才会亡其六郡,身死于秦,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作简要评析。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性恶

    《荀子》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 , 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注】①文理,即礼法。 ②从,“纵”。放纵。下同。③道,同“导”。④枸,“钩”,弯曲。檃(yin)栝,矫揉弯曲的木材使之变直的工具。烝,同“蒸”。矫,矫直。⑤砻(lóng),磨。厉,“砺”。⑥险,邪。 ⑦扰化,驯服教化。⑧道,蹈,实践。

    1. (1) “伪”本义就是“人为”,可以拆解来合成字义。找出下面与之相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2. (2) 阅读第②段,下列判断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 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等性情。 B . 顺从人的性情就会产生争夺、违背礼制、产生暴乱。 C . 通过学习文化使人们学会言辞表达、合乎行文思路。 D .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但是通过人为的努力变得善良。
    3. (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说理方面的作用。
    4. (4) 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有仁义礼智四端。请评价这两种观点。
三、写作(70分)
  • 9. 关于金钱,大人常常这样教育我们:钱是肮脏的,我们应该视金钱如粪土。同时大人又教育我们:将来要凭自己的实力挣大钱。应该如何看待这种金钱观教育?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