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2-11-0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了《荀子“天论”中的人学观》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其中有些说法,如“道家的天人关系中,人对待自然是完全顺从、消极无为的,并且要求人最终回归到自然状态,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泯灭了人作为宇宙灵长的价值和意义”,事关对道家核心思想的认识,尚需进一步加以讨论。

    《老子》以“道”开篇,创设了一个“道生万物”的世界,即“道的世界”,从而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的思想模型,试图为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出路,设计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自然”作为体现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观念,要置于现实世界(客观),特别是“道的世界”(思想)去认识。

    现实世界里,“自然”指在一阴一阳运动变化中形成的“穹、苍苍、天”,即天地万物,具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物性”(客观存在),无所谓积极、消极。自然与人是组成“世界”的两种“要素”,两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相互尊重、共在、并存、互倚、欣赏,便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和谐的境界。

    “道的世界”里的“自然”,历来理解、阐释纷纭。郭象注《庄子》以为“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后学如张岱年概括为“自己如此”。陈鼓应认为,老子提出“自然”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细读《老子》《庄子》文本,笔者认为:“自然”是指在符合正常、合理天性,即“本来如此”的基础上经过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应该如此”的过程,自然而然达到“果然如此”的结果,由此就实现了“自己如此”。“自然”便是“顺性命之理”,可分别从天地、人、社会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单就人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满足与生俱来的衣、食、住、行之类原始本能与“天然”物质、生理需求。第二,满足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基本、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要求。首先希望“长生久视”,即羡慕天长地久,感叹“吾生也有涯”的人生短智,体现着对生命的肯定与珍惜。其次体现为“七情”“六欲”。天生的正常“情”“欲”,“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不分“好”或“坏”。

    要实现“自然”,需学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有为”,特别是“不争而善胜”,“功遂身退”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被动适应,消极应付,更不是回归混沌、蒙昧,而是在“人法自然”的前提下,循着人和事物的天性,依天时,行人事。有为却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根本的是不为己为。围绕“人本”中心,聚焦社会问题,关注“人如何活着”“社会如何让人更好活着”,道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使人心正,百姓安,社会稳,天下治。而人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努力实现理想目标、“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所以,先秦诸子立足人间,关注社会,聚焦人生。《周易》《老子》《论语》之类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经典,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战略中,其思想价值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摘编自裴登峰《道家彰显人的价值与意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创设的“道生万物”说是一种思想模型,也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B . 道家的“自然”指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也指符合正常、合理天性的过程和结果。 C . 道家倡导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而不是无所事事,回归蒙昧。 D . 道家的自然观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人”的原始本能以及人的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以立论为主的驳论文,开头摘引需要辨析的观点作为靶子,然后正面阐释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批驳的目的。 B . 第二段先阐述“道生万物”,再提出要正确认识道家哲学体系中的自然观,并以此作为驳斥的纲领,统领全文。 C . 第四段引郭象、陈鼓应的观点,意在指出《荀子“天论”中的人学观》中错误观点的思想根源,强化自己的阐述。 D . 第五段针对“完全顺从、消极无为”的观点,摘引道家的言论,通过道理论证,有力地彰显了对方观点的错误。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和自然是组成世界的两种要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并没有积极、消极之分。 B . 追求“人本”思想,就要聚焦社会,关注“人如何活着”“社会如何让人更好活着”。 C . 世间一切具有“七情”“六欲”的人,都是正常的人,并没有谁好谁不好的分别。 D . 先秦诸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他们创造的学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六)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二十二)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二十五)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避免恶性竞争。

    (二十七)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积极开发和应用正版软件网络版权保护技术,有效保护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

    (三十六)加强国内行业协会与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支持国内企业在境内外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协作和国际标准制定。

    (摘编自《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材料二:

    除了量的增长,“中国芯”产业还在发生质的改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再到装备材料,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我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芯国际、芯原股份等行业龙头上市,意味着集成电路正在加速“补链”。

    除了规模不断壮大,我国芯片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也不断增强。一方面,我们生产的硅片已送到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工厂做验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自己的生产线上使用国产装备和材料,帮助国产装备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迭代优化。

    积极寻求并购整合的机会,目标是打造国产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平台。2017年万业企业以自有资金10亿元认购了首期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外延式并购,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整合。闻泰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67.19%。业绩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其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实现并表,双方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

    (摘编自何欣荣、杨有宗《中国芯:把“补链”做实》)

    材料三:

    需要警惕的是:隐藏在背后,有创业团队的“浮躁”心态,有些核心队伍尚未成型,仅有“PPT”就迫不及待路演;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的“砸钱”心态,认为重金布局总能成功,却可能空耗人力物力财力;更有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即便不成功,也有大厂接盘。烂尾所带来的财政浪费不说,多地项目之间上演“抢人大战”,导致优质资源被分散,一些龙头企业单体竞争力反而被削弱,不利于我国芯片行业长期发展。分析目前烂尾的几个芯片项目,背后其实有共性:技术过于依赖“外商购买”,投资地方政府“一头热”,牵头方并非是在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中坚稳定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我国处于不对称竞争态势,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无论哪一项要形成竞争优势,都比资金更难,都需要长时间布局。材料、设备、设计工具……每个细节都是对工业基础积累的考验。

    更需要注意的还有,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芯片所有产业链。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分工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始终秉承开放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中。

    (摘编自周琳《警惕芯片项目“烂尾”》)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家对鼓励的集成电路的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和软件企业均有税收的优惠。 B . 发展我国芯片产业,既要重视材料、设备等工业基础的积累,更要聚焦高端芯片研发。 C . 目前,在全球芯片产业竞争中,我国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 D . 芯片行业分工高度全球化,决定了我国应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推动了我国芯片产业“量”“质”飞速发展。 B . 高校是培养集成电路与软件人才的摇篮,应当抓好学科细化、师资队伍建设、校际合作等环节。 C . 落实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唯一途径是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D . 克服当下的“浮躁”心态,“砸钱”心态和企业的侥幸心理,中国芯片行业才有希望行稳致远。
    3. (3) 请根据材料二及有关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芯”发生质变的表现。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菜园(节选)

    沈从文

    ①夏日薄暮,这个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布旧式衣服,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待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轻男子。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着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除了看玩就无用处。那时节,鱼大致也在休息了。动风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茉莉花香。做母亲的便笑着问儿子,是不是能在这样情境中想出两句好诗。

    ②男子笑着说,这天气是连说话也觉得可惜的天气,作诗等于糟蹋好风光。听到这样话的母亲莞尔而笑。

    ③二十二岁的生日,做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地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④“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⑤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⑥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⑦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⑧“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⑨“我想读点书。”

    ⑩“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⑪“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⑫“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⑬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地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⑭时间过了三年。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⑮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⑯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

    ⑰儿子回家的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美丽的媳妇不久也就为本城人全知道了。因为地方小,从北京方面回来的人不多,虽然绅士们的过从仍然缺少,但渐渐有绅士们的儿子到玉家菜园中的事了。还有本地教育局,在一次集会中,也把这家从北平回来的男子与媳妇请去开会了。还有那种对未来有所倾心的年青人,从别的事情上知道了玉家儿子的姓名,因为一种倾慕,特邀集了三五好友来奉访了。

    ⑱时间仍然是热天,在门外溪边小立,听水听蝉,或在瓜棚豆畦间谈话,看天上晚霞,五年前母子两人过的日子如今多了一人。

    ⑲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⑳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轻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轻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㉑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㉒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缘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㉓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而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㉔秋天来时菊花开遍了一地。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赏菊、赋诗。

    ㉕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㉖骤然憔悴如七十岁的女主人,每天坐在园里空坪中喂鸡,一面回想一些无用处的旧事。

    一九二九年夏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要以菜园为环境依托,用了大量笔墨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美丽的菜园与和善的主人相融无间。 B . 小说以旁观者的立场和视角讲述故事,作者与故事拉开距离,笔调客观冷静,读者自可体会其中真情。 C . 小说中媳妇爱菊花、与丈夫一起种菊花,乡绅们进菜园赏菊花等内容游离于主题,虽饶有意趣,却有损主旨。 D . 沈从文在《菜园》中几乎没有一句关于人性的说教,然而人性的善恶、美丑就在故事的叙述中显现出来。
    2. (2) 第一段“夏夜母子纳凉”场景的营造,有何作用?
    3. (3) 本文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敢然诺奈何既许联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悔之。他日,与待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格,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上谓待臣曰:“吾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B . 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C . 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D . 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意思是不久,“寻”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的“寻”含义相同。 B . 闻意思是听说,“闻”与《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含义不同。 C . 知意思是知道,“知”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含义不同。 D . 如意思是如同,“如”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的“如”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定卢祖尚文武双全,廉洁奉公,委以镇抚交趾郡之重任,首次遭拒后即杀了卢祖尚,表现他办事果决的风格。 B . 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意识到杀卢祖尚过于粗暴,能检讨自己,并采取补救措施。 C . 唐太宗从胡地商人割肉藏珠,联想到官吏贪腐、帝王不能节制欲望带来的危害,启发近臣同心合力,相互辅助。 D . 唐太宗在和封德彝的交谈中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用人观;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应任人唯贤,用人所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先任大州,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

      ②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 , 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注】①陆游45岁之前,任职福州、临安,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反对权臣龙大渊等人,在张浚北伐失败后,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罢职,在家闲居三年。1170年,陆游奉命从山阴赴夔州任职,这首《鹧鸪天》写于这一时期。②惨颜:表情悲伤。③服气:一种道家修养的方法。④“顽”同“玩”。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首句“看尽巴山看蜀山”,告诉我们此行道阻且长。 B . “子规江上过春残”一句,点明了季节,也流露出诗人的忧思。 C . 陆游颠沛流离,常常要在驿站休息,所以十分喜欢听《阳关曲》。 D . “慵”“懒”二字告诉我们,修炼不是他的本意,诗人另有选择。
    2. (2) 有人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两句流露出诗人玩世不恭之意。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回答。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 (3) 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描写从阁上俯视可以看到房屋遍地,有不少官宦之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从上海回老家去看母亲,都两个来月没回家了。母亲见到我自然很高兴,我看到她那的笑,一切烦恼和不如意都      了。

    我给她买了两箱八宝粥两箱六个核桃露还有各式各样的糕点,尽量挑大品牌贵一点的买。母亲说不喜欢荤腥的东西,每次给她买肉,都会被她数落一顿,我便改买零食和牛奶之类的东西。人老了牙口不好,她也懒得做饭,时间对她来说只是一天一天地熬着过,每天都几乎过得差不离儿,再没有别的意思,所以,吃点有营养的零食还是好的。我说东西很便宜,母亲才会真正喜欢开心。母亲有时高兴地对我说:“你买的东西比我便宜 , 怎么味道比我买的好吃呢?”我说:“我认识人,我的东西都是批发的价格,所有又便宜又好吃。”她竟      , 她也曾自己去买过零食、牛奶等,只知道捡便宜的买,便宜是便宜了,但总觉得没有我买的好吃,所以,她就很乐意我给地买饼干八宝粥等零食和牛奶之类食品。而我给自己的安慰,既然不能守在老人家身边陪伴守护,但不要让她饿着肚子便是尽了孝顺,别的只要她不生出什么大病重病,就只能      了,每个人都在煎熬着自己的人生呢。我有时候也这样去想我老去时的将来的自己。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第一处主语“你”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我”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每逢高考,总有很多孩子突然拉肚子而影响发挥。也有人马上要上台演讲,突然胃痛。患有胃肠疾病的朋友,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这些精神问题……基于此现象,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提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的概念——      :一个是我们熟悉的脑袋;另一个是在人的肚子里,叫“肠脑”。脑肠轴就是说两个大脑可以打电话交流,它们之间的交流叫脑肠互动。“第二大脑”实际上也就是      , 由分散在食管、胃、小肠、结肠组织上的神经元、神经传感器和蛋白质组成。和大脑工作原理相比较,它们      , 它们之间快速传递信息,独立地感知、接收信号,并做出相关的反应,使人产生“愉悦”和“不适”的感觉,但它不能像真正意义上的大脑那样具有思维功能。“第二大脑”的主要监控功能是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调节食物特点、观察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十分有意思的是,像大脑一样,人体“第二大脑”也需要休息、沉浸于梦境。“第二大脑”在做梦时肠道会出现一些波动现象,如肌肉收缩。在精神紧张情况下,“第二大脑”会像大脑一样分泌出专门的激素分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脑肠轴”是因脑肠互动而产生信息传递而得名。与此类似,“裙带官”源自紧密相连的关系。请简述“裙带官”的含义并分析其得名的缘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他勉励大家,“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不能被他打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以上材料对正在求学追梦的中学生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