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3 老...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4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上·莆田期中)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 2. (2021七上·漳州期中)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故事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韩非子》 D . 《孟子》
  • 3. (2021七上·赵县期中) 针对下面这幅图片中的人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他是春秋后期楚国人 B .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 . 他主张以德治国 D . 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4. (2020七上·抚顺期末) 他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他是(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老子 D . 孟子
  • 5.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反面,即所谓盛极必衰,盈极必亏。材料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思想( )
    A .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 . 无为而治 C . 以民为本 D . 以法治国
  • 6. (2021九下·盐城月考)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具有该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 . 墨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儒家
  • 7. (2021七上·岳池期中) 我们要研究老子的思想,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论语》 B . 《道德经》 C . 《孙子兵法》 D . 《诗经》
  • 8.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下列格言出自道家言论的是( )
    A .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B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9. (2020七上·朝阳期末)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 老子―“以法治国” B . 墨子—“兼爱”、“非攻” C . 孟子―“仁政”治国 D .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0. (2021七上·乐昌期中) 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11. (2021六上·龙凤期末) “无为而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 . 墨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儒家
  • 12. (2021七下·福安开学考)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连线正确的是(    )
    A . 道家—老子—“以德治国” B . 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 C . 墨家—墨子—“仁政” D . 兵家—荀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3.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下列表格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物

    主张

    代表作

    老子

    《道德经》

    核心思想是“仁”

    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墨子

    《墨子》

    韩非

    法治

    A . ①人要顺应自然 ②孔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B . ①“礼治”②孔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C . ①人要顺应自然②孟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D . ①人要顺应自然②孔子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韩非子》
  • 14. (2021·苏州)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需学(   )
    A . 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 . 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 .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15. (2021·烟台) 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6. (2020七上·开江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了许多大思想家,下列相关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论语》——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 墨子——《道德经》——“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 . 孔子——《春秋》——“仁”、以德治国 D .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
  • 17. (2022九下·龙湖月考)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材料表明老子要教化人们成为(    )
    A . “见贤思齐之人” B . 至高至善的人 C . 顺“道”而治之人 D . 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人
  • 18. (2021七上·长垣期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老子 D . 韩非子
  • 19. (2022·卫辉模拟)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20. 某同学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用来开导学生的思想来自(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1. (2022七下·民勤开学考) “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主张?(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法家 D . 道家
  • 22. (2021七上·来宾期中)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2021年9月12日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在节目中曾有先贤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

    自然。其代表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豕 C . 法家 D . 墨家
  • 23. (2021七上·兴化期中)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老子的讨论,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甲说: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B . 乙说:他著有《道德经》 C . 丙说:他是生于战国时期 D . 丁说: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24. (2021七上·武城期中)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热爱学生,颇有儒家真谛

    ②历史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数学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政治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22·越秀一模)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两人都主张(   )
    A . 以民为本 B . 无为而治 C . 正农抑商 D . 儒道一家
  • 26. (2021七上·顺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 韩非子 B . 墨子 C . 老子 D . 孙膑
  • 27. (2021七上·江油期末) 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孩子天性,充分信赖孩子能力,放手让孩子探索与尝试。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性工作。下列思想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因材施教 C . 无为而治 D . 仁者爱人
  • 28. (2022七上·兴仁期中) 下面牌画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孙子 D . 老子
  • 29. (2020七上·蓝田期末) 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史官,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下列属于老子主张的是(   )
    A . 实行德政 B . “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二、材料分析题
  • 30. (2021七上·兴化期中)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材料二:商君治泰,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二)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三: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五人最后入围。

    1. (1)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春秋时期出现霸主,割据称雄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春秋霸主是谁?
    2. (2) 战国时期各国都掀起了改革潮流,请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的名称。
    3. (3) 栏目类型:

      A.《爱心世界》

      B.《每口说法》

      C.《军事天地》

      D.《人与自然》

      E.《教育论坛》

      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将节目类型所代表的字母填入下划线)

      老子——

      孙武——

  • 31. (2021七上·百色期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材料二: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三个思想家分别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请写出图一人物的代表作品名称
    2. (2) 材料二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3. (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 32. (2021七上·莆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固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

    序号

    学派

    基本主张

    1

    A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

    儒家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3

    B

    “兼相爱,交相利”

    4

    C

    以法治国

    5

    兵家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请写出两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学派名称。
  • 33. (2021七上·伊通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材料二: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材料三: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慑,以使臣民慑服: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 (1) 材料一是哪位人物的观点?他的学说都集中在哪部经典之中?
    2. (2) 材料二是百家争鸣中的哪个学派、哪位人物的观点?
    3. (3) 材料三所反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此观点在哪个朝代开始了成功的实践?
    4.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该谈你的感悟。
  • 34. (2021七上·海珠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思想文化领域群星闪耀,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帛书《老子》

    图 2   《论语》书影

    材料二:……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   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  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材料一所示典籍分别属于哪两大学派的经典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大学派创始人的治国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请回答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 35. (2021七上·泸县期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论语.为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 (1) ①材料一的人物是谁?②他生活在我国历史的什么时期?③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④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 (2) 据材料二,①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②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 36. (2021七上·松原期中)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一个望定的把子请转合照天得又是蓬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能语在于“减子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手的天花,有很多的吸花,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1. (1) 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的书是什么?
    3. (3) 对于古代的思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