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适应...

更新时间:2022-10-23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汉字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书写工具及其载体实现的。如今,电脑、手机等数字化产品日益普及,书写工具由笔变为了键盘,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汉字书写习惯,使汉字呈现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质变。

    用笔写字时,书写者对汉字的记忆要达到准确“ 再现”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个汉字都要熟记其形音义,尤其是字形,一笔一画都要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而字音只在书写者脑海中闪现。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心理过程。就拿最简便易学的拼音输入法来说,输入时汉字并不需要字形的一笔一画在大脑中清晰再现,汉字从人脑中提取到呈现出来,仅仅是一个“再认”的心理过程。“再认”比“再现”的难度小得多。这客观.上就降低了汉字使用者对汉字熟练程度的要求。键盘输入方式很大程度上搁置了汉字难写问题,长此以往就自然会导致人们不重视书写规范、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多。

    随着键盘输入逐渐代替手写,书写能力下降已是必然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汉字能力也在下降呢?也许,我们应当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重新评价“汉字能力”的问题。

    “提笔忘字”,这种暂时性的遗忘在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只是信息时代更为普遍。正如李字明教授所说,“在信息化时代,书写能力的减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换笔’的时代。”因此,“书写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汉字能力的评价标准中所占的比重大幅降低,并且,传统的“书写能力”已部分转化为“打字能力”,即会不会打字、打字速度及正确率。不过,汉字能力的核心还是运用汉字记录汉语和书面交流,至于采用手写还是键盘输入的方式,则并不紧要。键盘输入极大地减少了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但信息化产品的普及,又极大地增多了书面交流和随时随地的阅读、使用汉字的机会。因此可以说,信息时代人们的汉字能力在某些方面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西方同样出现了“打字机和电脑输入法摧毁了手写体”的问题。到20世纪末之前,书法“被定作一种‘ 无用的技术’而被抛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文字输入方式又一次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敲击键盘选字转变为语音直接转换为文字。这种输入法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弱化人与字形之间的联系并可能进一步弱化书写能力。任何一项技术进步都会解放人的某些体力劳动,也就相应地带来人的某种能力的下降。既然书写已经不是输出文字的主要途径,不书写也不影响我们的书面交流,那我们自然不必为该种能力的下降而惊慌。

    如果说上面所预想的“只有阅读,没有书写”,或者“只有听说,没有读写”的时代,对西方拼音文字是终将来临的现实,对表意的汉字也是难以逆转的方向,长此以往就自然会导致人们不重视书写规范、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多。但汉字书写及其书法艺术不会有“被抛弃”的命运,因为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文字的美学艺术性要优于其可辨认性。

    正是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和多个地方电视台推出的汉字类节目大受欢迎。当前阶段,我们还是要重视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教育。比如除了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汉字教学之外,还应该把“写字”列为中小学的常规课程。

    信息时代,书写能力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手写汉字也不会被彻底取代。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时代的汉字能力问题。

    (摘编自陈双新、李丽《信息时代汉字与人的关系问题刍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用笔书写和键盘输入两种汉字呈现方式中,音和形作为参与因素,它们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B . 既然键盘输入已改变了汉字的呈现方式,输入能力的强弱就不再依赖于对汉字掌握的熟练程度。 C . 手写汉字的机会在不断减少,使得人们阅读、使用汉字的机会增多,汉字能力在某些方面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D . 在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已是必然趋势的情况下,仍然强调书写的重要性跟我们传统观念中对汉字价值的认识有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二三段分析汉字两种输入方式的不同,提出重新评价“汉字能力”的问题,引导读者站在一个新高度来认识这个现象。 B . 文章一方面承认信息时代书写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能认识到人们汉字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体现出作者的思辨性。 C . 文章提到西方手写体会被新的输入方式摧毁的问题,意在说明西方因使用拼音文字,其书写方式终将被取代。 D . 文章引入问题、分析论证后,能够联系现实,对汉字书写面临的困境提出因应之道,使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信息化时代,汉字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多元,“提笔忘字”不影响键盘输入时的准确性的话,也不会影响书面交流。 B . 汉字能力的价值体现在人们使用时的工具性和交际性上,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对其影响并不大。 C . 随着键盘输入逐渐代替手写,书写能力下降已是必然趋势,因而熟练掌握汉字已无助于汉字能力的提升。 D .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除青少年应加强书写训练外,老师在课堂上也应多一些粉笔板书的示范。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海洋变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加速,1993~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 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1980~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1980~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注] (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

    [注]海平面距平是某年的平均海平面高度与某一时段海平面平均值的差值。

    (摘编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

    材料二:

    2012~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高位,其长期累积效应造成滩涂损失,影响沿海地下淡水资源。海水入侵在我国沿海均有发生,其中渤海和黄海部分滨海平原地区入侵范围较大;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入侵范围小。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与2020年相比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区域分布特征,渤海和黄海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约40mm,海水入侵较2020年总体加重;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总体略有下降,同时区域降水总体偏多,海水入侵相对较轻。同时,受海平面.上升、极端海平面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中国沿海典型砂质和粉砂淤泥质监测岸段海岸持续蚀退。与2020年相比,严重侵蚀岸段占比增加,其中辽宁、河北、福建和海南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地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事件增多,成为低海拔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尽管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建立海洋保护区等等,但仅靠部分国家的气候行动越来越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气候风险。因此,世界各国沿海城市政府和民间组织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

    (摘编自相文玺等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状况》)

    材料三: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造成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平面上升应对工作。2021 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提出,在沿海地区组织开展年度全国海平面变化监测、影响调查与评估,提高沿海重点地区抵御气候变化风险能力。2009年起,自然资源部启动全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业务化工作。

    海平面.上升应对既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应该建立并完善沿海地区应对海平面上升相关制度和法律体系,把有关要求作为城市建设的刚性约束;沿海城市要制定适应性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政府引领、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全社会应对体系,提升海平面上升应对协同效应,探索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应对方案。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应对海平面上升成为一种理念、习惯,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摘编自《应对海平面上升让城市更具韧性》,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年4月2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变暖加速,海平面上升, 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B . 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在1980~ 2021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值得引起国人注意。 C .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和线性变化趋势均持续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值在2021年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 D . 1980~ 199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高度较1993~ 2011年平均值偏低; 201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高度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高。
    2.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使用列数据、画图表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情况,使表述清晰直观、具有说服力。 B . 2012~2021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高位,定会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滩涂损失,影响沿海地下淡水资源。 C . 从入侵程度来看,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区域分布特征,其中,渤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加重。 D . 海平面上升对低海拔沿海城市影响巨大,为此,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3. (3)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我国沿海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运

    刘慈欣

    我们是在距地球180万公里处发现那颗小行星的,飞船上的计算机显示,它的轨道与地球相交,再过18天,这块太空巨石就要坠落在墨西哥湾附近了!

    地球的监视系统应该在一年前就注意到它了,但我们没有听到过任何这方面的消息。我们同地球联系,在应有的5秒钟延时后,耳机中仍是一片寂静,而就在10分钟前我们还与地球通过话。这件事比小行星的出现更令我们震惊。

    20天前,我和爱玛租了这艘老式的传统动力飞船在太空中度蜜月。就在我们即将返回时,一切突然变得如此诡异。

    但那颗小行星就在我们前方50公里处,凸现在太空漆黑的背景上,像放在黑天鹅绒上的展品那样现实,我确信自己不是在噩梦中。

    “我们得做些什么!”我说。

    同以前一样,一旦我做出行动的决定,爱玛总能想出行动的细节:“ 我们可以把飞船上的一台发动机向它发射出去,这样可以把它炸离轨道。”

    计算机的模拟表明这是可行的,但必须在24分钟内完成,如果小行星再向前运行一段的话就晚了。我们没有再犹豫,驾驶飞船与小行星拉开100公里的安全距离,然后向计算机发出指令。

    “ 变轨成功,小行星将不会撞击地球表面,它将在58037公里轨道被地球捕获,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带着救世主的喜悦和自豪,我们用剩下的一台发动机向地球飞去。飞船加速很慢,小行星超过了飞船,很快消失在地球方向。一直在屏幕上观察小行星的爱玛突然惊叫起来:

    “天啊,地球!你看地球!!”

    爱玛让我看屏幕上放大的图像,我扫了一眼后立刻大惊失色:地球上的大陆都变成了我从未见过的形状。我们向计算机求助,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白垩纪晚期地球的大陆形状和分布。”

    “白垩纪?距现在有多长时间?!”

    “约 6500 万年。不过您的问题的提法可能有误,各种迹象表明,现在就是白垩纪了。”

    计算机是对的,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地球方向一片寂静,因为人类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时代,人类利用时空跃迁方式进行恒星际的航行要特别小心时间蛀洞,如果不慎误入它,则会在瞬间被抛到几万光年的远方,时间也会向前或向后跳跃很漫长的一段。我们就是误入了这样一个时间蛀洞,当时竟丝毫没有感觉到。

    怀着对人类文明进化的自信,我们选择再次穿过时间蛀洞。我们用小飞船上仅有的一台发动机向地球飞去,两天后进入近地轨道。我们降落在靠近澳洲的太平洋上,靠一个小救生筏浮在海面上。在海上漂了半个小时后,远远看到了一艘大船,我们打信号弹呼救,那船便向这个方向驶来。

    “啊,真的还有人类!”爱玛喊道,眼中涌出激动的泪花。

    “我说过人类是万物之灵,总会登上地球文明之巅的。”我说。

    大船驶到我们近前,停了下来,从船舷抛下一个绳梯,我和爱玛沿梯爬上了船。我们看到船员都皮肤黝黑,看不出是什么人种,穿着粗糙的很有沧桑感的衣服。我向他们说话,他们不回答,其中一位示意我们跟他走。

    我们沿着长长的台阶登上了船中央的一个塔形建筑,这里是全船的制高点。那名船员把我们领到一位体格强壮、有着银色胡须的老人面前,并向我们说了一句话,我们听不懂他的语言,但我戴在胸前的计算机听懂了,它说:“这是一种类似于古拉丁语的语言,意思是:这是我们的船长。”船长也向我们说了一句话,计算机翻译道:“ 你们怎么敢独自在海里漂?不怕被吃掉吗?!”

    “吃掉?被什么?”我不解地问,计算机把我的话翻译过去。

    船长指指前面的海面,刚才还十分平静的海面上涌现出一个个大浪包,浪包很快破裂,一头体形巨大的怪兽跃出海面,接着又钻出一头,随着哗哗的水声,海面上很快出现了一大群怪兽。现在,我和爱玛都明白了我们在6500万年前干的那件事的后果。

    恐龙一直活到现在。

    这时,一只恐龙向我们的船游来,在船边停住了。爱玛浑身颤抖着紧紧贴住我。

    “不要怕,它不会伤人的,这儿是动物园。”船长说。果然,这条恐龙盯着我们看了一会儿,转身游走了。

    “你们驯化了恐龙?!真了不起!”爱玛兴奋地说。

    我也十分激动:“是啊,我们原以为,恐龙生存下来会对人类的进化造成威胁,现在看来这反而使人类文明更加强大!”

    计算机把我们的话都翻译了,船长呆呆地看着我们,似乎有些迷惑,“这儿是动物园,它们不伤人的。”他又喃喃地说。

    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天海连线处,有一片高大的柱状物,那些巨柱的高度是惊人的。我问船长那是什么。

    “楼群,岸上的高楼群。”船长淡淡地说。

    “伟大的文明,伟大的人类文明!”我欢呼起来。

    “那些高楼是游客建的。”船长说。

    .“游客?是啊,您说这里是动物园,可是游客呢?你们显然不是游客。”我问。

    “可能是时间还早,动物园还没有开门吧。”爱玛说。

    船长用惊诧的目光看看我们,又转头看看远处海面上那些恐龙。这时,从那群恐龙那边发出了一阵吼叫声,这声音我们感觉很熟悉,这是我们在太空中从地球发出的无线电波里听到的声音。我的脑海中炸响了一声惊雷,爱玛在旁边惊叫一声瘫倒在地,她也一定同我一样明白了这一切。

    宇宙并没有选择人类,在我们的时间里人类文明在地球上达到巅峰,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而我们以人类的自负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现在,大自然掷出的进化硬币翻到了另一面。

    我们确实处于地球文明的动物园里,但恐龙是游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列举了多个数字,创设出一种紧张的叙事氛围,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 . 船长曾两次说到“这儿是动物园”,这是为了警示“我”和爱玛误解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C . 小说语言简洁生动,故事充满悬念和想象力,巧妙地把科学幻想和人文思考交织在一起。 D . 小说的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向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又指向自然进化中整个人类的命运。
    2. (2) 本篇小说充满科幻创意,情节设置多有意外之处,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3. (3) 作者认为“与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像一个符号”, 请以小说中“我和爱玛”这对夫妻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4. 文言文阅读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虞。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故曰:‘功不立, 虛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颜眉辞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B .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贵乎士/贵乎/ C . 斶对日/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D .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贵乎士/贵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樵采”意思是“打柴”,“樵”与《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含义相同。 B . “莫敢不服”与“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服”字含义不同。 C . “徒步”意思是“步行”,“徒”与《孟子》“非徒无益”的“徒”字含义相同。 D . “矜功不立”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颜斶以秦国征伐齐国时的两条军令为例证明士人比君王尊贵,使齐宣王无言以对。 B . 齐宜王身边的近臣认为士人地位卑贱,严厉斥责颜斶,颜斶不卑不亢地加以反驳。 C . 颜斶认为贤君圣主正是多次向别人请教,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最终才功成名就。 D . 齐宣王承认自己误听了小人之言,明白了要尊贤重士,于是请求成为颜斶的弟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②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 5. 古代诗歌阅读

    醉蓬莱①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②,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③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指控撰修失实,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为词人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高台。③舞裀:舞衣。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篇以“对”字领起,描绘了云气浓重、微雨迷蒙、群峰攒立的巫峡江景图。 B . “乱”字刻画出山峰错落参差的形态,“锁”字暗含了词人借古伤怀的苦闷心境。 C . 下阕盛赞黔南山高水阔,展现了词人与贤士佳友在宴会上饮酒赏乐的热闹场面。 D . 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既风华典雅又朴素自然,上下阕情思变化相对应,真挚动人。
    2. (2) 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试作赏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劝学》中,以木材和金属制的刀斧为喻,表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2. (2) 《虞美人》中,词人回首故国景色,表达物是人非、人世无常之感的句子是:
    3. (3) 《静女》中,“”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男主人公在未见到静女时纯朴率真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I

    有篇文章中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有的大学生一年看一本书便不错了,一年能够看20到30本书的更是罕见。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儿阅读生活,闲暇时他们上网浏览,信奉“破万卷”不如“点鼠标”。凡是网上流行的小说或者热门帖子,他们都很熟,可谓    。所谓的“零阅读”只是传统书本阅读上的几近空白。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确给人类的阅读生活带来    的变革和全新的体验。( ), 网络阅读更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越来越让我们失去耐心和精细的心思。你浏览网络文章时,如同    似的,潜意识地一个接一个地点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

    网络阅读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书本阅读。网络阅读难以让人把握书页中显露着的那些摄人的精粹,难以把整个心灵在静定中浸润在作家感情和思想的惠泽里。它们甚至是一对冤家,

      __,此强彼弱。所以,我们不能离开阅读生活,不能离开书籍,在科学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书籍来缓解心灵上的压力、弥补精神上的饥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 B .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这是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的 C . 由于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所以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 D .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另外的阅读方式,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比较便捷
  • 8. 语言文字运用II

    人类睡眠不仅是睡觉,___。 根据典型的眼部特征来命名这两种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的这两个阶段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着反反复复的拉锯战,

    目的是夺取主导地位。这两者之间的大脑战争每9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输赢的转换,先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占统治地位,接着快速眼动睡眠就会东山再起。战斗一结束,就会立即重新开始,每90分钟上演一次。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之间不平衡的来回相互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在夜间优美地重建并更新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管理大脑中有限的存储空间。由于存储记忆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数量有限,__  , 我们的 大脑必须在保留旧信息和给新信息留下足够的空间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因为生活经历不断变化,____, 所以我们存储经历的 自传体雕刻永远也不会完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拉锯战”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 . 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四、写作(60 分)
  • 9. (2022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也正是孙悟空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

    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

    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