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攀枝花)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领导、封建王公大量参与,这说明这场起义(   )
    A . 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 B .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 . 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目标 D . 消除了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
  • 2.  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其中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①圣马丁    ②章西女王    ③卡德纳斯    ④玻利瓦尔    ⑤卡斯特罗    ⑥扎格鲁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⑤⑥
  • 3. (2021·四川) 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   )
    A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1868年发动倒幕运动 D . 俄国夺得波罗的海
  • 4. (2021·南充)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性质 D . 影响
  • 5. 比较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与1862年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其共同点是(   ) 
    A . 颁布的背景都是发生了外敌入侵 B . 要求被解放者都“赎买”土地 C . 奴隶(农奴)都无条件获得解放 D .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博德说:“在美国,只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下列各项中与材料含义相吻合的是(   ) 
    A . 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美国的奴隶制存废问题 B .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得到全面解决 C .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D . 南北战争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
  • 7. “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材料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 
    A .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 改变了政治体制 C . 实现了民族独立 D . 保障了人民权利
  • 8. 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这反映出杰斐逊(   ) 
    A . 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 .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 . 主张用革命方式解放黑人奴隶 D . 对奴隶制的危害认识不足
  • 9. (2021·潍坊) 1864年8月,一名美国北方士兵写道:我们这边的部队几乎都是黑人部队,只要有命令,这些执着的进攻魔鬼就会一直攻到城里去。称黑人为“魔鬼”,说明美国存在(   )
    A . 霸权主义 B . 强权政治 C . 恐怖主义 D . 种族歧视
  • 10. 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下列关于二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 .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 都取得了成功 D .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11. 《全球通史》中评价日本近代某次改革时写道:“(日本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文中“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主要指(   ) 

     ①武士道精神    ②西方技术    ③民主政治    ④欧美学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2. 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明治维新 C . 罗斯福新政 D . 美国南北战争
  • 13. 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都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④都带来环境污染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4. (2021·荆州) 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 . 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 . 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 . 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 .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 15. (2021·邵阳) 动力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新。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
    A . 蒸汽机 B . 发电机 C . 内燃机 D . 电动机
  • 16.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重大变化。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材料表明( )
    A . 贫富加剧 B . 环境恶化 C . 人口增长 D . 人口流动
  • 17. 英国画家约翰·莱齐画过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科学家法拉第一边捏着鼻子,一边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 .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 . 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 . 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D . 工业化导致贫富分化
  • 18.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 . 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B .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 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D . 珍妮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 19.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19世纪80年代,本茨发明汽车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 C .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 D .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20.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 
    A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英国 B .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法国 C .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苏联 D . 《向日葵》——毕加索——荷兰
  • 21.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 . 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D .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 22. 奥斯曼帝国、沙皇帝国、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有的是延续了数百年的老牌帝国,有的是新崛起的帝国新秀。它们都曾经肆意扩张、威震欧洲,但最后它们几乎是同时破灭与消失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战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B . 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 一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 D . 一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 23. (2021·安徽) 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 .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 24. (2021·重庆) 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联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   )
    A .   抵御普奥联军进攻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反抗临时政府镇压 D . 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 25. (2021·烟台) 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   )
    A . 法国大革命 B . 1861年改革 C . 巴黎公社 D . 十月革命
  • 26. 战后,美、英等国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 
    A . 美英尊重维护中国主权 B . 日本的国力走向衰落 C . 美英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D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 27. 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是因为(   ) 
    A . 协约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B . 埋下了未来世界大战的隐患 C . 战胜国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D . 美国领导世界的期望未实现
  • 28. (2021·昆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和相互妥协,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
    A . 《凡尔赛条约》 B . 《九国公约》 C . 《开罗宣言》 D . 《北大西洋公约》
  • 29.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30. (2021·随县)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 . 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 .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 . 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1. (1) 材料一中“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得益俄国实行的哪场改革?这场改革对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2) 写出材料二中使日本“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改革?这场改革为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 (3) 材料二日本的这场改革对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 (4) 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32. 国家强盛和民族发展需要独立、改革、创新。独立后的美国经历多次改革或革命,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当时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这个“外部障碍”是指?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的“分裂”危险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的?废除了什么制度? 
    3. (3)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美国历史发展的因素?  
  • 33. 材料一:您提到了庚子赔款。当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中国被劫掠之后,还被迫付出天价赔偿金,4亿5千万两纹银。……美国虽没有出兵,竟也拿到总赔款的7.32%。 

     ——台湾主持人黄智贤《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 

     材料二:《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1. (1) 材料一中,美国通过什么条约从中国勒索到巨额赔款?这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九国公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美国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士完整”,实际上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什么目的? 
    3. (3) 材料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什么?在这次全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 
    4.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怎样的局面? 
    5. (5) 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概述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