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②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③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 .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 .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 .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 .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 .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 .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 .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随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并跻身世界四大冰雪节,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冰雪节,如长春瓦萨冰雪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阿尔山国际冰雪节以及鸟巢欢乐冰雪季等。

    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资格后,冰雪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启动的状态。冰雪旅游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27%以上,远超中国旅游产业平均增速。奥运周期已成为冰雪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2016年,北方城市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292.95亿元,占北方冬季旅游市场规模的17.66%,冰雪旅游已成为大部分北方城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核心支柱。冰雪旅游产业低位正逐渐加强,成为冬季旅游发展的新风向。

    (摘编自“东方财富网”)

    材料二:

    针对游客个性需求,哈尔滨冰雪旅游平台的推送算法,完成了消费者需求与平台资源的自动匹配,这种服务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吃住行等标准服务模块的需求,也能满足对于组合服务的精准推送。

    根据网络平台的发展规律,当各类旅游要素入驻平台时,使用者的不断增加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平台规模的持续扩大,游客享受一站式服务,通过检索、查询、预定和分享等,直接能够收到平台提供的整合的服务方案。

    生活服务对接,包括为消费者提供与冰雪旅游相关美食、主题宾馆、生活保健服务以及一系列相关短时租赁、共享消费、长期租赁等不同类型的服务。知识技能分享服务方面,开发与冰雪旅游相关的知识模块,包括滑雪知识、冰雕技术、冰雪文化知识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模块,根据消费者提供的个性的异质性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在冰雪装备共享服务方面,冰雪旅游的相关装备价格昂贵,消费者购买后使用频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哈尔滨冰雪旅游平台,整合分散的资源,提供租赁滑雪设备、保暖设备以及医疗保护设备的共享服务。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平台将为冰雪旅游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支持,雪场设施会逐步完善,市场也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摘自《基于网络平台的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研究》)

    材料三:

    《2018—2019冬春季冰雪旅游消费趋势预测》显示,预订冰雪旅游的户群主要来自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其消费者年龄构成如下:

    (摘编自“途牛网”)

    材料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介绍,虽然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取得飞速发展,但冰雪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落实进度迟于冰雪产业发展的需求,不能形成有效供给。

    为此,他建议,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顶层推动。应将冰雪设施制造业作为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尽快实现优惠支持政策落地。还要依托数字吉林,探索模式创新。以新技术培育产业内生动力,着力补足短板,超前布局冰雪装备后市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新文化网”)

    1. (1) 下列不属于“智慧旅游”服务模式范畴的一项是(   )
      A . 输入滑雪经验与个人身体素质状况为你选择雪场与教练。 B . 根据假期时间与经济实力度身安排食宿与旅行行程。 C . 根据自己与家人的尺码以及使用时间提前购买适用的雪具。 D . 提供滑雪知识、冰雪文化知识等一系列专业知识的介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雪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与政府产业发展规划不能及时落实,未能满足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有关。 B . 扩大哈尔滨冰雪旅游平台规模的关键在于针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推送算法,使客户需求与平台资源自动匹配。 C . 冰雪旅游的主力军集中在26-45岁人群,这受冰雪旅游消费较高、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D . 2015年中国滑雪场游客规模同比增长达到峰值,之后三年游客人次逐年下降,说明游客逐渐进入理性消费阶段。
    3. (3) 近年来,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 亲

    (庄因)

    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吧。“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 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萧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②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这真是颇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却也是一种颇残酷的事实。试想,你在梦乡方与旧人握手、把酒、高歌、欢言、争辩、漫步过,觉来讶然自己竟身在迢迢万里大海关山之外,其不堪、其酷寂,或非弃梦之痛所可比。近年,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

     ③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和热。

    ④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⑤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⑥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⑦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箫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

    ⑧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⑨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注:倪云林:即倪瓒,元代注明书画家。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记人散文,作者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二三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其中,构思巧妙,意蕴丰厚。 B . 文章使用了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富含情感,真实而又灵活地反映出母亲在不同时空中的形象特点。 C . 文中母亲看到成绩单时颤抖的手与和平的语调这一细节描写,在手态的动与语态的静的对比中体现了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 D . 本文卒章显志,“至大完美”点化出由母亲的手所传感的伟大的母爱,永恒的人格力量,“从未”突出了母爱的质朴无华。
    2. (2) 文章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本文以浓墨重彩借母亲的手以写母亲其人,“手”是理解母亲形象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 4. 课内古文词语考查: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凡六百一十六 , 命曰《琵琶行》。/总角之宴,笑晏晏。 B . 噫吁嚱,乎高哉!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C . 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登即许和,便可作婚姻。 D . 女也不 , 士贰其行。/屡试不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济世,字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恃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赃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于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官,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

    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澧道①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淦,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憎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道,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注:①岳常澧道:清行政区划名,在今湖南澧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 . 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 . 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 . 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又称“秋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京师举行的会试。 B . 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 . 高宗,谥号,指人死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评价的名号。 D . 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济世才学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深得乾隆喜爱。 B . 谢济世刚正守己。他任御史不久就弹劾田文镜,虽遭皇帝反对乃至削职,仍不改初衷。 C . 谢济世尚古尊贤。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遇见奸人应该弹劾。 D . 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乾两朝,他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②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

  • 6. 古代诗歌阅读

    送李评事使蜀(王建)

    劝酒不依巡,明朝万里人。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新。

       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句叙述了朋友将万里远行、两人离别前开怀畅饮的情景,流露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B . 诗人选取“云栈”“板桥”等意象,以“细”“新”状其特点,突出了旅途之艰险与孤寂。 C . 啼猿的身影映在冷峻的石壁上,戏鹿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松林间,形象勾勒出蜀地的景象。 D . 中间四句写友人入蜀后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在空间的转换中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2. (2) 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7.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离骚》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2. (2) 《小石潭记》中“ , 俶尔远逝,”写潭中游鱼静而忽动的顽皮和似乎与游客嬉戏玩乐的情态。
    3. (3) 《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4. (4) 《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散文,我们常说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是根本写不出好散文的。的确,文体对于有志于散文写作的作家来说,就像是一座建筑的形貌,这座建筑是茅檐低小还是______ , 是恢宏热烈还是庄严静穆,都是人们最直观感受和体味到的。一座好的建筑,必然关系到工匠内心的高度、审美和手艺。一个散文家如果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那么他的散文从语气、语调到个性就会大打折扣。一个有追求的作家首先是文体家,文体是别人辨识他的身份证。

    散文的高境是心中有道,比文体更重要的,就是文章的“道”。就如工匠打磨,______固然没错,但写作的时候,如果时时想着文体,有一个具体的框子在,怕是会______;太胶柱鼓瑟,反而离自然天籁更远。其实,写散文的第一境界多是模拟,即吃透某个作家,把他的文章作为致敬的文本,______。 第二境界,是心中有文体的图式,有内在的规矩,还是不能到达自由之境。只有第三境界才是自由超拔,随意发挥,随意赋形,无处不妙。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恬雅精致      精益求精      落入言筌        生搬硬套 B . 恬雅精致      一丝不苟      落入俗套        亦步亦趋 C . 雕梁画栋      精益求精      落入言筌        亦步亦趋 D . 雕梁画栋      一丝不苟      落入俗套        生搬硬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如果一个散文家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那么他散文的语气、语调与个性就会大打折扣。 B . 一个散文家如果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那么他的散文从语气、语调到个性就会大打折扣。 C . 如果一个散文家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那么他的散文从语气、语调到个性就会大打折扣。 D . 一个散文家如果没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那么他散文的语气、语调与个性就会大打折扣。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1997年7月1日,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B . 契诃夫笔下刻画的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很多“套子”。 C .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 在前不久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到“好奇心”。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7月26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是一架名副其实的“国产大飞机”,其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飞机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和主要机载系统100%由国内配套,包括4台涡桨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鲲龙”AG600可在陆地机场和水面起降,巡天为飞机,着水为航船,是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利器。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右军绘兰亭盛景,写人生感慨;苏东坡赤壁饮酒欢歌,抒豁达胸襟;王介甫游华山洞,悟人生成功之道。凡写景之文,莫不因景生情、因景写理。其实花草树木,飞虫走兽,江河湖泊,风霜雨雪,大自然就像一个精彩的宝库。我想你也一定有过类似的游山玩水的经历,请根据你的游玩体验,写一篇写景说理、或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挑你观察最细致、感受最真切、情感最饱满的一种自然之物,写一篇写景说理、或写景抒情的散文。

    要求: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抒情议论;写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正确使用标点,书写规范;8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