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0-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涪陵模拟) 在以下几种现象当中,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房屋倒塌 C . 火山喷发 D . 山体滑坡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矿泉水 B . 苏打水 C . 白醋 D . 蒸馏水
  • 3. 下列说法,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铜能导电 B . 金刚石硬度最大 C . 水常温呈液态 D . 铁钉会生锈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胶头滴管不用时应倒插在试管架上 B .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 . 试剂瓶塞取下后正放在桌子上 D . 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 5.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结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B . 矿泉水、硬水、软水都是水,都是纯净物 C . 液态水、水蒸气、冰中,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 D . 将冰与水混合得到的“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 6. 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液体试剂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
    A . B . C . D .
  • 7. 下图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刻度位置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读数偏低 B . 甲同学读数偏高 C . 丙同学读数偏低 D . 乙同学读数符合题意
  • 8. (2019八下·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 . 物质的运动与状态 D .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 9.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宏观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B . 所有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原子按照不同方式结合而成 C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10.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 .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无色透明状 B .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 C .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 D . 上述说法都对
二、多选题
  • 1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钢锭难被压缩,因为构成它的原子间没有间隙 B . 蔗糖与水混合得到糖水是化合反应,因为混合后生成新物质 C . 湿衣在阳光明媚天气里干的快,因为水分子获得太阳能运动加快 D . 一定质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间隙变大,水分子数不变
  • 14. 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 它们的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 C . O2转化为O3是化学变化 D . 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B . 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发生化学变化 C . 化学变化的过程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D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三、填空题
  • 16. 解释要点: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或原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请在下列现象后的括号内填解释要点的代号

    1. (1) 墙内开花墙外香( )
    2. (2) 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
    3. (3) 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
    4. (4)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形成“微粒构成物质”的观念,请根据下列关于分子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在结论栏写出分子的特征。

      序号

      A

      B

      C

      D

      实验现象

      结论

    2. (2) 上述B实验中③烧杯的作用是
    3. (3) 从微观看水,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4. (4) 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②将试管甲取出并倒转,然后插入带火星的本条,现象是:

      ③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 (5) 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①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②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微观结构分析原因是:

      ③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

      ④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填“相等”、“无法确定”)

  • 18. 识别仪器和规范使用仪器,这是我们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请写出下图中仪器的名称:

      。②。③

    2. (2) 请写出下列仪器的主要用途:

      ①试管:。②漏斗:

    3. (3) 请用文字表述使用下述仪器的注意事项(只写一项即可)

      ①量筒:。②锥形瓶:

  • 19. 过滤操作主要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1. (1)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的过滤操作装置,请指出装置中的不符合题意:(可以填不满)

      。②

    2. (2) 铁粉是由铁的小颗粒组成,铁的小颗粒又是由许多铁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提出问题】水分子与铁的小颗粒谁的直径大?

      【猜想】

    3. (3) 【实验探究】

      ①操作:将铁粉与水混合后,搅排,过滤。

      ②现象:铁粉在滤纸上,水透过滤纸。

      【符合题意结论】

      有的同学还得出如下结论:铁原子的直径大于水分子。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

  • 20. 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常温下是无色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常温下是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通入水中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常温下,NO2可以转化为N2O4气体,N2O4气体也能转化为NO2。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 (1) NO的物理性质是:
    2. (2) 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的反应是反应(填“化合”“分解”)
    3. (3) 写出两条NO2的化学性质:①;②
    4. (4) 写出NO2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 (5) NO、NO2、N2O4分子的共同特点是:;由于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所以三种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相同,你认为此观点是否符合题意:(填“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6. (6) 含有NO、NO2、N2O4分子的气体是纯净物,你是否赞同这个观念?(填“赞同”“不赞同”),若不赞同,请从微观角度给予解释:
  • 21. 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 (1) 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①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②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③向垂直试管中加块状固体:

    2. (2) 简述下列基本操作

      ①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

      ②检查下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③托盘天平状态如图所示,如何调节天平平衡。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克 B.5.1克 C.5.0克 D.4.9克

    3. (3) 请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若错误,分析原因(正确的不需分析原因),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高于试管底:,原因
四、科学探究题
  • 22.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1. (1) 科学探究就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下面是某同学的一次实验记录:将无色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只看到液体体积增大,再无其它现象。请你回答:

      【提出问题】

    2. (2) 【猜  想】1、。2、
    3. (3) 小明同学在进行家庭小实验时,配制了一瓶食盐水,一瓶纯碱水,两瓶液体均为无色,因没有贴标签而无法区分。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对其进行鉴别。

      【提出问题】

    4. (4) 【查阅资料】纯碱水与食用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食盐水与食用醋混合不反应。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5. (5) 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溶解于水中,小明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常温下,取一定量食盐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最后食盐有剩余,再加入一些水并搅拌,发现仍有食盐剩余,但剩余食盐的量减少。小明将有食盐剩余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搅拌,发现食盐全部溶解。

      【提出问题】

      小明提出的问题:一定温度下,食盐的最大溶解量与水的量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你根据上述实验还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6. (6)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探究常温下,食盐的最大溶解量与水的量之间关系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常温下,实验结果:

      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溶解食盐的最大量/g

      3.5

      7.0

      10.5

      m

      17.5

      【实验结论】

      根据结论推测,上表中的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