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学生全过程纵向...

更新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处理香港事务,从来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从来都以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也是完全连通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居民很珍视,中央同样很珍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关键节点,我们应对香港的未来有进一步思考,这种思考不应固步自封,而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先进之处,并融合中国智慧,探索解决香港问题的独特道路,开辟“一国两制”新篇章。

    香港的独特优势在于地缘,即处于中国大陆与全球海洋世界的交汇处。因此,中央对香港的战略定位始终着眼于全球战略。能否开辟“一国两制”的新篇章,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如何看待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的哲学精髓就是秉持了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虚心学习西方文明的文化知识和治理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和提升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展开理论创新。就像大地吸收雨水、容纳江河乃至大海一样,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从西方文明和其他人类文明中不断汲取营养。唯有理解“一国两制”背后的哲学真谛,才能理解“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始终包容并虚心学习西方文明的有益要素。“一国两制”未来要开辟出新篇章,关键在于“不忘初心”,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唱衰香港,要始终坚持“一国两制”不动摇、不变形、不走样,以一种谦虚开放的态度,重新审视香港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独特优势。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香港的战略定位主要着眼于经济,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内地与全球资本主义的通道来服务于国家战略,改革开放后以“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也是这种大战略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不断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我们逐渐掌握了驾驭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香港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窗口”地位不断下降,而香港又面临自身经济问题,需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不仅要适时调整香港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从过去的“走进来”战略调整为“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的资本、技术、管理、信息乃至文化理念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将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从经济定位转向政治定位和文化定位。随着进一步发展,中国不仅要有驾驭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能力,而且必须有驾驭全球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能力,以此有效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在保证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需要虚心学习如何驾驭全球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在全球舆论下赢得话语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驾驭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善用香港的“一国两制”“在游泳中学习游泳”。香港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就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战略定位,逐渐转向政治战略和文化战略定位。

    “一国两制”要开创从经济战略转向政治和文化战略的新篇章,就必须坚持“两个建设好”战略,融合中西智慧,既要把社会主义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资本主义的香港建设好。这就意味着不能用内地治理社会主义的方法来治理香港的资本主义,而要用香港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来解决香港问题。在这种全新的战略定位中,香港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驾驭全球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和文化意识形态积累知识、经验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相应的治理人才。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治理好香港的资本主义,推动香港精英人才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事务中,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阶弟。

    由此,“两个建设好”的战略就会逐步建构起一个内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外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型世界体系。这既不同于当年苏联在全球推广共产主义的体系,也不同于当前美国以美国模式推动历史终结的世界帝国体系,而是将中国的天下主义与西方的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推动天下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或中国方案。

    (摘编自强世功《如何融合中西智慧开辟香港“一国两制”新篇章?》)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香港跟中央政府有一致的根本利益和完全连通的心意,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B . 香港回归25周年引发对香港未来的更多思考,这种思考应是开放的,应中西并用,以求探索香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C . 虚心学习如何驾驭全球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就能使中国逐步掌握驾驭全球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能力。 D . “两个建设好”战略赋予香港新的定位,即为中国开创全球政治和文化战略积累知识、经验和技巧,并培养适用的人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继续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有利于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符合国家发展全局和发展战略。 B . 如何看待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是香港能否开辟“一国两制”新篇章的关键,也是香港在国家、战略中定位的关键。 C . “一国两制”是中国智慧的成功运用,其成功经验在于始终以谦虚开放的态度汲取西方文明和其他人类文明的营养。 D . “两个建设好”战略将会建构起比当年苏联的共产主义体系和当前美国的世界帝国体系都进步得多的创新性世界体系。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国家对今日香港的全新战略定位的一项是(    )
      A . 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和亚洲第一金融中心 B . 国际仲裁中心和国际司法中心 C . 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中心 D . 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传播中心
    4. (4)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香港有着怎样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5. (5) 如何借助今天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开辟出“一国两制”新篇章?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吸嘴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鹜。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来。这己放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 . 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 . 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 D . 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2. (2) 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 B . 中进士、殿试、出使,王拱辰这些经历让人敬佩,包括和司马光一样被排挤,都为这口大缸出现铺垫了背景。 C . 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光辉的履历形成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D . 结尾彰显了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
    3. (3) 请结合作品分析,文本一中“缸”的深层含义。
    4. (4) 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高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间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要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主其计,而时共出纳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蝶,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要妇者三十千再华者十五千,养者如再嫁之数,非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入百解。以其所入”给共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候代者与焉,住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学有志于是矣,而力术建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深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残,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派星面金终其身残之目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适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宋·钱公辅《义田记》)

    材料二: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1. (1)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 .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 .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 .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纳,意为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和现代汉语“担任财务出纳工作的人”意思不同。 B . 斛,是古代计算粮食的一种量器,南宋以前大约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C . 舜殣,为同义复用,意为饿死的人,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 D . 敖仓,指储存粮食的仓库,最初为秦在河南设置的古代重要粮仓,后泛指粮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仲淹为养活接济有困难的族人,设立了义田,用田地收入来支付族人的吃穿用度,即便他死后,后世子孙依然延续了这一做法。 B . 范仲淹对义田的收入有详细的规划和分配:每天有固定的粮食供应,每年有固定的衣物供应,婚丧嫁娶有固定的钱财供应。 C . 发生在皇佑二年的吴中饥荒,没有给杭州的老百姓造成流离之苦,是因为范仲淹大兴士木,鼓励老百姓进行赛船、修佛寺等活动。 D . 监察机关弹幼范仲淹作为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大兴土木,伤耗民间财力,但范仲淹的做法几年后却被朝廷定为法令。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②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5. (5) 后人评范仲淹“智保过人”,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其“智谋”?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王氏能远楼

    范梈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廊。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所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仓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多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注】①范梈,元诗四大家之一。少孤家贫,刻苦工诗文。人称文白先生。为文雄健,有两汉风格。为诗好歌行,冲淡闲远,如秋空行云。②辽东鹤,指传说中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驾鹤归飞之事。③昆仑池,指昆仑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居所。④流霞,神话传说中的美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连用《逍遥游》中大鹏和传说中辽东鹤两个典故,表达对两只神鸟的否定。 B . 五到七句以歌行的散句写诗人劝酒之辞以及助兴的舞剑,有李白《将进酒》的气韵。 C . 九到十二句诗人放任思绪飞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构建了梦想中美好的世界。 D . 十三到结尾句以设问启思,表达借美酒解去愁情的愿望,劝慰他人也劝慰自己。
    2. (2) 此诗本是一首劝酒歌,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讲话中借用“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勉励时代青年,而具有了鲜活的青春内涵。请从“青年之诗,绚丽之诗”的角度分析本诗的情感和写法。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奇幻之笔叙写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之后,笔墨上下开合,写出了山之高峻和河流之曲折的句子是“”。
    2. (2) 同样面对明月之夜,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写出了明月从海潮中涌起的开阔澄明之景,而李煜却在《虞美人》中以“”写出了明月映照下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愁。
    3. (3) 韩愈《师说》中能够体现“师”与“道”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将时代的芳华与历史的足迹汇于笔下、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留下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常记忆的乔羽先生逝去了。他的歌里,既有微观生活的印记,也有宏观祖国的身影。

    乔羽的创作一直遵循着“朴朴素素好”的理念,不写不接地气、来自________的华丽词句,只将独属于国人的美好揉进每一句简单、活泼、隽永的歌词里。在他心中,歌词创作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锦衣美事,其实就是寻常人家一日________的家常饭,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乔羽曾深情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到炊烟袅袅,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

    乔羽一生________,创作了千余首歌,他始终把浓烈的情感深深种在真挚的词汇中,用最平凡的笔触书写时代的激荡奔涌与细水长流。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带有转折关系的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________。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

    《红楼梦》人物命名________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

    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 , ________。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四春之名合为“原应叹息”,为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

    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

    1. (1) 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B . “修辞立其诚”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C . 现代人容易产生焦虑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D . 父亲说班车已经开始鸣笛了,他恋恋不舍地环顾整个家,口里应答着:“这就走”。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是马克思的一句话:书斋里的哲学家们一直在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去动手改变世界。

    材料三: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话倡导文艺工作者走近人民走进生活去创作。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工作都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