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10-08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启迪思想、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多重文化意义之下重叠的生活世界里架起不同解释之间共同认识的桥梁。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融通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于文化与民族、国家、世界关系的真理性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打造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屋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建设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国际秩序;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具有天下意义的共同发展平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哲学的贡献是以文明对话论突破和超越文明等级论。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方法论互学作用。只有当哲学社会科学拥有有效接受对象、其价值得以传递时,才意味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现。文化交流的方法论需要把“什么是”和“怎么样”结合起来,构建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在“时间同质化、空间一体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哲学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文化各个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存智慧、精神特质、文化血脉;另一方面要融入并丰富世界价值共识,及时地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从而有利于推动营造中国当前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关于文明本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多彩、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范畴;关于文明关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主张,为跨文化交流丰富了内容范畴;关于文明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建构“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为跨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性目标。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叙事模式互鉴作用。叙事是实践诠释学的基石,它可以更加直接地呈现和把握实践的个别性和异质性。比如恩格斯在考察18世纪的英国状况时提出,德国人继承的是基督教唯灵论的传统,法国人继承的是古典唯物主义的传统,英国人则是这两种不同传统的混合。可见,任何一种哲学叙事模式与其要发挥的社会作用和继承的哲学文化传统相关,任何一种哲学的民族特点也都与社会作用、与继承的哲学文化传统相关。要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叙事模式,首先,要关照当代中国面临的突出文化问题,比如历史虚无主义等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其次,要深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系统的概括梳理,这主要集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进行规律性探索;再次,要更好地构建中国精神,宣传好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国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

    (摘编自尹红英《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文明对话论是对文明等级论的一种突破与超越,是对世界哲学的贡献。 B . 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现以哲学社会科学拥有有效接受对象和其价值得以传递为基础。 C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交流、互鉴共存”的主张,是对文明本质的一种界定。 D . 历史虚无主义缺乏文化自信,对当代青年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价值融通、方法论互学和叙事模式互鉴这三个视角,论述哲学社会科学在创新理论方面的作用。 B . 文章第二段具体地、井井有条地阐释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理性原则,层次十分清楚。 C . 文章以恩格斯指出的英国混合了德国基督教唯灵论和法国古典唯物主义传统为例,论证了文化融通的观点。 D . 文章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语言既讲究学术性,又不失生动通俗。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主张国家之间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屋顶”,俄乌冲突有悖于这一原则。 B . 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C .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民族宗教文化诉求不一,因此,新时代应建立包容的丝路文化。 D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的生动展示和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浪漫演绎,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摘编自《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全面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其中,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将组建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国家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预期将有力推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多领域先进技术发展。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状态新、任务密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但中国航天人从来不惧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锵步伐,谱写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崭新篇章。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不断加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航天梦引领着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建成空间站不是终点,而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中国航天人将继续探索,打开更多星空的奥秘。

    (摘编自《神十四出征,飞天梦伸向更远天际》)

    材料三:

    路透社5日报道称,曾担任空军飞行员的陈冬、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以及首次执行太空任务的蔡旭哲,将见证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结合。此外,他们还将在空间站内外安装设备,并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

    报道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可容纳多达25个科学实验机柜,每个都是一个微型实验室,可用于科学实验。其中,问天实验舱将配备支持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设备,而梦天实验舱将专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

    《联合早报》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的话说,三名航天员将与地面配合,完成天和核心舱及问天、梦天实验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实现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进驻两个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并安装10余个科学实验机柜。此外,还将为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等进行功能测试,并利用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两至三次出舱活动,以及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公益活动。

    (摘编自《外媒聚焦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任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在报道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距离发射的时间时,用“秒”来计算,非常醒目,体现了数据运用的精确性。 B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执行的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飞行任务,意义非常重大,它将独立、全面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任务。 C . 有力推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多领域先进技术发展,是将要组建完成的国家太空实验室预期发挥的巨大作用。 D . 材料二第二段既有对我国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概括描述,又有对我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3. (3) 根据外媒报道,“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除了完成天和核心舱及问天、梦天实验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外,还要完成哪些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年近卫军(节选)

    [苏联]法捷耶夫

    顿巴斯的土地一片跟着一片地失陷,但是他们越发紧张地在剩下来的土地上工作。他们站在克拉斯诺顿区党委书记的大办公室里,面对面站着,互相拍着肩膀,总下不了决心说出告别的话。

    州委干部普罗庆柯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人的中心。他是个三十五岁的男子,身材矮小、匀称、灵活。他的两鬓微秃,日见稀疏的亚麻色头发向后梳着,①红润的脸以前总刮得干干净净,现在却长着深色的柔毛。这是他在两星期之前开始留的,根据前线战事的进程,他明白做地下工作是在所难免了。

    他怀着敬意在和他面前的一个军服上没有级别标志的高个子中年人亲切地握手。②那人的脸瘦削、刚毅,满是细皱纹;他脸上特别显著的是真正的大领导人所特有的那种泰然自若、朴质而又威严的神情。这个人是新近建立的乌克兰游击队司令部领导人之一,昨天才到克拉斯诺顿来建立州游击队和正规军之间的协同关系的。那时候,还没有料到会撤退得这么远,还希望能挡住敌人。根据游击队司令部的命令,普罗庆柯应当在即将作为基地的游击队和调来卡缅斯克区支援我军在北顿涅茨河的掩护部队的一个师中间建立联系。这个师马上就要到达克拉斯诺顿,师长是昨天同游击队司令部以及南方方面军政治部的代表们一起到来的。师长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将军,他也站在这里,等着跟普罗庆柯告别。普罗庆柯握着游击队领导人的手说:“谢谢您的帮助和教导,安德烈·叶费莫维奇。如果您有机会去总司令部,请告诉他们,就说现在我们伏罗希洛夫格勒总算也建立了游击队……如果能见到斯大林同志,就请告诉他,我们一定会光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如果你们履行了,即使我们不说,他们也会听到的。至于你们一定会履行,那我是毫不怀疑的。”安德烈·叶费莫维奇露出刚毅的微笑说。他忽然转过身来对围着普罗庆柯的人们说:“普罗庆柯这家伙真鬼,还没有开始作战,已经在试探能不能从总司令部得到供应!”

    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将军没有笑,在全部谈话时间他都站在那里,坚强饱满的脸上始终带着严峻的、忧心忡忡的神情。

    普罗庆柯的明朗的蓝眼睛里闪露出狡猾的神气,眼睛开始闪闪发光,不过不是两只同时发光,而是有先后,仿佛有一颗顽皮的小火星独脚跳着,从一只眼睛里跳进另外一只眼睛里。

    “我自己的供应有的是,”他说,“要是用完了,从敌人那里拿来的,就是我们的……不过,要是给我们添拨点什么……”普罗庆柯把双手一摊,大伙又笑起来。

    “请向方面军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转致我们最大的谢意,他们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普罗庆柯握着一个团政委衔的中年军人的手,说道。“至于你们,小伙子们……我真不知道对你们说什么才好,我只能好好地吻吻你们……”普罗庆柯感情激动地挨个儿拥抱并且亲吻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小伙子们。

    他眼睛潮润地离开了朋友们。这时将军默默地把整个身子迅速有力地迎向普罗庆柯,向他伸出手来,脸上显露出天真的表情。

    “谢谢您,”普罗庆柯说,“麻烦您还亲自来。现在我们是拴在一根绳子上了……”说着,他握了握将军的结实的手。

    将军脸上天真的表情霎时消失了。他那戴着制帽的圆圆的大头做了一个不满的动作。他的聪明的小眼睛又带着原来的严峻的神气望着普罗庆柯。

    “你自己要小心。”安德烈·叶费莫维奇说的时候脸色改变,他拥抱了普罗庆柯。

    大家重又跟普罗庆柯、他的助手以及留下来的工作人员告别,然后脸上似乎带着歉意一个一个地走出办公室。只有将军出去的时候是高昂着头,迈着和平时一样轻快迅速的步子。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一直不停,普罗庆柯的助手放下这个听筒又拿起那一个。普罗庆柯刚跟最后离开的人告别,助手马上就递给他一个听筒。

    “面包厂打来的……已经打来过上十次了……”

    普罗庆柯拿起听筒,马上就和刚才跟同志们告别时的态度亲切、真情流露、调皮快活的样子判若两人了。他拿听筒的姿势和他的面部表情、语调,都显露出沉着和威严。

    “你别胡扯,你听我说,”他说,听筒里的声音马上就停了,“我对你说过运输工具要来,它自然会来。市贸易公司会来取你的面包,预备给市民们在路上做干粮。销毁这许多面包是犯罪行为! ……”普罗庆柯挂上听筒,又取下一只铃声尖锐发抖的听筒。

    在面对新一号井的打开的窗口,可以看见离城的部队、卡车和疏散的居民队伍在移动。从这里的小山上看出去,几乎像看地图一样。移动基本上分为三股:主流往南,向新切尔卡斯克和罗斯托夫移动;较小的一股往东南,向李哈雅移动;最小的一股是向东,向卡缅斯克移动。刚刚离开区委会大厦的那些汽车,也鱼贯地往新切尔卡斯克开去。只有将军的满布尘土的吉普车,是穿过拥挤的街道,向着伏罗希洛夫格勒公路那面开去。

    (有删改)

    [注]①他们:机关和企业的代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从“新近建立的乌克兰游击队司令部”“斯大林同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比较鲜明的时代印记。 B . 小说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对普罗庆柯进行刻画,使具有精明、干练性格特征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C . 小说通过捕捉普罗庆柯眼神的变化来表现他狡猾的负面性格,细腻生动,细致入微;同时使普罗庆柯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D . 小说最后一段叙述部队、居民向南、向东南、向东撤离的情形,反映出苏联方面部署的精细;将军乘吉普车所去的方向并不是撤离的方向。
    2. (2) 小说写了不同人物的“脸”。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三处关于“脸”的描写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3. (3) 围绕普罗庆柯这一核心人物,小说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 , 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州举秀才,射策高第。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侯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寻遭母忧,哀毁过礼。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之丧,唯奂在寇乱中守持法度,以孝闻。及景平,司徒王僧辩先下辟书,引奂为左西曹掾。梁元帝于荆州即位,征奂及沈炯并令西上,僧辩累请留之。帝手敕报僧辩曰:“孔、沈二士,今且借公。”其为朝廷所重如此。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性耿介,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时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令管记陆瑜言之于奂。奂谓瑜曰:“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辅弼储宫,窃有所难。”瑜具以白后主,后主深以为恨,乃自言于高宗。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

    (节选自《陈书·孔奂传》)

    [注]①蔡伯喈: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②仲宣:王璨,字仲宣,东汉文学家。③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④后主:指陈后主陈叔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B . 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C . 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D . 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相叹服”与“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B . “累表请留之”与“臣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表”字含义不同。 C . “绝请托”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D . “岂藉于总”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两句中的“藉”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奂是会稽山阴人,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涉猎广泛,沛国刘显经常跟他探讨议论学问,对他很是赞赏佩服,并将自己收藏的书籍赠与他。 B . 京城陷落,包括孔奂在内的朝臣遭受拘禁,在炙手可热、气焰嚣张的侯子鉴面前,其他朝臣莫不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岸不挠,不卑下。 C . 在天下大乱的年代,人们在父母去世后,不能守孝三年,而孔奂在母亲去世后,却能坚守传统礼法,为母亲守孝三年,以行孝道而闻名。 D . 陈叔宝做太子时,打算让江总担任太子詹事一职,便派人征求孔奂的意见,孔奂认为太子已经拥有才学,没有必要让无才学的江总来辅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②帝手敕报僧辩曰:“孔、沈二士,今且借公。”其为朝廷所重如此。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留客行

    范成大

    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

    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不要嫌弃农舍窄小,要看到它干净整洁。 B . 诗中所写大儿帮诗人将驴拴在桑树边,小儿将坐席拂拭干净,极富生活气息。 C . “雪花”比喻新收的白米,形象贴切;“看客”不是来看望客人,而是款待客人。 D . 从题目中的“行”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中间两联不需要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
    2. (2) “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表现了田家怎样的情感和品格?请简要概括。
六、情景默写(6分)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了“学”比“思”更重要的观点。
    2. (2) 韩愈《师说》中“”两句淡化了人们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紧接这两句总结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的观点。
    3. (3) 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通过交代当地的饮食,写出了农村的丰收和乡民的热情。
七、选择 简答(11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方志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华民族一向注重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从先秦“四方之志”到西汉魏晋地记,从隋唐图经到两宋方志,从元明清大一统志,方志编修      、连绵不断。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方志古籍是记录历史变迁、反映政风民情、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存史意义、资政价值、教化作用不容小觑。方志古籍横陈百科,纵贯古今,具有秉笔直书、述而不论的客观精神,政治性、权威性、真实性、历史性是其本质属性。志属信史。方志古籍      , 体茂事备,蕴含着一地一事一物沧桑变迁的基因密码,是传承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宝藏。新中国在成立前,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方志古籍,将其作为他们了解中国、侵略中国的参考重要资料。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国家,还保存着大量我国的方志古籍,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孤本 , 是掌握中国历史和国情地情的重要依据。做好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四处画线部分的词语,顺序不能变更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一向注重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 B . 存史意义、资政价值、教化作用不容小觑。 C . 政治性、权威性、真实性、历史性是其本质属性。 D . 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孤本
八、简答题组(9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      , 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

    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衰老的地方就是皮肤。人们25岁以后皮肤的新陈代谢开始减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量紫外线照射,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每年以约1%的速度递减。35-45岁时,皮肤会明显出现衰老的迹象,皮肤的代谢能力会衰退,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皮肤的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也大不如前,皮肤的张力开始明显下降。45岁之后,      。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皮肤的红润丧失而变苍白,由于皮脂腺萎缩而使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数目的减少致使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下降。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指出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九、材料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雨后的下午,马路边一位收破烂的大哥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这时,几个大学生将一大袋矿泉水瓶立在垃圾箱旁边,然后转身离去。收破烂的大哥看了一眼,继续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随后,两个大妈走过来拽着袋子将矿泉水瓶卖给了收破烂的大哥。一旁看自行车的大哥瞅着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弟啊,你到底是懒还是傻,你自己把它拽过来卖了,能卖好多钱!”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兄啊,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

    有位学者评价说,收破烂的大哥这句话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营销上叫定位清晰,在管理上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这叫边界。边界之内,我们认认真真;边界之外,我们就不操心了。

    “边界”意识不止表现在营销和管理上。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行走在边界之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