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疫情期间,高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他“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从科学的角度上讲,高老师的“估计”属于(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猜想和假设 C . 制定实验方案 D . 获取实事与证据
  • 2.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学先驱哥白尼的成就的是(   )
    A . 量子力学 B . 提出“相对论” C . 提出“日心说” D . 构建了运动学三大定律
  • 3.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后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 . 地球 B . 月球 C . 太阳 D . “空间站组合体”
  • 4. 八年级同学刚刚开始学习物理,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课桌高约80cm B . 教室的门的高度约2dm C . 中学生正常心跳一次大约为1min D . 一个八年级男生步行的速度约5m/s
  • 5. 课外活动,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25.83cm,则此物体长度应是(   )
    A . 25.43cm B . 25.45cm C . 25.46cm D . 25.447cm
  • 6.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 .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 .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 7. 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 . 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 .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 .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D . 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 8. 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 9. 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导航 B . 利用超声碎体内结石 C . 利用超声探测鱼群 D . 用B超观察母体胎儿
  • 10.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
    A . 人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 B . 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 C . 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 D . 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
  • 1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面粼粼波光 C . 手影的形成 D . 日食的形成
  • 12. 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这一行字(   )
    A . 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 . 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 C . 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 . 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 13.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 .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 .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 .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 .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 14. 如图所示,甲物体的长度为cm;乙物体的长度为cm。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

  • 15. “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的单位。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的学生相对于他是运动的。
  • 16. 频率低于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们把红、、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基色”。
  • 17. 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将增大.
  • 18. 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 19.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或“小”);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 20.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属于(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现象。

  • 21. 同学们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速度的定义时,定义式的得出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把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选填“理想”或“猜想”)模型。
  • 2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中的短跑比赛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采用的方法是;b图采用的方法是

  • 23. 在学习完“声的世界”之后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如图所示,“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 24. 在教材中“迷你实验”中有如图所示长度相同的橡皮筋,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表:此实验主要是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关系。

    序号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a

    尖锐

    b

    低沉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7.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 (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2) 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 (3) 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4. (4) 实验过程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些,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 (5) 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 28.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 (1) 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2)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________;
      A . B . C . D .
    3. (3) 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________;
      A . 出现手指的影子 B . 出现手指的实像 C . 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D . 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4. (4) 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室中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
五、计算题
  • 29. 小明的爸爸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1. (1) 其中圆牌的“80”的含义是什么?
    2. (2) 方牌中“平邑出口5km”的含义是什么?
    3. (3) 若小明的爸爸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
    4. (4)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时汽车到平邑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