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3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陶寺考古发掘已历42年,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丰硕的研究成果。适时地尝试从陶寺丰富的考古发现及成果中,概括提炼出陶寺文化时期这个社会的特质,以管窥其文明形成、持续发展与传承的内在原因,显得十分必要。

        陶寺社会是王权国家,而非神权主导。在复杂的等级差别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陶寺社会群体中权贵家族的家族长权力不断强化,逐渐将神权、军权和族权集中于一身,王杈开始出现。陶寺城址统一性的规划、较为完善的布局和功能的分区、重要的大型夯土建筑和宫殿类的建筑等,表明这即是王者所居之都。陶寺社会其“观象台”和圭表系统作为天文观测仪器也被国王所垄断,标志着王权集中、治理天下的意识形态。可见,王权是陶寺这~类国家统治的核心。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社会也已进入国家时期,繁缛华丽而又形态较为一致的神面像,满目通天敬地的玉琮、玉璧的祭祀神器,都显示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文化与社会统一在于对“神”的认同。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晚期阶段,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如玉人和各类动物形玉器以及非实用陶器虽然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墓主的身份地位,但其主要作用当为沟通人与神的宗教法器或巫仪神器。可见,良渚、红山等社会的世俗王权与宗教神权两套权利系统中,神权体系等级有序且系统完备,相对统一,表现出以“神权”为中心的社会组织特点。而陶寺社会的王权明显是这类国家统治的核心,宗教色彩或言神性相对弱化,或从属于王权。

        陶寺社会礼乐文明,礼制初成。陶寺早期大、中型墓中一些珍贵器物,种类繁多且有一定的组合,尤其在大型墓中成套出现,漆木器与陶器或互相配套,并在墓中有大致固定的位置。例如大墓中带有礼乐器性质的石磬、鼍鼓与土鼓及其搭配,正是这种规制化或言制度化就是最初“礼制”的内涵。陶寺玉璧与琮多是套在臂腕以修饰与显示身份。陶寺玉石钺系挂璎珞一类以显华丽庄重,增强仪式感,营造社会或群体重仪式的习俗,其实就是重礼仪,讲礼制。显然,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或言“礼序人伦”的礼制在陶寺已经初步形成。

        陶寺社会具有务实创新的品质。以陶寺遗址为代表的陶寺文化中少见宗教性大型建筑,却舍得花力量修建城池,用于防御外敌的入侵。器物制作多是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陶器、石器等,即使一些与祭祀有关的器具,也多同时是以饮器、食器等容器为主的礼器。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社会因浓重的宗教祭祀而投入了大量非生产性劳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多的浪费在虚无的神之上。陶寺社会与这些社会在它们文明化进程中明显存在务实与务虚的重要差别。需要强调的是,陶寺文化与社会对外来文化因素有所扬弃,经过了相当程度的改造或言创新。良渚文化之后散见于包括陶寺所在的中原龙山文化体系的玉石琮、璧、钺,创新出多璜联璧、组合头饰、组合腕饰等新的象征物以凝聚族群。

        陶寺遗址4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它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中的重要一环,是实证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节点,是中华文明早期灿烂成就的重要代表。更为重要的是,陶寺文化与社会文明表现出的

    世俗王权、务实创新、礼乐文明等三大特征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延绵发展的深层原因和内在特质,多为夏商周以及后世社会所继承发展,是中华文明自带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高江涛《陶寺文化与社会的三个特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寺城址中王者所居之都的出现,“观象台”、圭表系统等被垄断,都是当时王权国家的有力证据。 B . 良渚、红山社会,王权从属于居社会中心的神权,这与陶寺社会时期王权是国家统治核心有很大不同。 C . 我国“礼序人伦”的礼制在陶寺社会已经初步形成,社会各阶层重礼仪,讲礼制,重视规制化建设。 D . 陶寺社会在文明进程中的务实精神与良渚、红山社会的务虚形成对比,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陶寺考古42年成就为背景,阐述陶寺社会三大特征,指出了陶寺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B .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让专业性很强的考古学变得通俗易懂,也让陶寺文明形态更突出。 C . 文章列举陶寺社会对玉石琮等的改造创新,论证了陶寺文明的务实品质,并能通过这些举措凝聚族群。 D . 文章阐述了良渚文明时期,文化与社会统一于对“神”的认同,旨在证明该文明时期神权的绝对地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渚、红山社会的精美玉器既能彰显拥有者的身份,更重要的功能则是用来作为与神的沟通法器或神器。 B . 陶寺早期墓葬中的珍贵器物,其种类的多少、搭配模式以及摆放特征等都显现出该文明重视礼仪与礼制。 C .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重宗教祭祀而轻生产性劳动,这种务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D . 作为中华文明自带的文化基因,陶寺文化与社会文明以其灿烂的文明而成为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内在特质。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试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张蕾《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四川省林草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系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文旅宣教等活动,把草原自然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王代强《四川拟试点建设草原自然公园》)

        材料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量也舆日俱增,亟需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

        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草种子田面积138.4万亩,种子产量达到9.8万吨。截至2020年,我国建设了1个中心库、2个备份库、10个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的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6.2万余份,保种数量位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后,与美国接近,成为全球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抗寒高产公农系列、龙牧系列苜蓿、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以及中科系列羊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优良草种的需求矛盾。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紫花苜蓿等7个草种的基因组组装,并在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苜蓿三系杂交育种以及禾草内生真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摘编自王赞邵麟惠《大力发展饲草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

    1. (1)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川省林草局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5%左右。 B . 四川省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因此做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 C . 作为发展饲草产业的保障和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解决草种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D . 到2020年,我国草种子种植面积及产量、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均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它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工作部署,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B . 第二届草种业研讨会肯定了科技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草原科技工作者应该发挥主动性,勇担时代赋予的职责。 C . 要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需稳定在85%左右,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 . 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了一批优良品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需求,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3. (3) 大力发展草种业有何战略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断魂枪

    老舍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这时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王三胜气急败坏地回到客栈,刚才与那位瘦不伶仃的孙老者的较量让他颜面尽失。他决定让师傅沙子龙好好教训这位老家伙,替自己挽回面子。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  “有事吗?”三胜的脸又紫了,嘴唇动着,说不出话来。沙子龙坐起来,  “怎么了,三胜?”

        “栽了跟头!”

        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王三胜心中不平,但是不敢发作;他得激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没等吩咐,他慌忙跑出去。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很客气:

        “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  “去找小顺们去,天汇见,陪孙老者吃饭。”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挂在腰带上。

        “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说会子话儿。”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  “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的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  “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  “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吃过饭走!”沙子龙说。

        孙老者没言语。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他独自上了天汇,怕是王三胜们在那里等着。他们都没有去。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胜;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呢,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硬话也没敢说。“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  “不传!不传!”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简明交代沙子龙“镖局改客栈”的事实,横空而来,十分突兀,巧设悬念,充分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 . 沙子龙凭这条枪和这套枪法纵横西北二十年,博得无敌手的“神枪沙子龙”称号,这与当前尴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C . 孙老者要领教枪法,沙子龙要陪孙老者吃饭,用简洁的对话塑造出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评判。 D . 王三胜和小顺们因不敢去卖艺而迁怒于沙子龙,沙子龙真的就此被人们忘记,这些情节揭示了国民灵魂的麻木与冷酷。
    2. (2) 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晚“关上小门”,独自练枪的情景。这样安排行文有什么效果?
    3. (3) 小说以“断魂枪”命名,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汉高祖六年。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头曼欲立之。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乃使冒顿于月氏。既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一冒顿乃作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冒顿乃以鸣镝自射其善马,既又射其爱妻,左右或不敢射者皆斩之。最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可用,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东胡闻冒顿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闲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此弃地,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乎,勿与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自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 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B . 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C . 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D . 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为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宗,文帝等。 B . 质,即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 . 鸣镝,又曰响箭、嚆矢。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D . 瓯脱,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中立地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单于头曼因为偏爱阏氏所生少子而想废长立幼,将本为太子的冒顿作为人质留在月氏,这为后来冒顿射杀头曼埋下祸根。 B . 冒顿深谋远虑,为了夺取权力他制作鸣镝,训练士卒并控制士卒,不惜以自己的良马、爱妻等为代价,最终达到了目的。 C . 冒顿不拘小节,做事极有分寸,他不顾群臣反对答应东胡要千里马和阏氏女子的要求,但即便是荒废的土地却寸土不让。 D . 冒顿强大,东胡却不自知,仍向冒顿提无理要求,终被灭国,并且冒顿乘机进攻乃至入侵月氏、楼烦乃至汉朝等他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②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 5. 古代诗歌阅读

    梅花

    梅尧臣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

    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交代了时间、梅花生长的具体地点,突出“野梅”初步形象和生长环境。 B . “有妹”在诗中代指梅花,这种含义根据第六句“为邻”一词可以推断出来。 C . 七、八句暗用乐府名曲《梅花落》,借以表达虽凋零飘落却依然旷达的情怀。 D .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力表现了梅花“艳而不妖”的高洁品质。
    2. (2) 欧阳修曾评价梅尧臣的诗歌“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请结合文本谈谈本诗的“真味”。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将读者从咸阳城带入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内。恢弘壮丽的阿房宫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视,都堪称史诗般的存在。
    2. (2) 创业不易守业难。苏洵在《六国论》中包含深情地回顾了六国祖先“”开创伟业的艰难,却被子孙日削月割“举以予人”。
    3. (3) 音乐是灵魂深处的语言,动人的音乐在高超的文人手里并不需直接摹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展现音乐的魅力,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I

        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    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中国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太平洋岛国的?我们始终尊重岛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岛国人民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从不干涉岛国内政,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取所谓“势力范围”。真心换取真心,尊重赢得尊重。

        中国对岛国朋友以诚相知、以礼相待、以心相交。中国同岛国拥有相似历史遭遇、深厚传统友谊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有着天然亲近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岛国的友好政策      , 对岛国的合作承诺坚定不移。双方关系越走越近。从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到开展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系列活动;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到举办中国——所罗门群岛“妇女与减贫”视频对话会;从开展    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到结成22对友好省(州)市关系……中国同岛国心相通、情相亲、意相融。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捍卫中小国家正当发展权利,中国和岛国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汇聚并放大一致声音,协调并强化共同立场,坚定并持续地反对强权霸凌。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语言文字运用II

        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要进一步规范普通用户行为。我国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都以服务提供方的行为作为重点规制对象。从现状看,    对网络空间秩序的威胁主要源自非法IP代理服务提供者,但违法犯罪市场存在供需两方,目前在抑制需求方面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IP代理的需求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网络    ;另一类是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网民,如网红博主、海外代购、明星大V等。对于前者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后者宜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防止其为商业利益而    , 进一步压缩IP代理服务的市场空间。同时,要持续引导各大网络平台健全管理机制,对非法变更的违法行为作出及时处置,发挥平台管理效能

    1. (1) 文中画横线处的“对象”的用法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疫情外溢成为今年热点话题之一,一时间,谣言与真相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少网友对上海市辟谣平台发布的信息根本不买账,对上海疫情中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有选择性地宣传,大有唱衰上海这一经济中心的趋势。古人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虽然在防疫抗疫中,确实凸显出了某些部门工作不到位,对疫情形式认识出现偏差。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