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开...

更新时间:2022-09-18 浏览次数:37 类型:开学考试
一、    (24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ēn)言   悲(chuàng)   (zhì)风沐雨     提纲(qiè)领 B . (pí)将      (shàn)让       面面相(qù)     (chéng)风破浪 C . (xiāo)减   梦(yǎn)        (liàng)体裁衣   屡见不(xiān) D . (dī)防      (piē)见        安步(dàng)车   果实累(léi)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辨别    云霄    暮霭    别出心裁    金榜题名        B . 针砭    股份    缜密    殚精竭虑    轻歌曼舞 C . 报销    锻炼    酗酒    再接再厉    亭亭玉立 D . 妨碍    恢谐    防范    相形见绌    迫不急待
  • 3. 依次填入下面这句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会成为一名法国大使。”她说,更准确点,她深信不疑地     

       ②仿佛从地下深处      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③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      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A . 申明   爆发   清新 B . 声明   暴发   清晰 C . 申明   暴发   清新 D . 声明   爆发   清晰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B . 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C . 毕业时张老师送给我的钢笔,虽然式样陈旧,但我敝帚自珍 D . 它对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举重若轻了。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B . 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C . 我想品评这沙、这滩,可惜身边无谈友。 D . 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 B . 它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C . 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的一段轶闻,会有启示吧。 D . 北京人到底是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 7. 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B .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C . 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 D . 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精彩片段,节选自施耐庵的《三国演义》。 C . 曹禺,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雷雨》是他的成名作。 D .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     (9分,每小题3分)
  • 9.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1) 下面对诗句相关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元稹与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唐代文学史上有“元白”之称。 B . “幢幢”是指昏暗不明的样子,“残灯”是说灯失去了光焰,作者在此暗示了自己的心境。 C . “谪九江”是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事,可见此诗是在《琵琶行》之前写的。 D . “暗风”和“寒窗”只是交代了写这首诗时的自然景色的时间特征。
    2. (2) 选出对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诗中“残”、“暗”、“寒”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作者以哀景写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 B . “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传神,白居易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说明此次白居易是在病重时接到这个消息的,且非常吃惊。 C . “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听到白居易被贬之事后的复杂情感,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了琵琶声之后,写出了“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 D . 本诗情景交融,形神俱有,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3. (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侧重渲染室外的悲凉气氛,为全篇涂抹了一层暗淡、感伤的色彩。 B . 末句,写景兼顾室内与室外,笔法多变。作者通过对残灯、阴影、暗风,秋雨、寒窗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极其凄惨悲凉的氛围,艺术感染力极强。 C . 第三句的“惊坐起”三字紧接在“垂死病中”之后,分量极重。诗人本已处在垂死状态,可见病情沉重危险,而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竟然陡然坐起,可见诗人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就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 D . “惊坐起”三个字可谓传神之笔,作者善于捕捉人们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言语看似不奇而却意味深长。
三、     (12分,每小题3分)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及至始皇,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世之余烈               奋:振作,发扬 B . 吞二周而诸侯             亡:逃跑 C . 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 . 于九国之师也           抗:高,强
    2. (2) 下列句子中,不含假字的一项………………………………………………………(   )
      A . 余威震于殊俗 B . 而倔起阡陌之中 C . 赢粮而景从 D . 百有余年矣
    3. (3) 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 . 铸以为金人十二 B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 (4) 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文:但是匈奴在七百多里之外
      B . 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C . 天下云集响应
      译文:天下人像云彩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
      D .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译文:就着黄河当做护城河,占有亿丈高的城墙

四、     (5分)<u>(做对3题以上(不含3题)者开始记分)</u>
  • 11.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③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鹊桥仙》)

       ⑤,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五、     (3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纂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

    ③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节选《灯下漫笔》)

    1. (1) 第①段话提示了中国人当时怎样的心态?从这段话中可看出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 (2) 第②段文字的实质是作者在审视历史中得出一种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请概括。(不超过15个字。)
    3. (3) 第②段中“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一句中,“小玩艺”指的是什么?
    4. (4) 第③段“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一句中“向来”“至多”“还”这几个词,起什么作用?
  • 13. 议论文阅读

    阅读1:

    ①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暂时的成功有时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人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停止了不断进取的脚步。

    ②有史以来,人类就盼着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并由此产生了难以胜数的神话传说。因此,阿波罗登月飞行的成功无疑是划时代的壮举。可是,登月人埃德温.奥尔德林在获此殊荣后不久,却精神崩溃了。

    ③埃德温.奥尔德林的悲剧,主要是由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所导致的。的确,登月飞行是人类宇航事业破天荒的壮举,但它绝不是人类宇航科学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退一步说,就人类登月活动的远景、就人类试图在月球建立生存的另一处基地这一点来说,埃德温.奥尔德林他们成功的尝试也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把登月飞行的成功既看做一项突破,又看做一项事业的开端,就不会产生这样无所适从的结果。

    ④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际,如果只是沉溺于现状,很容易就会觉得生活乏味空虚,就像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会被压得再也难以创作。

    ⑤其实,暂时的成功只是对你目前成绩的一个肯定,它并不代表你的最终成就,真正伟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停止进取的。

    ⑥不要让眼前的“成功”成为你前进的包袱,没有任何成功是永远的。

    1.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2. (2) 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3) 文章第③自然段指出埃德温.奥尔德林悲剧的根源在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那么埃德温.奥尔德林认识的局限表现在哪两方面?
    4. (4) 为什么说诺贝尔奖对于许多作家来说是“死亡之吻”?请谈谈你的理解。
  • 14. 阅读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 (1) 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 (2) 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3) 为什么说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
    4. (4) 读画横线的句子,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
六、     (10分)
  • 15. 应用文写作。

       某市将在5月4日晚7时至9时市文化艺术中心五楼演出厅举办首届青少年朗读节目汇演,经组委会研究,想邀请某学校获奖节目《相信未来》参加此次汇演。联系人李想,联系电话是15607011234,请你代表市教育局语委办提前十天向该学校发出正式邀请,写一封邀请信。

七、     (60分)
  • 1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为自己点个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