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乐园。(40分)
  • 1. 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绿          

  • 2.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cǎi hóng

    dòu fu

    diǎn zhuì

    yōu yǎ

    dào dé

    zǐ dàn

    xǐ yuè

    bīn kè

    zhì fú

    jù lí

  • 3. 比一比,再组词。

       副    帜    烂

       幅    职    栏

  • 4. 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欲流    襟飘    斩

      粉身    倒海    

    2. (2) 仿照画波浪线的词语再写两个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3. (3) 他说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选词填空)
  • 5. 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移舟泊烟(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 . 路转溪桥忽(同“现”) C . 万水千山只等闲(轻易) D .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里指红军队伍)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B .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人天空。 C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 .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B . 《宿建德江》一诗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 .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写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D . 阅读文章时,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8. 按要求写句子。
    1. (1)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2. (2) 郝副营长只有二十二岁。郝副营长已经打过不少仗了。(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3. (3)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妈妈看着弟弟摔伤的胳膊,:“疼不疼啊?”

    4. (4) 我一进校园就看到了整齐的教室和同学们的读书声。(修改病句)
  • 9. 根据积累填空。
    1. (1) 《七律·长征》中描写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件事的诗句是“。”
    2. (2) 英勇的将士都能在国家危难时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正如曹植说

      的那样:“捐躯赴国难,。“

    3.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西湖骤雨去得急的诗句是“。”
二、知识回顾。
  • 10. 知识回顾。
    1. (1)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又想。(《草原》)
    2.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
    3. (3)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其中重点描写了痛击敌人、和跳下悬崖三部分内容,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五壮士的的感情。
    4. (4)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开国大典》)这句话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
三、口语交际。
  • 11. 口语交际。

    班上要开展一次有关“健康饮食”的演讲活动,你们小组选你作为代表在活动上发言,到时你会怎样说?想一想,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吧!

四、阅读。(20分)
  • 12.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店乎(轻灵  机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纯  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 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芭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竟然  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  承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 (1) 选择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 (2) 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3. (3)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词的作用。
    4. (4) 根据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把丁香花说成了丁香结的原因。
    5. (5)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一”句子中“丁香结”的含义。
  • 13. 课外阅读。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 (1) 文中破折号表示
    2. (2) 当同牢房的同志听说江姐要转移时,她们的做法是,而江姐则
    3. (3) 从短文第四、五自然段江姐的一系列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即
      A.是在自我激励:绝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B.是在向特务宣告: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C.是在向反动派示威:我们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D.是在激励同志们:要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5. (5) 文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面”是对的描写,“点”是对的描写,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从而突出了江姐的形象。
    6. (6) 本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江姐?
五、习作。
  • 14. 习作。

    你在小学生活中,上定参加过不少活动吧?运动会、文艺演出、社团活动、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哪次活动的场面让你至今还记忆犹新?想一想,把这次活动的场面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重点突出。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具体,写生动。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