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2-09-12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恐惧) B . 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            (伤害) C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矣  (政令) D .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之矣    (充实)
  • 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观之           非之心 B . 无恻隐之心,人也       有仲尼、墨翟之贤 C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     天子能荐人 D . 者也           其君者也
  • 3. (2021高二下·辛集月考)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 . 克己复礼为仁 B . 子路宿于石门 C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 文之以礼乐
  • 4.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 .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 .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 . 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 6. (2020高二上·天津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莫学诗                 微人之力不及此 B . 死而后 , 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 C . 天下仁焉                 自牧荑,洵美且异 D . 见不贤而内自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譬如平地 , 虽覆一篑 B . 小子何莫学夫《诗》 C .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8.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B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D .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于义       喻:比喻。 B . 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 . 文胜质则       史:失实。 D . 可以群,可以     怨:怨恨。
  • 10.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不改,是谓过矣 B . 不仁,如礼何 C . 不争,不可谓忠 D . 知文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 11. 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②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 . ①人皆有不忍人心     ②采采芣苢,薄言采 C . ①谓其君不能     ②仁也 , 人也 D . ①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 12. 下列加粗词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 . 舍相如广成传舍 B .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C . 知止而后有定 D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1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 . 义,人之正路也 B .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 .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14. 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A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15. (2020高二上·宁阳月考)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无,有器之用            当:连词,只有 B . 共一毂,当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 . 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败之    而:连词,表修饰
  • 1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无,有车之用     安易持 B . 故有以为利     物或恶 , 故有道者不处 C . 不亡者寿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败之 D . 其在道 , 曰余食赘行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 17. 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B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埏以为器:黏土            ②自者无功:讨伐 B . 者不行:跃、越过           ②自者不长:夸耀 C . ①曰余食赘:同“形”,形体       ②自胜者:强壮 D . 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②自者明:知识
  •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埏埴为器         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 不亡者寿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 当其无,有车用      迩事君 D . 脆易泮,其微易散     远而无所至极邪
  •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强行者有志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③民之从事

    ④跨者不行            ⑤勇则冠军 , 威能振敌

    A . ①②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⑤
  •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伐者无功

    A . 此五霸之 B . 十年春,齐师 C . 坎坎檀兮 D . 其功
  • 22. 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 . 故贼人以利其身 C . 故不孝不慈亡 D .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 23.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A .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者然      疾:病 B . 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 . 盗爱其室           室:家 D . 天下之乱物           乱物:杂乱的物品
  • 2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父而自利

    A . 虽至天下之为贼者  B . 人以利其身 C . 自见者不 D . 故窃异室以其室
  • 25. 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治乱者何独不然 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 . 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C . 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 . 子自爱,不爱父 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 26.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文艺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的长辈要尊重,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人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对于今天也如此,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B . 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C . 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 . 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 . 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 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大概就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 .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告诉我们,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 . 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 . 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 C . 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 . 佛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 27. 现代文阅读Ⅱ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噘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签子手“翻”“刺”“掏”“噘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 B . 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C . 关尹喜等关官对老子及其学说十分崇拜。这种崇拜的态度说明了当时不论懂与不懂老子学说的人,都十分喜欢空洞的说教。 D . 老子出关是为了“换换新鲜空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奈地逃避庸俗的现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口”一词一语双关,具有双重含义,在文中一是指函谷关,二是指政治、思想意识的关口。 B . 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这是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 . 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D . 老子在周朝为官,“没有牙齿”“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3. (3) 这篇小说选自“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 2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 (3) 在《<论语>十二章》里,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4. (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四、写作(70分)
  • 2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