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河东、平邑、费县四县区联考2021-202...

更新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分类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小苏打和纯碱属于钠盐 B . 、CO都是酸性氧化物 C . 漂白粉和都属于混合物 D . NaCl溶液、金属Fe能导电,都是电解质
  • 2. 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画线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确认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金属活泼性:

    将金属钠投入溶液中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将化合物进行加热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如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若先打开B,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

    A . 浓硫酸 B . 澄清石灰水 C . 饱和食盐水 D . 饱和溶液
  • 5.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 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 D .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 6.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AgS B . 反应中是还原产物 C . 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D . 反应中Ag和均是还原剂
  • 7. 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向石灰石上滴加盐酸: B . 金属钠和水反应: C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D . 通入水中:
  • 8.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少量盐酸 B . 检查气密性 C . 收集氯气 D . 制取
  •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的用途:碳酸钠可用于造纸;碳酸氢钠可以制作胃药 B . 离子的性质:金属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 物质的鉴别:用稀盐酸可一次性鉴别NaOH、 , 和三种溶液 D . 物质的性质:还原剂转移电子给氧化剂
  • 10.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 B .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 C . 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SO、Cl- D .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CO、NO
  • 11.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含:

    C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某固体粉末,溶液褪色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金属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如图为钠投入液氨中的溶剂化图。钠沉入液氨中,快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小心蒸发掉 , 可得到白色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 . 钠的密度比液氨大 C .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D . 钠和液氨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 B . 图中B为碱性氧化物 C . 图中D溶液可以杀菌消毒 D . 图中D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 14. 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 , 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们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把人体内的转化为而失去与结合的能力。金属加工后的废液中含有2%~5%的 , 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溶液来处理此废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毒的事件中体现氧化性 B . 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来缓解中毒 C . 工厂废液处理过程中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 . 工厂废液处理过程中第二步中的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 15.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下图为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实现转化关系① B . 发生④⑤的转化均有产生 C .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依次发生反应③和⑧生成氯化钠 D . 反应②只能通过加热才能实现物质转化
  •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吉代化学研究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火药乃焰消()、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焰消”为氧化剂 B . 《本草经集注》中记我鉴别消石()和朴石()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鉴别消石和朴石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C .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 . 《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之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描述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 17.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
    1. (1) 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其中有气体产生的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2. (2) 以H、O、C、N、Na、Cu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三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化合物,可以有酸、碱、盐、氧化物等。

      ①从上述物质中选出一种含H、O、N元素的盐,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H、O、C、Cu能组成一种碱式盐——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且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碱式碳酸铜。

      A.CaO、、CuO B.、C、、Cu

      C.、Fe、Cu、Zn D.HCl、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不同的物质是(填化学式):A组中的

      ③碱式碳酸铜,又名铜绿,是铜锈的主要成分。试根据其组成和分类,判断其应具备下列哪些化学性质。(填序号)

      A.能与盐酸反应          B.能发生分解反应          C.难溶于水              D.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18. 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 (1) 根据图中信息,写出+5价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属于物质类别中的
    2. (2) 写出高氯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

      ②浓盐酸可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发生反应制备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结合上图说明原因
三、综合题
  • 19.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同学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 (1) A是制取的装置,其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B中的试剂是溶液(填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D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
    5. (5) 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作供氧剂。
  • 20.                 
    1. (1) I.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乙同学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填序号)

    2. (2) 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3. (3) 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这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形成的。
    4. (4) II.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A .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溶液中显中性 B .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C .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
    6. (6) 若向溶液中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可近似地用图中的曲线表示(填序号)。

  • 21.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次氯酸钠和氯水并进行探究实验,并查阅到下列资料,“在加热情况下氯气与碱液发生如下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下列仪器制取次氯酸钠和验证氯水的性质,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e→h→I,
    2. (2) 能否省去盛饱和NaCl溶液洗气瓶的装置②?(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 (3) 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 (4) 装置④)中盛冰水的烧杯所起作用为
    5. (5) 装置④中的大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