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上海专用)

更新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 1. 默写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②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③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中吕]山坡羊》)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

  • 2. 以下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王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他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 B . 同桌在市辩论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 在中美贸易摩擦会谈中,谈判专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转化视角对待双方关系。 D . 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用“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他不要再工作。
二、阅读(70分)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双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 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

    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这辆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最终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笑嘻嘻地闻-一闻我的尿说:“不要紧,味儿挺大,还能排毒。”其实他心里都明白。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九?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好吧好吧,希米小姐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一一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

    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器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心里有了一句诗:嗨,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呢/谁想却碰见了你——若把凡·高的那些话加在后面,差不多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了。

    坐在山上,眺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法:“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一一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多少。更是说,譬如“经轮常转”,那“轮”与“转”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无限的悲怆 与“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祈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 即是爱上帝一一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假设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到别人身上,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1. (1)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开篇写“我”与医生对话的作用。
    2. (2) 作者叙述不同朋友带他去不同地方的意图是什么?
    3. (3) 分析第7段文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4)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2段中“晴天朗照、杨柳和风”既描绘了眼前所见之景,也点明了作者对自然心生神往的缘由。 B . 第4段中朋友立哲的话“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意在鼓励作者战胜病魔。 C . 第5段中,作者调侃“上帝见我需要”把电动轮椅“时寄存在王府井”的轻松幽默与希米购买轮椅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天有情人更有情。 D . 凡高的话中的“经历生活”与作者所说的“扶轮问路”的内涵相同。
    5. (5) 对第(11)段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某种语言风格特点进行概括、举例并分析形成原因。
    6. (6) 综观全文,题目“我的轮椅”包含了哪些意蕴?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精神为大众文化引航

    童庆炳

    ①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真的坐下来读审美型的纯文学的人,已为数不多。电视连续剧、纪实文学、流行音乐、互联网文学作品等统治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在诸如此类的大众文化产品的轰击下,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坍塌了,人们的种种欲望又被刺激了起来。既然大众文化来势凶猛且已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大众文化,就成了人文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②我个人对于大众文化的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我觉得大众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深受大众的欢迎的,它的娱乐休闲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现在的大众文化,就其深层的价值取向而言,又是令人担忧的。

    ③每到年底,挂历和各种美女图之类的艺术品,铺天盖地而来,人们享用着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可是当那些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高高兴兴地把画面逼真的美女图挂历之类的东西拿回家时,我内心的隐忧就像那水底的污浊的沉渣浮上水面来了。

    ④为什么我会感到隐隐的忧虑?这需要从大众文化本身的性质说起。所谓大众文化是指那些通过科技产品生产出来的、可以无限复制的、适合大众品味的、通俗的流行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产品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从而具有了区别于以前的产品的特征。大众文化对于商品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商品的消费者都是有意义的。生产销售部门可以赚钱,消费者来说可以得到赏心悦目的快乐,也即娱乐。一个消费者能用金钱买来快乐,这难道不是高兴的事情吗?但意义的消解作为当代流行的一种特性,则是消极的,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⑤我所说的意义,就是指人文意义,即人的生活目的与价值问题。意义消解就是指这种大众文化产品中,只给人提供感官的刺激与快乐,不给人提供人生意义的引导。作品平面化,丧失了底蕴。如前面提到的挂历,各种裸露的搔首弄姿的美女像挂历,让读者看了受到感官的刺激,但在这些美女像上面绝对读不出人的生活的意义。假如把这些美女像一张一张贴在农村家庭饭堂的墙上,那么原本阴暗的饭堂会鲜亮起来,看着这些美女像吃饭也许会刺激食欲,某个小伙子也许会盯着其中的一位“美女”,欣赏她,觉得他的意中人就是这一位,可当他回过头来瞥,见他的不那么美的媳妇时,他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他的意中人,她顿时变得不真实,他的意中人在墙上。结果假的变成“真”的,而真的却成为“假”的。真实感的丧失,就是这类大众文化产品的一种效应。

    ⑥我们总是强调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当然这也必要),却很少讲人文精神的引导。人文精神主要规定:人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规范人生的意义。这样,人文精神就辐射到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领域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众文化中有无人文精神,是关系到这类产品有无灵魂的问题,关系到把大众往什么地方引导的问题。越是在商品大潮中,人们往往越会见利忘义,这就越要通过大众文化加强对人的引导。

    ⑦既然这样,现在有一些人站出来喊一喊、说一说,指出大众文化有很多毛病、有很多坏处,就很有意义。必须有这么一种批判的声音,有这么一支制衡的力量,大众文化才不会滑得太远。

    (有删节)

    1. (1) 第①段加点词“轰击”在文中的含义是
    2. (2) 下 列不符合第④段划线句关于“大众文化”定义的作品是( )。
      A . 故宫博物院在天猫销售的手账。 B . 演员在剧场里与人合说的相声。 C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D . 腾讯推出的手游《王者荣耀》。
    3. (3) 以下情形不能作为“意义消解”的例证一项是( )。
      A . 看完窦娥三桩誓愿全部实现的情节觉得特别解气。 B . 某动作电影全程激烈打斗能使观众不愿上洗手间。 C . 将《黄河大合唱》改编成动感十足的广场舞伴奏。 D . 田汉在《关汉卿》中塑造与原型不太一致的形象。
    4. (4) 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
      A . 大众文化作品中鲜有人文精神内涵。 B . 应加强对大众文化作品的监管力度。 C . 大众文化如果无人文精神就无灵魂。 D . 作者不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网文等。
    5. (5) 文章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规范人生的意义,请结合巴尔扎克《守财奴》中葛朗台形象,评析其规范人生的意义。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1) 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2. (2) 加点字解释

      马( ) ( )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诶,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疊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 (1) 解释加点字。

      秋水至,百川灌河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谓也。 B . 今尔出崖诶,观大海 C . 水善利万物不争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D .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而吾未尝以自多者
    3. (3) 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 . 何为其然也 C .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D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②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5. (5) 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的第一部分,是《秋水》第一个寓言故事里河伯与北海若七问七答中的第一次问答。《秋水》整篇旨在论述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选文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茶蓼①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②,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③。虽欲效野夫贱隶,鋦跳窜伏(慌张地躲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毋亦犹是也夫!

    [注]①茶蓼:苦菜。②艾:停止。③蓬藋:草编的衣物。

    1. (1) 上文选自刘基的《苦斋记》,“记”这种文学样式,往往前半部分以为主,后半部分以为主。
    2. (2) 文中以“苦”与“乐”的相对关系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道理,构成这样的关系的词语还有多处,请找出两对。
    3. (3)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相去能几何 B . 是人之所谓乐也 C . 一旦运穷福艾 D . 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
    4. (4) 者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如何看待为例,说明了(用文中语句回答)的道理。
    5. (5) 刘基在文中叙述了他对待苦乐的态度,生活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一种苦乐观,你觉得这两种苦乐观有什么不同?请加以说明。
三、作文(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