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屏幕之中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存在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埋头建设自家“指挥部”,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还可以这么看”“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于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年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 我死了”) 。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在进入弹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夺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评点式文学批评,以整体观照原著为基础,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和弹幕评论有形似之处而差别很大。 B . 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点评,虽同样以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在营造狂欢气氛、联结社会关系方面,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 . 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对弹幕的评价呈两极化,这既反映出代际差异,也昭示出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一些年纪更长的观众对弹幕表示反感。 D . 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印刷文化对比,分析其长处与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整体上持否定态度,同时也辩证地指出弹幕存在的合理性。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影响,印刷文化在思想的交换上受到一些限制,而又相对具有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 . 在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地直击键盘,更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网络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 . 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为功利所束缚的窘境。 D . 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完全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3. (3) 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而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时,关羽慷慨陈词,张飞跟着附和“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 . 《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弹幕:“还看了《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C . 《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 . 《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 (4) 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
    5. (5) 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作答。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表

    董益新

    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

    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按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

    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

    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

    “谁?”

    “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

    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

    吴掌柜说:“两个人。”

    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

    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您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块。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起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

    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鱼贯而入。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问:“两位壮士夜深而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程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大洋是老朽自捐的。”

    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罢,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法兰西共和国的名表,少说也值一百多个大洋。你们打日本兵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认捐无门。”

    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国有国法,村有村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

    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的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

    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

    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日本兵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日本兵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

    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何大队长台鉴:日本兵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老朽之当铺也被掳掠一空矣!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日本兵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

    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地叫道:“好!”

    (摘编自《短小说》)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大胡子第一次来当表的时候,吴老爷给了大胡子五十块,但并未收怀表,这表明吴老爷已经猜出了大胡子的身份。 B . 何大队长将跟随了自己十多年的怀表拿去当铺当了换钱,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抗日军队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 C . 见吴老爷坚决不肯收怀表,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便飘然而出,说明何大队长坚持以身作则。 D . 吴老爷因为自己的当铺被日本人掳掠一空,所以十分痛恨日本人,于是给何大队长寄去一封信提供关于日军的情报。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介绍出场人物,而是用“黑衣人”代称,两个“黑衣人”在雨夜拜访,增添了人物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吴掌柜的形象,用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反衬出吴老爷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 C . 小说语言很有特点,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吴老爷与何大队长的对话使用了不少书面语,说明何大队长不仅能打日本兵,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D . 小说中的鎏金怀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穿整篇小说,最后怀表被当作抗日的定金支持了抗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3. (3) 小说插叙大胡子当表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吴老爷还是何大队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3. 文言文阅读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戹,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 ,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 , 廉,内行修絜。此两人中废,家贫, 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 .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 .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 .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休假。 B . 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C .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 . 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 . 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 . 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 . 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②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 4. 古代诗歌阅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 . 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 . 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 . 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2. (2) 颔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5. 默写
    1. (1)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 (2) 《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并且步履艰难、神情惶恐的句子是“”。
    3. (3) 《蜀相》中,“” 两句诗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________,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4.7米。如今:(    ),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________。

    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________的自然优势。当地________,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B . 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C . 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D . 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 B . 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 C . 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D . 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衣食无忧 蔚为大观 得天独厚 因势利导 B . 安居乐业 蔚为大观 得天独厚 因地制宜 C . 衣食无忧 声势浩大 天时地利 因地制宜 D . 安居乐业 声势浩大 天时地利 因势利导
  • 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同样也活不成。;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 8. 结合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①运用排比修辞手法;②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中华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信息,具有非同寻常的表现力。而数字成语更是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修辞妙用。比如,“一毛不拔”用夸张的手法将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成语是这般奇妙,愿你在成语的百花园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芳香。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不是凭空想象可以获得的。

    影响成功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家庭、机遇、努力是成功无法绕开的话题。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