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7月仿真训练卷试...

更新时间:2022-09-02 浏览次数:3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 . 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健康。 C . 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 . 除《周易》外,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 . 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 . 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 . 尾段分三个层面阐释,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并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 . 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 C . 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药物危害健康,弊大于利。 D . 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办报告中,我国政府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市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冰雪运动,身心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三亿人。上冰雪”:浙行渐近的目标》,2017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一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

    (摘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状况调查报告》,2018年11月20日)

    材料三: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取得不小成绩,但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健全群众冰雪组织。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冰雪运动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扩大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培训机构。

    建设群众冰雪设施。支持各地结合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加强公共滑冰馆、室外滑冰场、滑雪场、综合性冰雪运动中心等场地场所建设,并配建无障碍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公园或利用其他现有设施、场地,建设冬季临时性户外群众冰雪设施,同步做好安全保障。支持社会力量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冰雪运动场馆。

    丰富群众冰雪活动。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健身项目,推广民族民俗冰雪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业余冰雪赛事,着力打造群众性冰雪精品赛事。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努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二)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鼓励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组织全国青少年冰雪赛事。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相关组织建设,为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发展校园冰雪运动。推动全国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制定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鼓励高等学校组建高水平冰雪运动队。制定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

    (摘编自《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019年3月31日新华网)

    1. (1) 下列对“三亿人上冰雪"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三亿人上冰雪”是我国在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的报告中提出来的,这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宣告。 B . “三亿人上冰雪”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体现出我国不仅关注体育竞技运动,而且注重国民健康。 C . “三亿人上冰雪”的承诺意味着我国需要解决群众冰雪竞技水平不高、参与面不够广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D . “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对于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社会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国各地均有占比一半以上的人喜欢冰雪运动,而对此运动很不喜欢的人数占比也相差不多,因此,地域对冰雪运动影响不大。 B . 我国市民从事冰雪运动的阻碍因素有很多,其中场所太远是各地市民进行冰雪运动的最大障碍,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亟待完善。 C . 我国只有健全群众冰雪组织机构、建好群众冰雪设施、办好群众冰雪精品赛,才有望实现 “三亿人上冰雪”的远大目标。 D . 青少年是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培养时既要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又要采取多元化模式并不断优化。
    3. (3) 材料一与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两者在逻辑上有什么关联?请简要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一:

    珠海望远

    冯英子

    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度假村的副董事长吴兆声先生在中餐部的楼上请我们吃晚饭。餐厅靠海那边,是一式的大玻璃窗,从窗中望出去,海上风光非常美丽,澳门历历在望,九洲港外的横州岛和细岗岛,也隐约可见。我忽然想到,这个楼才是地地道道的望海楼。

    从这个楼上望出去,极目千里,尽是南海风光。珠海市在珠江的出海口,与新会的座门为邻。厓门的山叫作厓山,1279年,宋元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里。那一年,宋将张世杰与元军主帅张弘范在此会战,不幸战败。宰相陆秀夫恐被俘受辱,负着小皇帝跳入海中,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是赵宋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想不到如此平静、如此美好的海域,当年曾经是决定两个朝代胜败的场所。在珠海几天,我几乎一直在思考着这段历史。

    从珠海的香洲区到拱北区,有一段路是沿海而筑,人少,路静,海浪拍击着堤岸,发出“哗哗”的声音。我几次徘徊在这条迷人的路上,有时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一阵风浪,衣履尽湿,浑身感到凉意。想到杜牧那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诗,我也很想能够找一点儿沉沙的折戟,追思一下前朝的战争,为什么江山如此美丽,人民如此勤劳,有着200多年统治经验的赵宋,却敌不住新兴的政权?为什么甘为对方奔走的,有许多赵宋王朝的将军?

    这恐怕要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谈起了。他惩于五代军人的拥兵自重,用此计消除割据,集兵力于自己手中。赵宋以后,藩镇割据之局不再存在,大将奉命出征,回师部队上缴,兵不识将,将难拥兵,节度使之类不过是个空名罢了。从集权这点来看,自然不是坏事,可惜他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只管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忽略了外部的敌人。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缺少了缓冲和中间地带,金兵一出,可以直捣东京,赵宋君臣,望风披靡,割地称臣,以儿皇帝自保。元军来犯,他们也是打一仗、败一仗,逃到海边,终至灭亡。说得透彻一点儿,历史自有它发展的规律,非个人的主观意志可左右,厓山的败亡,正是赵匡胤自己撒下的种子。

    当然,也有人看到了这个危机,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任兵部尚书后,就主张“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数日齐备,有进而无退,日夜以图之”。可惜被认为是“迂阔”。一个人病入膏肓,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良、平不能用,扁鹊、华佗也只能束手,赵宋之亡,不在于厓山之战,而在于自缚其手足。

    张弘范覆亡赵宋之后,在厓山立过一块碑,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来歌颂自己的功劳。这种如此高调的行为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人们纷纷对他进行谴责。有传闻说,后世有人在“镇国”前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灭宋于此”。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其实是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实际上张弘范没有当过一天宋臣。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元朝,无可非议。腐朽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解放以后,原来刻有张弘范题字的石碑被航道部门炸毁,直到1964年秋,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以纪念这悲壮的历史。

    珠海的风景实在很美,有海,有山,有湾,有滩,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盛开之花,每一个宾馆、每一家酒店都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这么多小花园又组成了珠海的大花园,花团锦簇,光辉灿烂,而且古代建筑的巍峨同现代的富丽调和在一起,九洲城是天安门的缩影,珠海宾馆却是江南园林的再造。总的说来,它比深圳典雅,比厦门开阔,作为一个经济特区,也确实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我望着珠海新会间的海域,一直想着厓山之战的情景,但历史决不会重复,看来我倒是忧天的杞人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小品文是很小的。人家或以为它太小了,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所说倘真是道,也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应该明白而且都能明白之道理,那便有普及的价值了。世间不少长篇大论,因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这便没有普及的价值。小品文短小,读来不甚费时,所述之理浅显,读来不甚难懂。有此两个长处,小品文可作普及文化与教育之良好工具。要小品文能载道,又要它能普及,便须文章作得很好。就形式说,当为短小。短小之法,我也可以举一些,曰,不要导论,不要结论;反之,只要一个本论。近来常见三五百字之小品文,其开端便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小品文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节选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前两段先叙述作者在珠海餐厅眺望大海,照应文章的题目,接着由珠海市引出厓门,又由厓门引出厓山,层次井然。 B . 文章第三段接连两问,表达了作者对赵宋王朝灭亡的深深遗憾之情,这不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C . 文中句子“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把道理说得形象因而容易理解;朝廷掌握军队,很有力量,边防军数量却极少。 D . 文章写珠海的山、水、花、树,赞赏其新貌,强调了其作为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2. (2) 文艺批评家全鸥说《珠海望远》是“触景生情,以古鉴今”,你对此如何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 (3) 根据文本二,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角度对文本一进行赏析?请简要解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二下·亳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导。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   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B .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C .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D .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置之匈奴”与“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B .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 . “愿太傅更虑之”与“仍更被驱遣”(《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更”字含义不同。 D . “所善荆轲可使也”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 . 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 .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认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该建议被太子丹否决后,鞫武又推荐田光去刺杀秦王。 D . 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②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 5. 古代诗歌阅读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注】①仙掌:华山有仙人掌峰。唐代一度改华州为仙掌,后遂称华州及华阴县为仙掌。②鱼艇:指轻便渔船。③罥:挂;缠绕。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 . “关门劳夕梦”指向诗人自己,而“仙掌引归骖”则扣题,点明了友人的去向。 C . “藏”表现了荷叶茂密、连绵的特点,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的画面相似。 D . 本诗格调高昂,意象选取别具匠心,意境鲜明独特,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 (2) 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常常会走向灭亡。
    2. (2) 《诗经·氓》中“”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 (3) 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I

    山月升起的地方刚好是对岸山间一个巧妙的缺口。中宵惊起,一丸冷月像颗珠子,莹莹然地“镶嵌”在山的缺处。

    有些美,如山间月色,不知为什么美得那样无情,那样冷绝白绝,触手成冰。无月之夜的那种浑厚温暖的黑色此刻已被扯开,山月如雨,在同样的景片上硬生生地安排下另一种格调。

    真的,山月如雨 , 隔着长窗,隔着纱帘,一样淋得人兜头兜脸,眉发滴水,连寒衾也淋湿了,一间屋子竟无一处可着脚,整栋别墅都漂浮起来,晃漾起来,让人有一种绝望的惊惶。山月总是触动人最深处的忧伤,山月让人不能遗忘。

    山月照在山的这一边,山月照在山的那一边。山的这一方是长帘垂地的别墅,山的那一方是海峡深蕴的忧伤。

    山月照在岛上,山月也绕过岛去照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旧梦,在不眠的中宵,在万窍含风的永夜,山月吹起令人愁倒的胡笳。

    山月何以如此凛冽,山月何以如此无情,山月何以如此冷绝愁绝,触手成冰!

    1. (1)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B . 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C . 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 . 如同一轮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和光明永不会落。
    2. (2)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山月凛冽,无情,冷绝愁绝,触手成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枝叶繁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抗寒的本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最终               , 让松柏树与其他树种的抗寒结构模式不同,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所以                  ;同时,松柏树叶片内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防止树叶水分蒸发。所以,即使在冬季,因为松柏叶的独特结构,使其                  , 以此保证松柏叶子绿意盎然。

    叶片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老叶才次第枯落,看起来好像不落叶一样,所以给人以冬夏常青的感觉。冬天气温较低,叶子内的叶绿体的生成受到限制,以此减弱叶子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B . 让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C . 让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D . 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有五位“弹幕达人”,脂砚斋、畸笏叟批的是《石头记》,金圣叹批的是《水浒传》,李卓吾批的是《西游记》,毛宗岗批的是《三国演义》,这些“弹幕”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深度。

    与古人不同,现代弹幕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拒绝深度思考的“浅文化”。大量弹幕飞过屏幕,严重干扰了剧情和节目内容,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无法冷静地思考节目内容。而当大部分观众都沉溺于弹幕而不愿意专注地观看和思考时,这个社会的文化毫无疑问是令人担忧的。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