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8月...

更新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石投江①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权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

    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马不饮不食、焦躁不安甚至两眼含泪的表现,既折射出它与屈原的深厚感情,也暗示着屈原的一场悲剧即将到来。 B . 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示了他刚强背后也有一片柔情。 C . 文中用“接”“抖”“戴”“挂”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屈原出行前的装扮过程,仪式感很强,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 D . 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对石锁在乱草堆里已掩藏多日,说明屈原早就萌生了以死明志的想法。 B . 屈原对女儿编织了自己受友人之邀去远方做主祭的谎言,实属无奈之举。 C . 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 D . 屈原最后的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3. (3) 文中两次写到屈原“面向西北”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 (4)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在屈原投江之前,围绕屈原“何故而至此”的问题,重点描写了渔父和屈原的对话,突出了屈原刚正不阿、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 , 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 .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 .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 .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少庶子,战国时指年轻的家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 B . 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 C . 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意思相同。 D . 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 . 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 . 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被文应侯绞死的结局为警示,最后成功说服张唐。 D . 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②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5. (5) 甘罗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陈 亮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力主抗金。②宋玉,楚国诗人,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③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祖籍南方,后半生居于北方,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开篇两句,既点明时令,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奠定全词基调。 B . 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不由得潸然泪下。 C . 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写到浪卷涛翻,舟中的人心魂不定,情寓其中。 D . 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自然贴切,读来令人动容。
    2. (2) 从全词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著阅读(11分)
  • 4. 名著阅读
    1. (1) 请判断这是《红楼梦》中给()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A . 元春 B . 探春 C . 林黛玉 D . 薛宝钗
    2. (2) 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 .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 . 《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嘘。 D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指的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娘家薛家。
    3. (3) 《红楼梦》中很多经典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如“木石前盟”“海棠诗社”“宝玉挨打”等。请从中任选其一,简述其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五、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5. 小杰要为上海新修的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撰写楹联,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 . 仰高山牢记使命,行景行不忘初心。 B . 日暮烟霞尤绚烂,岁晚橙桔更芳馨。 C . 清襟吞吐卷大海,妙笔纵横挽昆仑。 D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6. 下列表达和推理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 . 历尽劫波后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 . 我们科技公司竟缺乏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 . 老师既表扬了我的优点又批评了我的毛病。 D . 若不学好语文,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 7.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上海,“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正不断发展壮大。        

    ①各级党组织和“网络达人”线下线上齐发力

    ②从个人到平台、从企业到园区、从区域到全市

    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方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为互联网党建厚植精神土壤,助燃着青年一代学党史的热情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④②①
  • 8. 下面是一则某校文学社成员草拟的征稿启事。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文心》是我校文学社创办的刊物,〔甲〕拟办成全校文学爱好者展现风采的平台。欢迎全校同学积极参与,〔乙〕向贵刊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⑴ 稿件以反映高中校园生活为主,〔丙〕内容可以五花八门

    ⑵ 稿件应是未经发表的文学作品,〔丁〕文学评论作品也可忝列其中

    ⑶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投稿,邮箱wenxin@361.com。

    校文学社《文心》编辑部

    2022年5月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 9. (2022高二下·富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      , 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弹(tán/dàn)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潦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tǔ/tù)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涌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            , 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      , 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从视觉经验、商业数据调查到沟通与交际,弹幕的特殊效果出人意料,以至于一些主流网站陆续引入这种形式。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在整体解读与观照、分析、阐释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1. (1)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弹(tán)幕   吐(tǔ)槽     潦乱     踊跃 B . 弹(dàn)幕   吐(tù)槽   缭乱   涌跃 C . 弹(dàn)幕   吐(tǔ)槽     缭乱     踊跃 D . 弹(tán)幕   吐(tù)槽   潦乱   涌跃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绝如缕   耳目一新   然而   涤荡 B . 络绎不绝   耳目一新   然而   激荡 C . 络绎不绝   焕然一新   反而   涤荡 D . 不绝如缕   焕然一新   反而   激荡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在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B .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在整体解读与观照、分析、阐释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C .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在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D .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在整体解读与观照、分析、阐释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4. (4)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弹幕”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B . 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的罚规,大约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 C . 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 D .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袤的北方,一到了秋天,最明显的是颜色的变化。在金黄色的土地上,金黄色的叶子和金黄色的果实,演奏起金黄色的乐章,似乎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绿色都变成了满眼金黄。这一切都是从一枚落叶开始的。在某一天的清晨,像平日一样起来晨练,突然发现踩着了一枚叶子,金黄色的,静静地躺在地上。下意识里就想起了“______”的意味。秋叶落地,秋雨也就不远了。

    它与夏天的雨完全不同,它没有漫天乌云,也没有雷电交加,只在你浑然不觉间,它就轻柔无息地下起来了。雨是那种细细的柳丝,缠缠绵绵,回回绕绕。这时,你可以设想,一个多情的才子是不会待在家里的,他会一个人走在充满诗意的雨中,走在青石板的小巷深处,任凭蒙蒙细雨淋湿了衣衫,一首诗或者一篇美文就这样出世了。

    这个时候,只有人生失意的人才会发出“______”的喟叹,听到秋风瑟瑟,望见枝枯叶落,生出万般的凄凉。一个健康的心灵自然会感觉到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果实芳香,更多地体会到“_______”的豪迈。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农人的身影,一车一车成熟的庄稼行进在乡间小路,一阵阵欢快的歌声荡漾在田埂地头。天空中有飞翔的天鹅,有排成“人”字形南飞的鸿雁,湖里是成群的野鸭,那都会让人产生一种“_______”的喜悦。

    1. (1) 文中第二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对比 比喻 拟人 B . 比喻 拟人 引用 C . 排比 比喻 拟人 D . 排比 对比 比喻
    2. (2) 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引文,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叶落而悲天下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之性劲且刚      我言秋日胜春朝

      B . 一叶落而悲天下秋     何事秋风悲画扇

      战地黄花分外香      秋水共长天一色

      C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何事秋风悲画扇

      战地黄花分外香        秋水共长天一色

      D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之性劲且刚        我言秋日胜春朝

六、作文(6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鲜花般怒放。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的颁奖词

    材料二: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桂梅女高誓词中的一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以“致敬向上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