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 /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3.1...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易错字音

    难逢     载歌

    欺上下     蒙细雨

    咬文字     过屠大

    不流     翁失马     敷衍

  • 2. 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______《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______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香港防务。

    A . 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 B . 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C . 随着     行使     转交     接管 D . 伴着     执行     转交     管理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点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B . 范雨素流水账式的叙事并没有渲染苦难,而是谈苦难之外对生活趣味的追求。她不仅没有去博同情,相反,她表达了对富人的同情。 C . 全国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将作为高校在招生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 D . 豫剧《焦裕禄》以起伏跌宕的剧情和深情动听的声腔,再现了那段焦裕禄在兰考的不平凡的“往事”。
  • 4.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 , 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 , 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持续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个大国释放出举世瞩目的活力奇迹。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④⑤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 . 5月17日为世界电信日,中国移动香港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用5G手机通过5G网络,成功接通香港首个本地及跨境语音通话及视频通话。 C . 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D . 据统计,香港每年的人民币流量约在190亿元上下,但如果把掌握在香港居民和其他机构手中的人民币计算进去,总量应该早已跃过千亿元了。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火树银花濠江夜

    ——来自澳门同胞庆回归现场的报道

    1999年12月20日零点,普天之下中华儿女翘首以待、日夜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2500多名嘉宾和40多万澳门居民,在现场,在电视机前,亲眼看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激情伴着泪水,欢歌带着笑语,憧憬和着祝福,汇聚成喜庆祥和的热浪。

    本报记者连夜赶赴澳门各个场所,现场记录这一历史瞬间的那些普通、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和事……

    东望洋山鸟瞰:满城灯火满城情

    记者易凯报道  这里是澳门半岛最高点。俯瞰四周,回归之夜的澳门,满城灯火,流光溢彩,满城风情,千姿百态。

    眺望南面,氹仔和路环岛伴着彩灯,若隐若现,宛如两瓣莲花;那如丝如线、通体透明的澳氹和友谊两座跨海大桥,如细细的荷茎,将半岛与离岛连接起来;三瓣合一,共同组成一朵怒放的莲花,横卧在南海万顷碧波之上。

    回首北方,珠海市的万家灯火与澳门夜景遥相呼应,共同装扮着回归之夜的绚丽图画。

    鸟瞰脚下,一座中国古典宫灯型的建筑,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那就是回归之夜万众瞩目之处——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场所。它的旁边是新闻中心所在的珠光大厦,来自世界各地300多家媒体的3500多名记者,在这里摆开战场。

    在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的安排组织下,澳门充满生气。几万盆鲜花摆放在各主要街道的两旁,数千面鲜艳的国旗、区旗悬挂在主要建筑的门面上,400多条庆典横幅描金绘银。几十个大型灯饰上,莲花怒放,喜燕归巢,“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等标语,不断变幻着各种颜色。街上车水马龙,大多数计程车司机都自发地在车头和车顶插上五星红旗和澳门区旗……

    夜深了,东望洋山下依然聚集着不少游客。一位挂着相机的老者,指着灯塔告诉记者:“这座灯塔建于1864年,百多年来,它为千万条船指引航线。今晚零点,它将照亮澳门回家的归程,我一定要把这一历史时刻拍下来。”

    市政厅广场:市民欢歌喜泪流

    记者胡果报道  19日晚6时30分,澳门市政厅广场,人潮涌动,笑语喧天。高悬的串串彩灯撒下一片洋洋喜气,将南欧建筑风格的广场辉映如昼。一阵激越狂劲的潮州大锣鼓,以震天动地之势拉开了“万众欢腾迎回归”大型汇演的序幕,这个澳门最为繁华的中心地区,顿成欢庆的海洋!

    蕞尔之地,华洋共处,400年岁月悠悠,中华根脉坚守,枝叶依旧。回肠荡气的《中国人》,唱出自尊自强的中国心;深沉凝重的《把根留住》,传达永恒不变的华夏情。南拳、长拳、翻子拳,密如雨,快似风。濠江中学的武术表演,一招一式演绎中国功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濠江小学的琵琶合奏,丝丝缕缕流泻东方神韵。

    时针分分秒秒奔向那举世瞩目的一刻。近了,更近了,广场一侧的大屏幕上,政权交接大厅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携着澳门特区区旗,冉冉升起!一时间,掌声雷动,泪光点点……夜空中,回旋起一曲高亢的《中国大舞台》。寰宇欢歌,五洲同庆。这方小小的角落,连着濠江、神州、四海。今夜,凝聚无尽中华情怀;明天,共同创造东方精彩!

    澳门街巷:彻夜不眠两家人

    记者郑德刚、吴绮敏报道  回归之夜,巷陌深处,有多少不眠的澳门普通人家在聆听,在回忆,在期待……

    家居繁华闹市的郭秋杰和太太李佩仪,都是澳门生澳门长的澳门人。记者如约前去做客,一进门,便感受到洋溢其间的温馨。

    “这一夜是睡不了觉了。”坐在桌旁的郭秋杰喝一口茶,深情地说,“50年了,那一天也是在夜里,父亲领着我站在澳门的大海边,清清楚楚地听见解放军在解放几个海岛时的枪炮声,炮火把夜空都映红了。那时候自己还小,听父亲说,祖国就要解放了,从那一刻起,‘祖国’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50年了,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郭秋杰指着客厅里的一幅中堂对记者说,“我俩的父母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澳门的,从小寄人篱下,是伴着希望长大的,希望祖国强大,希望澳门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利佳大厦里居住着一户土生葡人的家庭。回归之夜,女主人卢美宝请来姐姐卢露露,全家人聚在一起收看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直播,他们为这一历史盛事举起了酒杯。

    卢家姐妹都是纯粹的葡人,在澳门的直系亲属有数十人。露露是澳督府从事礼宾事务的公务员。今天下午6时许,她离开澳督府降旗仪式的现场,结束了服务于澳督的工作。露露说,虽然澳督走了,但她和她的同事们仍然可以留在那座大楼中工作。“我们知道澳门终有一天要回归,这对我们土生葡人来说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我们要做许多新的尝试。”

    卢美宝家里的陈设可谓中西结合。客厅里,一尊半米高的唐三彩大马倚墙而立,一幅在今年春节时请出的财神画像悬于正面的墙上。但从房间色调和一些小装饰上看,这个家庭还保持了不少葡萄牙特色。主人说,他们很喜欢中国内地的城市,差不多每星期都要去珠海走走,吃一吃那里的广东菜,和内地人聊聊天。他们认为,澳门回归后,这一切都可以继续。

    南湾湖畔:华灯璀璨照明天

    记者郑德刚报道  午夜时分,美丽的南湾湖畔早已被耀眼的彩灯照得通亮一片!

    用灯会的形式表示吉祥、喜庆的心情,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天下第一灯”美誉的四川自贡,灯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遍及民间,以其做工精美、形式多样独树一帜。为迎接澳门历史性的回归,自贡人应邀来到澳门,今天,他们早早便在风景如画的南湾湖摆开阵势。

    南湾湖畔人流如潮,绽放在夜色中的各色彩灯光彩照人,偌大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由美丽莲花托起的南海观音身披佛光,手执柳枝,在祥龙的环绕下轻施雨露,象征着祥和吉庆。远处,在4条流光溢彩的巨龙簇拥下,一条火龙攀缘而上,直冲霄汉,展示着龙的传人为祖国的统一而英勇奋斗的民族气概,也预示着中国将在新世纪里再攀高峰。

    天色微亮,南湾湖的华灯依然璀璨,像闪电般划破夜空的照相机闪光灯还在不时勾画出美丽的瞬间。澳门迎来了回归后的第一个黎明。

    (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报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形容濠江小学的琵琶合奏,突出了澳门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激动之情。 B . 文章多处描写中国国旗与澳门区旗一同出现的情景,表明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澳门同胞是真心拥护“一国两制”的。 C . “一条火龙攀缘而上,直冲霄汉……也预示着中国将在新世纪里再攀高峰”,由现实延伸到未来,深化了本文的主题。 D . 本文的主题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基本相同,都侧重于突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2. (2) 下列对这篇报道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以澳门回归这个历史时刻导入,以精练的语句高度概括出澳门居民欢庆回归的情景,渲染出喜庆的气氛,为正文部分张本。 B . 记者易凯的报道从不同的视角,按照“眺望南面”“回首北方”“鸟瞰脚下”的顺序依次描绘所见,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 . 郭秋杰的回忆使得文章在现实的背景上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这一点与《别了,“不列颠尼亚”》有相似之处。 D . 郭秋杰家里的中堂与卢美宝家里的陈设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们与各自主人的形象一起,展现了两个家庭面对回归时截然不同的心态。
    3. (3) 下列各项判断,不符合这篇新闻报道思想的一项是( )
      A . 澳门回归,澳门人民在欢乐和自豪之余,对澳门美好的明天充满希望。 B . 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是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一个历史丰碑。 C . 澳门回归后,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使中华文化传承光大,多元文化异彩纷呈。 D . 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
    4. (4) 请举例赏析这篇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
    5. (5) 这篇新闻报道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 7.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晚6时15分,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香港回归之初,许多西方国家并不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甚至唱衰“一国两制”政策,妄言“香港将死”。香港市民也曾___________,疑虑重重。但实践无疑是最有力的利器,让谎言___________,也让宣言更加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回归20多年,香港的活力未变,优势未失,地位未改。20多年来,香港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是亚太地区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调度员”、全球其他国家与中国内地发展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国际投资中心,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报道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香港塑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香港的老百姓戏谑地称自己的生活“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自信淡定之情___________。“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路径可以遵循,我们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不断发展完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基石。只有始终坚持、严守底线、毫不动摇,(___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心向背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不言而喻 B . 人心向背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溢于言表 C . 人心浮动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溢于言表 D . 人心浮动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不言而喻
    2. (2) 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香港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B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政府思熟虑的政策,给香港塑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C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香港塑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D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香港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才能确保 B . 才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C . 就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D . “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就能确保
  • 9. (2017高二下·友谊期中)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 10.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为它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5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3日发布公告,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中方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回到双边经贸磋商的正确轨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