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商丘市2021-2022学年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素质...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乐园。
  • 1. 看拼音,写词语。

    bō li

    qiū yǐn

    jiē duàn

    chǒu è

    chuī yān






    yòu zhì

    míng mèi

    jiǎo jié

    qīn xí

    tōng xiāo






  • 2. 辨字组词。

     惧

  • 3.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援"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读音是。“援”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以手牵引;②引用;③援助。下列加点的“援”字各取哪种解释?选一选,填序号。

    孤立无    引例证    思弓缴而射之

  • 4. 下面对画线部分所强调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我们”跟父亲分别得(急)。 B .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忙)。 C . 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过得(快)。 D . 弈秋,通国之弈者也。——棋下得(好)。
  • 5. 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B .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C .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设问) D .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排比)
  • 6. 选择恰当的名句填入语境中。(填序号)

    ①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②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 (1)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追求“学高为师”,互学互进,这样才能“”。
    2. (2) 制定规则,要遵循“”,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而不要照搬惯例。
    3. (3) 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要有“”这样的想法才能永享美好生活。
    4. (4) 学习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古人说““。
  • 7. 补充词语。
    身临      思议
    翻箱     冲冲   未有
  • 8.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我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缩句)
    2. (2) 仿照例句,在句中填表示“盛开”的词语。

      例: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 , 小明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 , 田田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花园里,各色的月季,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鹃,美丽的海棠,到处花香醉人。

    3. (3) 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敬爱的老师,是您;敬爱的老师,是您。(仿写句子)
    4. (4)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二、知识回顾。
  • 9. 知识回顾。
    1. (1) 诗词如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星空熠熠闪光。从诗词中,我们领略着“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秀丽风光,品味着“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思乡之情,体恤着“君看一叶舟,”的民生疾苦。
    2. (2)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和“ “。(用原文回答)
    3. (3)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的人。
    4. (4) 必背古诗词考查。
三、口语交际。
  • 10. “双减”政策下,一些拍照搜题类应用程序被要求暂时下线整改。某校六(一)班学生围绕“拍照搜题类应用程序是帮手还是‘枪手’’展开辩论,若你是反方辩手 ,你会怎样辩论呢?

    (注:“枪手”指以别人的身份来顶替为别人做事的人。)

    正方:我方认为拍照搜题类应用程序是帮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就相当于请了-位家庭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

四、阅读。
  • 11. 现代文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 (1) 作者的观点是“”,选文中作者用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
    2. (2) 第二自然段中的“?"指的题,"!”指的是,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3) 加点的“许多”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4. (4) 下列事例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哥白尼因坚持“日心说“而遭到教会势力的迫害。 B . 鲁班受到野草叶子上的小齿的启发,经过研究发明锯子。 C .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经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 . 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 12. 现代文阅读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过意不去,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生活中努力着,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罢了。”他听了,得到安慰似的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 ”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 ,你却要打我。 ”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一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的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我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不是说心中坦然就是最大的欣慰吗?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 (1) 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愤怒的情绪非常强烈。

      ②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2. (2) 默读短文,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送水师傅的经历:→师傅被儿子嫌脚臭→→师傅在门口装水

      “我”的心理感受:过意不去→→感动欣慰

    3. (3) 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又指
    4. (4) 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五、习作。
  • 13. 题目:我们一起品味过的

    提示与要求:回首六年小学生活,我们和老师、同学、家人一起经历了许多事。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让你们有共同的感受呢?请从“快乐”“忧伤"等词语中选择一个补充题目,回顾事情的经过,再理清思路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