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2022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河南) 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南阳玉雕    B . 洛阳剪纸    C . 开封汴绣    D . 汝州瓷器
  • 2. (2021九上·东城期末) 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B . 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小苏打能和胃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 .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4. (2021·本溪) 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纯碱、烧碱——碱 B . 生石灰、铁锈——氧化物 C . 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 D . 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 5. (2021·兰州) 化学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a3(PO4)3属于复合肥 B . 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 C .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 D . 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6.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检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有一氧化碳,实验时先加热装置①,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后面实验造成干扰 B . 该装置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C .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①、②的酒精灯,再将导管从试管中拿出 D . 反应结束后装置②中固体质量减轻证明有一氧化碳
  • 7. (2022·姜堰模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研究发现药物“达芦那韦(C27H37N3O7S)”可以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达芦那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 达芦那韦由27个碳原子、3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 D . 达芦那韦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7:1
  • 8. (2017·高港模拟)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 MgCl2—氯化镁 B . Ca+2—钙离子 C . 2H—2个氢元素 D . O2—2个氧原子
  • 9.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硒的元素信息单元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 硒的原子质量是78.96g C . “y”的数值是6 D . 硒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分别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分离和KCl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D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 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 . 部分浸入食盐水的铁制品比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 . 铝制品在空气中比铁制品耐腐蚀,说明铝没有铁活泼
  • 1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2022·澄城模拟)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王亚平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从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随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棍触碰一下,液体球迅速“结冰”,成为一个通体洁白的“冰球”悬浮在空中,但摸上去却是温热的。液体球“结冰”实际是溶液中析出了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溶质一定减少 B .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 温度一定降低 D . 溶剂一定减少
  • 14.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它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g和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B .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降低 C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比为2:1
  • 15. (2020·荆门) 下列区别物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 .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氯化钡溶液 B . 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直接闻气味 C . 区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 D . 区别CO2和O2——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 16. (2021·张家界)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 . 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 .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 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则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D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二、填空题
  • 17. 化学与生活知识。
    1. (1) 人们常用铁锅炒菜,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需要铁元素,人体缺乏它就会患病;
    2. (2) 近期何强的爷爷为家中地里麦苗发愁:麦苗矮小叶子发黄,一刮风就倒在地里。宅在家的何强告诉爷爷是因为麦苗在生长时缺营养元素,他为爷爷选择了一种(填序号:①尿素②磷矿粉③氯化钾④硝酸钾)化肥,成功地解决了麦苗问题。
    3. (3) 下列人们面对“新冠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酒精可以杀菌,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B.多到外面跑步,锻炼身体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D.多拜年,拿红包,走亲戚,常聚餐

      E.无病时多吃药,进行预防

      F.将家里四处用大量酒精喷洒充分消毒

    4. (4)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大量的医务人员在一线与病毒奋战,而我们应该为他为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医院食堂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医务人员们在为自己选择的午餐食谱中,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较合理的是____。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18. 为应对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时间,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的排放量。利用废气中的制取甲醇能实现碳减排(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在实际生产中,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

    1. (1) 根据图1,写出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2. (2) 由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 .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 . 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 . 二氧化碳不是“废物”,也是一种资源
  • 19. (2022·武功模拟) 如表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NaOH

    42

    51

    109

    119

    129

    145

    174

    299

    1. (1)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填“能”或“不能”)相交。
    2. (2) 50℃时,向100g水中加入150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恢复至50℃,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 (3) 70℃时,等质量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4. (4) 烧杯A中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g。

三、综合题
  • 20. “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下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1. (1) 反应1:镁在反应中作剂。
    2. (2) 操作I:操作名称是
    3. (3) 反应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要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答出一种即可)。
    4. (4) .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1. (2017·广东模拟)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乙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填“a”或“b”)端通入.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4. (4)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2.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有毒。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1. (1) 同学们经过讨论,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①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②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2. (2) 【反思与评价】

      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3. (3) 再一次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4. (4) 【拓展与迁移】

      小丽把图2中两支试管a倒扣水中,进入a试管内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 23.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信息提示:

    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1. (1) 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黑色固体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3. (3) 装置B的作用是,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你是否同意?(选填“同 意”或“不同意”);
    4. (4) 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请指出安全隐患之一。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 有

      B

      无明显现象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D

      装置D增重3.6g

      E

      装置E增重4.4g

  • 24. 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分析讨论】

    1. (1) 图一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数目发生改变的粒子有。(用符号表示)
    2. (2) 图二是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的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当滴入溶液为V1mL时,反应的现象是,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3. (3) 【思考拓展】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的化学式是

四、计算题
  • 25. 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3. (3) 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