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娄底)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调查问卷
  • 2. (2017七上·苏州月考)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自然条件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劳动技术
  • 3. (2016·聊城)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 生产工具的改进
  • 4.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A . 禅让制 B . 奴隶制 C . 分封制 D . 王位世袭制
  • 5. (2016七上·临沂期中)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对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 .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 . 三幅图证明商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 6.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 7.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郡县制
  • 8. 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     )

    A . B . C . D .
  • 9.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 10.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边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 B . C . D .
  • 11. (2020七上·巴南期末) 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 . 扩大秦朝疆域 B . 炫耀国威 C . 划定国界 D . 军事防御工程
  • 12. (2017·临沂)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3. 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    )

    A . 秦亡教训 B . 居安思危 C . 经济萧条 D . 文治天下
  • 14. (2019·玉林) “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 . “无为而治” B . 儒法并用 C . 重用外戚 D . “以德化民”
  • 15. (2019七上·宁津期中)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 . 行政事务 B . 军事管理 C . 监察事务 D . 财政管理
  • 16. 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刘秀(   )
    A . 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 . 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 . 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 . 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 17. (2019·泰安)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 . 产生背景 B . 主要行人 C . 路线走向 D . 开通前提
  • 18. (2020七上·雷州期末)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 李冰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毕昇
  • 19. 《史记》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 . 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B . 口头传说不能印证历史 C . 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D .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 20. (2016七上·新乡期末)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 21. (2016·烟台) “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 . 民族融合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北魏政权的建立 D .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 22. 如下图反映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统治者的鼓劢政策
  • 23. 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 . 《兰亭序》 B . 《九成宫碑》 C . 《颜氏家庙碑》 D . 《玄秘塔碑》
  • 24. (2019·贺州)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 . 善治伤寒杂病 B .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 . 擅长外科手术 D . 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 25. “以六驱之面乘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数学成果的是(   )
    A . 贾思勰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王羲之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四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分析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世纪哪一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创导”了哪些制度?
    3. (3) 材料三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分析这场改革与统一的关系。
  • 27.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冕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4年11月4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杨洁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协助当地增加就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 (1) 材料一所指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谁?你能根据材料将丝绸之路从欧洲到中国的路线整理出来吗?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今天的丝绸之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种变化对中国和沿线国家有什么作用?
  • 28. 历史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就如图黄帝陵遗址写段简短的解说词(包括人物身份、主要贡献和影响)。
    2. (2) 有西方学者认为“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3. (3) 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三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号即可)在材料三中任选两幅图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